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7-6 23:37 編輯
【第一風水古城—閬中】
國內第一個融風水博物、文化藝術、科學規劃於一體的風水館在古城閬中建成。
神秘的風水一直備受民眾關注,令遊客十分感興趣的是,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閬中緣何會鉅資興建一個風水館呢?
閬中,風水何處?
風水又稱堪輿。傳統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探求建築的擇址、方位、佈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係。
閬中所處的龍脈屬於秦嶺山脈的分支,閬中城就建在小蟠龍山腳下平坦的扇型沖積灘上,仿佛真龍從昆侖山奔湧而來,緊緊銜著一顆璀璨的明珠。
閬中有大小鳳凰山兩座。站在位置恰當,就可見大鳳凰山山頭似鳥首,山灣似雀頸,整個山似鳳凰騰飛。
古城四周的錦屏山、蟠龍山、梁山、玉臺山形成了“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伏”至善至美的風水格局。
人才輩出,皆因風水奇佳?
在閬中當地,傳說華胥就是在閬中生下了人皇伏羲,而伏羲根據閬中奇特的地貌而創制了先天八卦。
因而閬中被稱做“華胥故里”,至今保留著“媽皇山”、“皇娘埡”等地名。
傳說歸傳說,而閬中先後在唐宋時代出現了尹樞、尹極和陳堯叟、陳堯咨兩對兄弟狀元卻是有史可考的。
據記載,從隋唐至清末科舉取仕的一千多年中,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
不僅如此,創造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統一、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太初曆》的落下閎,以及任文公父子、周群祖孫等古代天文學家、抗金名將張憲等都是閬中人。
仁者智者,偏愛風水閬中
人們常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閬中自然吸引了不少的隱士名流。
蜀漢張飛曾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杜甫、陸遊閬中寫下了輝煌的詩章。
唐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步測龍脈來到閬中後,李淳風也追隨而至。
據說,兩人一先一後選定在閬中西南25公里的西河塘營建居室,以度晚年。
等雙方分別做好準備,前去動工興建時,才發現都選中了天宮院這塊地方。爭執不下,雙方只得各自拿出憑據。
在閬中,不僅與風水緊密相連的天文研究鼎盛,而且宗教也在閬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歷史上的道教勝地雲台觀、錦屏山,佛教的大佛寺、永安寺,伊斯蘭教的巴巴寺,基督教的福音堂,至今還矗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2006年初,國內最具權威的地理雜誌《中國國家地理》,收入了風水古城閬中,並用兩個頁碼對閬中進行了圖文並茂的介紹,這是古城閬中上榜“風水城市”的一大理由。
閬中,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衝”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裏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歷史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近200多處名勝古跡,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
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樓閣、摩岩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遊資源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氣勢輝宏的張飛廟、張飛墓塚以及蜀漢遺址文物,更是三國旅遊熱線重要的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