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洋打工 ABC競爭優勢不再】
隨著中國經濟迅猛增長,美國近年興起一股以往不同的「中國熱」:
不分種族、不管懂不懂中文,許多人都搶進中國「找工作」。
這其中包括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子女,他們在完成學業後的第一志願就是去中國「鍍金」,但隨著中國的開放與發展,美國華裔高材生優勢不再。
白人蜂擁 多得出意料
出生在馬里蘭州的許慧中(Margaret Hsu)自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電機系畢業後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上海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SMIC)。
她2006年第一次去中國,剛到中芯時驚訝不已,因為公司內跟她背景類似的美國華人同事車載斗量,「我們大約有35人左右,全都生活在一起,也常趁假期一起組團到中國各地遊覽。」
在旅途中,她遇到的白人數目也多得「出乎意料」,其中不只有美國白人,還有許多歐洲白人,大家不約而同來中國找工作的目的,其實都很類似:找尋自己國內已失去的機會。
許慧中華語流利,在中國甚至學會讀簡體字。
她說:「這些白人其實很多都不會講中文,但照樣活得很好。
我有個剛去中國半句中文不懂的美國朋友,兩年後搭計程車已經可以跟師傅說上話。」
其實,許慧中在美國的成長過程中,多跟亞裔在一起,很少跟白人交流,到中國後反而與白人的交流變多,過去始終認為自己是「美國華人」的她,去到中國後才發覺「原來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徹徹底底的美國人」。
她發覺自己喜歡吃漢堡的習慣改不了,也不喜歡喧囂。
「到中國後我才發覺,其實很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多跟我一樣還有另一個文化背景,但都是『美國人』。」
活在中國 學會了知足
在中國更重要的一課,是讓她學會知足。
「在中國,大部分人沒那麼多享受,但都很努力工作,也對生活很滿意。
其實,我的薪水不到美國一半,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這裡也感到很幸福。」
中國「鍍金」兩年後,許慧中一舉申請上史丹福大學電機研究所,她說:「在中國的經驗,可能對我申請學校有幫助吧。」現在她已回到美國,重新當起學生。
再過十年 老外沒機會
剛從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的楊仲安(Gary Young)也趁畢業前最後一個暑假到上海和北京的金融公司「鍍金」。
「中國發展那麼快,而且我也懂中文,沒去過中國很可惜。」
過程中,他也遇到許多美國華裔,但他發現真正長期留在中國發展的人其實不多,「會留在中國的多是小時候移民來美國的華裔,因為他們跟中國的關係密切一點,像我這樣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人,留下來的不多。」希望自行創業的他,最後也決定回美國發展,「畢竟我在中國沒人脈,對文化也不了解。」
其實,在中國期間,楊仲安也發現,隨著中國的越來越開放進步,美國人不分族裔在中國機會是越來越少,並不會因為自己是華裔會占有更多的優勢。
他舉例,自己所認識的一家大型投資公司老闆就對他表示,將來不再聘請美國人,「只請真正了解中國的中國人。」
他坦言,在史丹福大學求學期間,班上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十分優秀,說起在中國發展,他跟這些中國人實在「沒得比」。
「20年前台灣人在大陸很吃香,十年前換成美國華裔,現在美國人也許還有點機會,再過十年就通通是中國人的天下,我們什麼機會都沒有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He2OIGTE0aCV39tHd0-/article?mid=4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