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形色外診簡摩】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10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18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27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35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47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8:56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04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13 | 只看該作者

諸病以晝夜靜劇辨陰陽氣血篇

 

(出丹溪) 晝則增劇 夜則安靜,是陽病有餘,氣病而血不病也。

 

夜則增劇,晝則安靜,是陰病有餘,血病而氣不病也。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盛於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

 

(熱入血室。)

 

晝則發熱煩躁,夜亦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

 

(補陰瀉陽。)

 

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氣自盛於陰分也。

 

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冒於陽中也。

 

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

 

(補陽瀉陰。)

 

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按:晝夜靜劇,仍須辯證之寒熱有餘不足。

 

即如晝靜夜劇,其證見陽熱之有餘者,是陽陷入陰也。

 

其證見陰寒之不足者,是陰氣自盛也。

 

其證見虛熱而不甚者,則為陰虛,而非陽盛矣。

 

其證見微寒而不甚者,又為陽虛,而非陰盛矣。

 

余依此例推之。

 

更有寒熱日夜數過,寒已即熱,熱已復寒,無已時者,在初病為風氣太盛,所謂風勝則動也。

 

在汗後為裡邪外爭,在下後為外邪內爭,皆為陰陽不和,而有病進病退之別也。

 

在久病為陰陽敗亂,元氣無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23 | 只看該作者

卷下

 

色診面色總義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面部分位圖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 謹案:面部當分九行,正中一行,左右各四行也。

 

正中為天庭,為闕上,為闕中,為下極,為方上,為面王,為中央,(此中央為人中也。)

 

為承漿,為下頦。

 

其側當內 以下,為目內 ,為面王以上,為面王以下。

 

次側當目睛以下,為巨分,(一名法令。)

 

為頤口角。

 

次側當顴以下,為顴,(一名 ,音求。)

 

為中央。

 

(此中央為頰中央也,)次側當顴後耳前,為 ,(一作頷,以其動與頷應也。)

 

為顴後,(一名 ,音拙,即顴後橫骨。)

 

為循牙車以下。

 

次側在面部之外,為蔽,耳門也;為蕃,頰側也。

 

夾繩而上者,繩為面部兩側之轉角處也,下當顴,上當額角,如引繩者。

 

夾而上,即夾額角也。

 

方上謂正當面王之上,即鼻柱與準相接,稍見低扼之處,能候胃氣盛虛,胃有瘕聚,即生黯 ;胃氣虛怯,即見低陷。

 

方之為義與本 篇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正同,舊為兩迎香上者未協。

 

綜觀其位,五臟次於中央,而腎居膀胱下,(五色篇言中央有三而義各不同。)

 

六腑夾其兩側,而胃居脾上,肢節又居六腑之外也。

 

刺熱論謂頰下逆顴為大瘕,(大瘕泄,即痢疾也。

 

有謂五更腎泄者未是。)

 

是大腸病也,是中央診膝,又診大腸也,故大便久秘,即其處發熱。

 

顴後為脅痛,是顴後診臂,又診脅也。

 

下牙車為腹滿,是牙車以下診股,又診腹也。

 

且股與股裡,膝臏與膝,似俱不當兩出,疑巨分股裡,當作腹裡也。

 

頰上者,膈上也,是顴後橫骨之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32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又案:面部之內應臟腑也,有以筋所結,有以脈所過,有以氣化所通,有以神明所發。

 

如上文五色篇及刺熱論所敘,蓋氣化之事也。

 

若內 膀胱,外 小腸,上唇人中大腸,下唇環口胃,耳前後耳中三焦、膽,則脈絡之事也。

 

目上綱太陽,下綱陽明,鼻足太陽,耳中手太陽,頭右角足少陽,左角手陽明,則筋絡之事也。

 

舌心,耳腎,鼻肺,唇脾,目肝,眉膽,則神明之事也。

 

病在筋者,視筋絡之部;病在脈者,視脈絡之部;病在氣化者,視氣化之部;病在神明者,視神明之部,知此則分部之法雖各不同,而皆各適其用矣。

 

聖人之言,豈故為多歧以惑人哉,事各有當,不如此則事理不備也。

 

茲詳注面部經絡如下,以便省覽。

 

