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門古砲群出土 火砲考古史意義重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29 17:26:1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門古砲群出土 火砲考古史意義重大

 

更新日期:2009/07/05 18:59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5日電)金門縣金城鎮南門發現古砲遺址,研判為明清時期古砲,並有29門出土。

 

學者認為這是東亞地區單次發現古砲最多記錄,建議深入研究和展示,凸顯在火砲考古史的重大意義。


南門古砲遺址發現相當偶然,建築公司5月初在禹帝廟後側興建公寓開挖地基時發現,當時砲管堆在一起,建築工人並不知是古砲,還準備當廢鐵處理,所幸,包商陳滄江也是文史工作者,及時把古砲留下,通報金門縣文化局展開搶救文化工程。


南門古砲出土,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先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維鈞鑑定,並由陳維鈞主持埋藏在地層露頭的9門古砲挖掘工程,而且協調金防部排雷大隊地雷搜索器支援偵測,展現對古砲出土的重視。


李錫隆指出,金門在兩岸對峙緊張年代被稱為軍事堡壘,其實,歷史上的金門,為中國東南沿海福建泉州、漳州的門戶,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得名,軍事地位重要,古砲群的出土再度為明證。


根據金門縣志記載,早在明太祖洪武20年(西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為防禦倭寇侵擾,築金門城戍兵,設守禦千戶所,明末清初鄭成功、鄭經父子以金廈為基地反清復明,清初設水師援剿右鎮,在康熙19年(1680年)改設金門鎮,視為海防重鎮,顯示出金門在明清時代軍事地位重要性。


金門出土的第一批20門古砲,由於砲身鏽蝕嚴重,未見鑄砲應有官員職稱姓名、工匠和時間,黃一農初步考證,依型制及材質研判,頗接近17世紀、即明清時期產物,應屬「紅夷型前膛裝填式滑膛鑄鐵砲」,砲耳多健存,點火孔也未釘死,亦即埋藏時應仍堪用。


至於第二批由陳維鈞主持開挖出的9門古砲,由於埋在較深層,砲身鏽蝕情況較不嚴重,但是否有身世的銘文,有待進一步鑑定,希望能揭開古砲謎團。


南門古砲究竟是何時代產物,雖然還待研究解決,但是黃一農、陳維鈞一致認為,南門遺址不僅是兩岸,也是目前全東亞地區單次古砲出土最多記錄,在火砲考古史上即已具有重大意義,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


黃一農建議,整批古砲未來應同時展示,切莫拆散,以顯示出土規模的宏偉,以及在火砲考古史上的地位。

 

陳維鈞則指出,古砲群具有特殊性的歷史意義,應就考古、歷史、古物維護等進行後續的研究,探討其歷史意義,有助於日後對社會大眾展示,和發揮教育功能。


由於南門古砲遺址因興建公寓遭到破壞,無法現地保存古砲,金門縣文化局將依專家建議,在開挖古砲後,先移送文化園區保存,進行鑑定、研究和展示,彰顯金門在明清時代歷史地位的重要性。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5/5/1mhti.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 02:28 , Processed in 0.25000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