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百餘顆類地行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26日報導,美國NASA於2009年發射升空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近幾周發現了100多顆類地行星,進一步數據顯示有可能發現了至少5個類似於太陽系的星系。
在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3月6日,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成為當年的科學重頭戲,因為這是世界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飛行器。
在為期至少3年半的任務期內,開普勒將對超過15萬個恒星系統展開不斷監控,借助淩日現象尋找類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
類地行星正如其名,是和我們的地球家園非常相似的行星,最新研究證明,此類行星在宇宙歷史中某一時刻曾近10億個,但因恒星發出的強烈光線會掩蓋行星蹤跡,切實地搜尋它們顯得相當困難。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特製的測光儀擁有廣闊的視場,這意味著在同一個觀測範圍,它比其他望遠鏡能夠看到更多數量的恒星。
當一顆行星經過其環繞恒星(淩日現象)時,猶如一個小黑點慢爬過太陽,“開普勒”就要鎖定住這遙遠的黑點。這種強大設備被天文學家描述為:
如果“開普勒”從太空觀察地球時,能發現小鎮上的人在夜裏關掉他家的門廊燈。
就在近幾周內,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掃描發現的類地行星數量多達140顆,使得NASA非常興奮。
他們表示在多達140顆類地行星的所在星系中,至少有5個星系與太陽系類似。
盡管進一步觀測還需要“開普勒”和科學家們的更多努力,但至少意味著這些類地行星產生生命的條件前所未有的更加成熟。
“開普勒”團隊成員之一、哈佛大學天文學家迪米特裏‧薩瑟洛夫稱這一成果“繼續了哥白尼的夢想”,讓科學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
因此,他更加確信,在漫天繁星中“定能找到和地球最相似的那一顆”。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小檔案
美國東部時間3月6日,世界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開普勒”號太空望遠鏡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等待發射升空。
當日22時50分,搭載太空望遠鏡的火箭成功升空。
詳細如下↓
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當地時間6日深夜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這是世界首個專門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其基本特性如下:
名字:以生活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的名字命名。
他發現了著名的“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為天文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外形:主體大致呈圓筒狀,直徑2.7公尺,長4.7公尺。
功能:攜帶的光度計裝備有直徑為95厘米的透鏡,還裝備有95兆像素的CCD感光設備。
它具有極其靈敏的觀測能力,在太空中可以發現地球上晚間一盞普通燈被關閉的光線變化。
軌道:將繞太陽飛行,其運行軌道和地球軌道基本重合,一個周期約為372天。
任務:設計任務期為3.5年,如可能將延長到6年。
它將持續對天鵝座和天琴座目標區域大約10萬個與太陽系相似的恒星體系進行觀測,希望能觀測到這一區域中的行星“淩日”現象,並以此推斷是否存在類地行星。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15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