額顱頭項:膀胱脈上額交巔上下項。

 

胃脈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肝脈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膽脈上抵頭角。

 

三焦脈過客主人前。

 

三焦正脈別於巔。

 

胃正脈上額 。

 

胃別脈上絡頭項。

 

(以上經脈所絡。)

 

心腎肺脾胃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

 

(以上絡脈所絡。)

 

督脈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營氣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其支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 ,是督脈也。

 

(以上奇經所絡。)

 

膀胱筋上頭,腎筋結於枕骨。

 

膽筋上額角交巔上,左絡於右。

 

三焦筋上乘頷,結於角。

 

大腸筋上左角絡頭。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40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面顏:胃陽明脈榮於面。

 

心其華在面。

 

心正脈出於面。

 

膽正脈散於面。

 

(以上經脈所絡。)

 

任脈循面。

 

(以上奇經所絡。)

 

膀胱筋上顏。

 

(以上經筋所絡。)

 

鼻柱鼻準鼻孔:胃脈起於鼻之交 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大腸脈夾鼻孔。

 

小腸脈抵鼻。

 

(以上經脈所絡。)

 

膀胱筋結於鼻。

 

胃筋結於鼻。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48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人中:大腸脈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脾氣絕人中滿。

 

(以上經脈所絡。

 

按:人中亦主膀胱、子處、督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19:56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唇口:大腸脈夾口。

 

胃脈夾口環唇。

 

胃正脈出於口。

 

肝脈環唇內,故肝氣絕唇青。

 

太陰結於太倉,故脾氣絕唇反。

 

(以上經脈所絡。)

 

任脈環唇。

 

(以上奇經所絡。)

 

三焦絡有邪,口乾。

 

(以上絡脈所絡。)

 

胃筋夾口,寒則引頰移口,熱則緩縱不收。

 

胃小腸筋急,則口目為 。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11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承漿:胃脈交承漿。

 

(以上經脈所絡。)

 

上齒下齒:胃脈入上齒中。

 

大腸脈入下齒中。

 

大腸別脈入,遍下齒。

 

膀胱別脈入 ,遍上齒。

 

腎氣絕,齒長而垢,或齒光無垢。

 

(以上經脈所絡。)

 

舌中舌本舌下:脾脈連舌本,散舌下。

 

脾正脈貫舌中。

 

腎脈夾舌本。

 

腎正脈系舌本。

 

膀胱脈夾舌本。

 

心別脈系舌本。

 

少陰結於廉泉。

 

厥陰結於玉英。

 

脾氣絕舌萎。

 

(以上經脈所絡。

 

癲狂篇:舌下少陰。)

 

膀胱筋支者,入結舌本。

 

三焦筋系舌本。

 

三焦絡有邪,舌卷。

 

肝氣絕,舌卷,卵縮。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22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咽喉:胃脈循喉嚨。

 

胃別脈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

 

胃正脈上循咽。

 

脾脈夾咽。

 

脾正脈結咽。

 

大腸正脈循喉嚨。

 

肺正脈循喉嚨。

 

小腸脈循咽。

 

心正脈走喉嚨。

 

包絡正脈循喉嚨。

 

膽正脈夾咽。

 

肝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

 

膀胱脈循咽喉。

 

腎脈循喉嚨。

 

營氣注肺,上循喉嚨,入頏顙之後,究於畜門。

 

(以上經脈所絡。)

 

三焦絡有邪,喉痹。

 

腎絡有邪,咽痛,不可納食。

 

(以上絡脈所絡。)

 

任脈至咽喉,入喉。

 

(以上奇經所絡。)

 

目內 銳 上胞下胞:胃脈上至目內 。

 

膀胱脈起目內 。

 

太陽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

 

小腸脈過目銳,至目內 。

 

三焦脈至目銳 。

 

膽脈起目銳 ,至銳 後,其支者別銳。

 

心正脈合目內 。

 

營氣注目內 。

 

(以上經脈所絡。)

 

任脈入目,系兩目之下中央。

 

督脈別絡起目內 。

 

陰蹺之脈合太陽陽蹺而上行至目內 ,故目內痛取之陰蹺。

 

(以上奇經所絡。)

 

膀胱筋為目上綱。

 

