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6-25 00:16 編輯
【中國《翡翠分級》國家標準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
國家珠寶玉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曼君教授介紹有關翡翠標準的應用、發展與前景
《翡翠分級》國家標準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
《翡翠分級》國家標準簡介
由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組織制定的《翡翠分級》國家標準于2008年12月10日通過全國珠寶玉石標準化委員會全體委員的審查,2009年6月1日由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發佈。2010年3月1日開始實施。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術語和定義
3 翡翠(無色)分級
4 翡翠(綠色)分級
5 翡翠(紫色)及翡翠(紅一黃色)分級
6 分級要求
7 翡翠不均勻性評價
8 翡翠工藝評價
9 翡翠的品質
10 翡翠分級證書
附錄A (資料性附錄)翡翠透明度測量方法—光譜光度法
附錄B (資料性附錄)翡翠(綠色)顏色測量方法—光譜光度測色法
附錄C (資料性附錄)翡翠(綠色)顏色形狀及分佈特徵
附錄D (資料性附錄)翡翠工藝評價
附錄E (資料性附錄)翡翠常見內、外部特徵
《翡翠分級》國家標準界定了翡翠的定義、翡翠的分類,規定了天然未鑲嵌及鑲嵌磨制拋光翡翠的分級規則。
翡翠的定義。
在對市場中存在的大量翡翠樣品的成分分析、物理性質測試的基礎上,本著科學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翡翠分級》國家標准將翡翠定義為:
翡翠是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鈉質、鈉鈣質輝石(鈉鉻輝石,綠輝石)組成的、具工藝價值的礦物集合體,可含少量角閃石、長石、鉻鐵礦等礦物。磨氏硬度6.5-7,密度3.34(+0.06—0.09)g/cm3,折射率1.666~1.680(±0.008),點側1.65~1.67。
翡翠的分類。
翡翠的顏色非常豐富,為了對翡翠進行分級,先根據翡翠的顏色將翡翠分為翡翠(無色),翡翠(綠色),翡翠(紫色),翡翠(紅-黃色)幾個類別。
翡翠(無色)是指無色或顏色彩度極低的翡翠;翡翠(綠色)是指主體顏色色調為綠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紫色)是指主體顏色色調為紫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紅-黃色)指主體顏色色調為紅-黃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
翡翠的分級。
考慮了翡翠的品質因素及價值因素,《翡翠分級》國家標準規定從顏色、透明度、質地、凈度四個方面對翡翠的品質進行級別劃分,並對其工藝價值進行評價的基本原則。
翡翠(綠色)的品質分級
綠色翡翠的品質分級,從顏色、透明度、質地、凈度四個方面進行。
綠色翡翠的顏色分級,將按照顏色色調、彩度、明度的差異進行級別劃分。
根據綠色中所含黃、藍色調的濃度,可將綠色翡翠的顏色色調分為綠、綠(微黃)、綠(微藍)三個類別。
根據綠色翡翠的彩度差異,可將其劃分為五個級別。
彩度級別由高到低以次為極濃、濃、較濃、較淡、淡。
根據綠色翡翠的明度差異,將其劃分為四個級別。
明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明亮、較明亮、較暗、暗。
綠色翡翠的透明度分級。
根據綠色翡翠對可見光的透過能力,即透明度差異,將其劃分為四個級別。
透明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表示為透明(單位透過率t點75%)、亞透明(65點t<75)、半透明(55點t<65)、微透明~不透明(t<55)。
綠色翡翠的質地分級。根據綠色翡翠質地的粗細程度、肉眼可見程度,將其劃分為五個級別。
質地級別由高到低依次表示為極細、細、較細、較粗、粗。
綠色翡翠的凈度分級。
根據翡翠內、外部特徵對其美觀和耐久程度的影響,將其劃分為五個級別。凈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表示為極純凈、純凈、較純凈、尚純凈、不純凈。
翡翠(無色)的品質分級
無色翡翠沒有顏色,或僅僅有極微弱的藍色、綠色的色調,其品質主要取決於其透明度、質地、凈度特點,分級亦從上述三方面進行。
無色翡翠透明度分級。根據無色翡翠透明度的差異,劃分為五個級別。
透明度級別由高到低依次表示為透明(t點85%)、亞透明(80點t點85)、微透明(75點t<80)、半透明(65點t<75)、不透明(t<65)。
無色翡翠的質地、凈度分級原則與綠色翡翠質地、凈度的分級原則相同。
翡翠(紫色)、翡翠(紅-黃色)的品質分級參照翡翠(綠色)品質分級的原則執行。
翡翠不均勻性評價
在翡翠中其顏色、透明度、質地的分佈常常是不均勻的,當其中一個或多個因素不均勻,且不均勻程度不可忽視時,應對不均勻因素存在顯著差異的部分分別進行評價。
翡翠工藝評價
翡翠飾品的價值不僅僅取決於翡翠的品質還取決於翡翠的加工工藝,好的加工工藝可以極大地提升翡翠飾品的價值,因此翡翠飾品的評價還應包括加工工藝的評價。
《翡翠分級》國家標準中規定了翡翠工藝評價包括材料應用設計評價和加工工藝評價兩個方面。
材料應用設計評價包括材料應用評價和設計評價;加工工藝評價包括磨制(雕琢)工藝評價和拋光工藝評價。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tWI6kCGBR03WOokEDQhBC0-/article?mid=6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