【藥物毒物-誤將雄黃當黑糖 八旬老翁喪命】
更新日期:2011/09/19 05:30 邱俐穎/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一名八旬老翁因拉肚子水瀉、噁心嘔吐送進急診室,起初以為只是吃壞肚子,但詢問病史後才發現,老翁是誤食雄黃導致的砷中毒,且劑量高達每日耐受量的幾百倍之多,雖緊急收治加護病房,施予解毒劑並進行血液透析,但3天後仍因多重器官衰竭,不幸回天乏術。
彰化基督教醫院日前收治一名雄黃中毒個案。
一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平時定期服用慢性病藥物,但因嫌藥物甚苦,便隨手拿了廚房的「黑糖粉」,一起配著吃,但隨後出現水瀉、噁心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拖了一天才到醫院就診,就醫時已出現初期休克症狀,血壓更掉到70、80毫米汞柱。
就醫時,回顧老翁的飲食史,家人驚覺「廚房根本沒有黑糖」,才發現老翁錯把雄黃粉當黑糖,由於老翁是以10×5公分的小夾鏈袋,分3次吃了近半包的量,醫師研判可能至少有10到30公克之多。
彰基毒物中心主任蔡宗憲指出,雄黃一經加熱或接觸胃酸等酸性物質,就會轉變為類似砒霜的生化物。
依據文獻,一天雄黃攝取100微克就有急性砷中毒之虞,須在6到12小時內服用解毒劑,否則恐導致心臟衰竭、死亡;每天10微克,也恐造成慢性砷中毒,而老翁服用量已明顯超過急性中毒標準百倍之多。
蔡宗憲表示,早年台灣西南沿海的「烏腳病」就是因居民飲用的井水含微量砷,造成皮膚發黑、壞死,後期研究發現居民罹患癌症比例較高。
他說,民眾端午節喝的雄黃酒、中藥裡的牛黃解毒丸都含有微量的雄黃成分,只要依照醫囑不過量,不至於中毒,但仍不宜長期服用。
若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19/4/2yyf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