胃筋為目下綱。

 

膽筋結於目 為外維。

 

小腸筋屬目外。

 

三焦筋屬目外 。

 

胃小腸筋急,口目為 。

 

 急不能卒視。

 

(以上經筋所絡。

 

目下裹大,其膽乃橫;水在腹者,目下必腫;是脾氣通於下胞也。

 

上為外 ,下為內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30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目系:膀胱脈正屬目本,名曰眼系。

 

胃正脈系目系。

 

心別脈屬目系。

 

膽正脈系目系。

 

肝脈連目系,故肝氣絕目暈。

 

衛氣平旦出於目,目者宗脈所聚也。

 

(以上經脈所絡。

 

脫陰者目盲,氣脫者目不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38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顴 :胃正脈上額 。

 

膀胱脈入 遍上齒。

 

大腸脈入 遍下齒。

 

小腸脈上 ,斜絡於顴。

 

三焦脈出 。

 

膽脈抵 下。

 

(按: ,音拙,顴後橫骨也。

 

 ,音求,即顴也,作鳩誤。

 

以上經脈所絡。)

 

胃筋合於 。

 

膀胱筋結於 。

 

大腸筋結於 。

 

膽筋結於 。

 

(以上經筋所絡。)

 

蹺脈入 ,營氣出。

 

(以上奇經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48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頰頤:大腸脈貫頰。

 

小腸脈上頰,其支者別頰。

 

三焦脈下頰又交頰。

 

肝脈支者,從目系下頰裡。

 

(以上經脈所絡,)任脈上頤。

 

(以上奇經所絡。)

 

胃筋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大腸筋上頰,其支者下右頷。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0:58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頷曲頰牙車:胃脈循頤後下廉,下大迎,循頰車。

 

膽脈下頰車。

 

大腸別脈上曲頰。

 

膽正脈出頤頷中。

 

(以上經脈所絡。)

 

大腸筋上頰,其支者下右頷。

 

小腸筋下結於頷。

 

膽筋下走頷。

 

三焦筋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牙車。

 

(以上經筋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5-3-6 22:21:07 | 只看該作者

面部臟腑肢節分位圖說篇

 

耳前後耳上下角耳中:胃脈上耳前。

 

陽明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

 

大腸別脈其支者入耳中,合於宗脈,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小腸脈入耳中。

 

膀胱脈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三焦脈系耳後,上出耳上角,入耳中,出走耳前。

 

膽脈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

 

少陽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包絡正脈出耳後,合三焦脈於完骨之下。

 

胃中空則宗脈虛,故耳鳴。

 

液脫者,骨屬曲伸不利,脛酸,耳數鳴。

 

精脫者耳聾。

 

(以上經脈所絡。)

 

心肝脾肺胃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

 

(以上絡脈所絡。)

 

胃筋結於耳前。

 

三焦筋循耳前。

 

膽筋循耳後。

 

膀胱筋結於完骨。

 

小腸筋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

 

(以上經筋所絡。)

 

上皆筋脈所絡之事也。

 

至於氣化神明之二義,猶有可得而言者,如額心,鼻脾,頤腎,左頰肝,右頰肺,此高下左右,以應五臟氣化之正位也。

 

又面色皆屬於心,兩目四維皆屬於肝,兩頰皆屬於肺,唇四白皆屬於脾,兩顴兩耳葉皆屬於腎,頰車皆屬大腸,舌下兩竅皆屬膽,又屬腎,此旁見側出,以應臟腑氣化之旁溢也。

 

目分五臟者,目雖主肝而出於腦,腦受五臟之精也。

 

舌分五臟者,舌雖主心而本於胃,胃為臟腑之海也,此皆氣化之所通也。

 

神明者,性情之有知覺者也,如耳能知音也,目能知色也,鼻能知臭也,口能知味也,舌能出音也,此皆有五臟知覺以主之,而非外竅所能為也,故曰神明所發也。

 

病在筋失其形,病在脈失其形,或失其色,病在氣化失其色,病在神明失其知覺功用也。

 

能通此者,即觀於面,而知筋絡臟腑受病之淺深,所謂洞見五臟症痞也,可稱神良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8:38 , Processed in 0.23436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