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研院院士高錕 獲諾貝爾物理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 20:4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研院院士高錕 獲諾貝爾物理獎

 

更新日期:2009/10/07 04:09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二○○九年諾貝爾物理獎昨揭曉,由美籍華裔科學家高錕、美國學者魏勒.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三人共同獲得,三人的研究都與將光轉換成電子訊號傳輸有關,高錕的光纖通訊研究帶動網路、通訊革命,博伊爾和史密斯研發出今日普遍用於數位相機的影像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CD)獲得諾貝爾獎肯定。


高錕將獲得一千萬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另一半由博伊爾和史密斯平分。


與兩位美學者共獲殊榮


諾貝爾獎頌詞以「光之大師」形容這三人,表示三人在這兩個領域的成就為今日網路相連的社會奠基,讓龐大資訊得以在幾乎瞬間傳送全球,「他們為日常生活創造許多實用創新,也為科學探索提供新利器。」


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一九六六年提出如何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光纖通訊,頌詞中說:「這使得藉由一條最純粹玻璃光纖,讓光訊號傳輸超過一百公里成為可能,相較之下,一九六○年代的光纖傳輸距離僅二十公尺。」

 

在這份研究後四年,全球第一條超低耗損率光纖才問世。

 

頌詞指出,「這種低耗損玻璃纖維促成全球寬頻通訊,如網路。」


光纖通訊研究獲得肯定


光纖通訊中數位影像佔了很大部分,這是另外兩名學者獲獎的研究領域。

 

博伊爾和史密斯一九六九年以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為基礎,共同研發出「電荷耦合元件」,能在短時間內將光轉成電子訊號,然後成為大量影像像素,頌詞說:「這為攝影帶來革命,因為如今光能以電子方式而非利用底片捕捉。」

 

電荷耦合元件已成為今日從低階數位傻瓜相機,到高速精密外科手術儀器都普遍使用的「數位之眼」,沒有這項成就,數位相機會以更慢速度發展,人們也不會見到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太空和火星影像。


現有英、美雙重國籍的高錕現年七十六歲,在上海出生、十五歲移民香港,在香港受完大學教育後先後在英、美深造,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也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不過今年初傳出他罹患失智症,正全心養病。

 

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香港各界都感到興奮,香港特首曾蔭權稱讚高錕是傑出科學家和有擔當的教育家,是香港的驕傲。


對於獲獎,高錕六日透過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楊綱凱教授表示「深感榮幸」。

 

他說,「諾貝爾獎鮮有表彰應用科學的成就,故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獎,感到非常驚喜」;

 

「過去四十年,光纖大大促進了資訊世界的發展及進步;亦有賴光纖的出現,這個喜訊已於瞬間傳到千里。」


現年八十五歲和七十九歲的博伊爾和史密斯都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任職二十多年,具有美、加兩國國籍的博伊爾率領光學、衛星通訊、數位和量子電子元件等研究,也曾協助美國航太總署挑選阿波羅登月地點;史密斯則負責雷射和半導體方面研究。

 

史密斯目前仍擔任加拿大的大學和政府實驗室顧問。


這兩人都是六日清晨被諾貝爾獎委員會電話告知得獎,被電話叫醒的博伊爾說,他還沒喝咖啡,還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但是我整個人沉浸在一種美妙的感覺,『哇,這真的相當令人興奮,這是真的嗎?』」

 

他說,CCD開啟了今日數位相機的大量運用,對他個人來說,火星的探索是這項研究的最重要應用,「讓我們首次見到火星的表面。」


至於熱愛航海的史密斯最近才完成歷時十七年的環繞全球之旅,他在新澤西家中接受電話訪問時說,他覺得「非常高興」;對於要如何運用獎金?

 

他想了半天最後說:「我現在七十九歲了,我想生活不會有太大改變,我甚至不需要一艘大一點的船」。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7/78/1sh96.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 02:28 , Processed in 0.2812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