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25|回復: 3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11-26 16:2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①
 


】: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九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8:54:31 | 只看該作者

001文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①。


萬物之綱紀②,變化之父母③,生殺之本始④,神明之府也⑤。


治病必求於本⑥。
 


】:


謂變化生成之道也。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之謂也。』
 

滋生之用也。


陽與之正氣以生,陰為之主持以立,故為萬物之綱紀也。

 
陰陽離合論曰:『陽與之正,陰為之主。』則謂此也。
 

異類之用也。


何者然?


鷹化為鳩,田鼠化為鴽,腐草化為螢,雀入大水為蛤,雉入大水為蜃,如此皆異類,因變化而成有也。

 
寒暑之用也。


萬物假陽氣溫而生,因陰氣寒而死,故知生殺本始是陰陽之所運為也。
 

府,宮府也。


言所以生殺變化之多端者,何哉?


以神明居其中也。

 
下文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

 
故易繫辭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亦謂居其中也。

 
新校正云:『詳陰陽至神明之府與天元紀大論同,注頗異。』
 

陰陽與萬類生殺變化,猶然在於人身同相參合,故治病之道必先求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8:55:56 | 只看該作者

002文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①。


陰靜陽躁②,陽生陰長,陽殺陰藏③。


陽化氣,陰成形④。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⑤。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⑥,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⑦。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⑧。
 


】:


言陰陽為天地之道者,何以此。
 

言應物類運用之標格也。
 

明前天地殺生之殊用也。

  
神農曰:『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新校正云:『詳陰長陽殺之義,或者疑之。按周易八卦布四方之義,則可見矣。坤者,陰也,位西南隅,時在六月七月之交,萬物之所盛長也,安謂陰無長之理。乾者,陽也,位戍亥之分,時在九月十月之交,萬物之所收殺也,孰謂陽無殺之理。以是明之陰長陽殺之理可見矣。此語又見天元紀大論,其說自異。』

 
明前萬物滋生之綱紀也。

 
明前之大體也。

 
言正氣也。

 
熱氣在下,則榖不化,故飧泄。


寒氣在上,則氣不散,故䐜脹。


何者?


以陰靜而陽躁也。
 

反,謂反覆。


作,謂作務。


反覆作務則病如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8:56:52 | 只看該作者

003文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雲出天氣①。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②。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③。


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④。

 

】:


陰凝上結則合以成雲,陽散下流則注而為雨,雨從雲以施化,故言雨出地。


雲憑氣以交合,故言雲出天,天地之理且然,人身清濁亦如是也。

 
氣本乎天者親上,氣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也。


上竅謂耳、目、鼻、口,下竅謂前陰、後陰。
 

腠理謂滲泄之門,


故清陽可以散發,五藏為包藏之所,故濁陰可以走之。
 

四支外動,故清陽實之。


六府內化,故濁陰歸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8:58:27 | 只看該作者

004文

 

水為陰,火為陽①。


陽為氣,陰為味②。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③。


精食氣,形食味④。


化生精,氣生形⑤。


味傷形,氣傷精⑥。


精化為氣,氣傷於味⑦。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⑧。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⑨。


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⑩。


 
】:


水寒而靜,故為陰,火熱而躁,故為陽。

 
氣惟散佈,故陽為之,味曰從形,故陰為之。

 
形食味,故味歸形,氣養形,故形歸氣,精食氣,故氣歸精,化生精,故精歸化。

 
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故云食之也。

 
精微之液,惟血化而成,形質之有,資氣行營立,故斯二者各奉生乎?

 
過其節也。

 
精承化養則食氣,精若化生則不食氣,精血內結,鬱為穢腐,攻胃則五味倨然不得入也。


女人重身,精化百日,皆傷於味也。

 
味有質故下流於便瀉之竅,氣無形故上出於呼吸之門。

 
陽為氣,氣厚者為純陽,陰為味,味厚者為純陰,故味薄者為陰中之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

 
陰氣潤下,故味厚則泄利;陽氣炎上,故氣厚則發熱。


味薄為陰少,故通泄,氣薄為陽少,故汗出發泄,謂汗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8:59:10 | 只看該作者

005文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①。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②。


 
】:


火之壯者,壯已必衰,火之少者,少已則壯。

 
氣生壯火,故云壯火食氣;少火滋氣,故云氣食少火。


以壯火食氣,故氣得壯火則耗散;以少火益氣,故氣得少火則生長,人之陽氣壯少亦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19:00:20 | 只看該作者

006文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①。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②。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③。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④。


寒傷形,熱傷氣⑤。


氣傷痛,形傷腫⑥。


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⑦。


 
】:


非惟氣味分正陰陽,然辛甘酸苦之中,復有陰陽之殊氣爾。


何者?


辛散甘緩,故發散為陽;痠收苦泄,故湧泄為陰。
 

勝則不病,不勝則病。
 

是則太過而致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陰病則熱,陽病則寒,文異意同。』
 

物極則反,亦猶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也。
 

寒則衛氣不利,故傷形;熱則榮氣內消,故傷氣。


雖陰成形陽化氣,一過其節則形氣被傷。
 

氣傷則熱結於肉分,故痛;形傷則寒薄於皮腠,故腫。
 

先氣證而病形,故曰氣傷形;先形證而病氣,故曰形傷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16:47 | 只看該作者
007文

風勝則動①。

熱勝則腫②。

燥勝則乾③。

寒勝則浮④。

濕勝則濡寫⑤。


】:

①風勝則庶物皆搖,故為動。
 
新校正云:『按左傳曰風淫末疾即此義也。』

②熱勝則陽氣內鬱,故洪腫暴作,甚則榮氣逆於肉理,聚為癰膿之腫。

③燥勝則津液竭涸,故皮膚乾燥。

④寒勝則陰氣結於玄府,玄府閉密陽氣內攻,故為浮。
 
⑤濕勝則內攻於脾胃,脾胃受濕則水榖不分,水榖相和,故大腸傳道而注寫也。

以濕內盛而寫,故謂之濡寫。
 
新校正云:『按左傳曰雨淫腹疾則其義也。風勝則動至此五句與天元紀大論文重,彼注頗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27:19 | 只看該作者
008文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①。

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②。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③。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④。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⑤。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⑥。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⑦。

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⑧。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⑨。

夏傷於暑,秋必痎瘧⑩。

秋傷於濕,冬生欬嗽⑪。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謂四時之生長收藏。
 
冬水寒,夏火暑,秋金燥,春木風,長夏土濕,謂五行之寒暑濕燥風也。
 
然四時之氣,土雖寄王原其所主,則濕屬中央,故云五行以生寒暑燥濕風五氣也。


五藏,謂肝、心、脾、肺、腎。

五氣,謂喜、怒、悲、憂、恐。

然是五氣更傷五藏之和氣矣。
 
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悲作思,又本篇下文,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玉機真藏論作悲,諸論不同。皇甫士安甲已經精神五藏篇具有其說,蓋言悲者,以悲能勝怒,取五志迭相勝而為言也。舉思者,以思為脾之志也。各舉一則,義俱不足,兩見之則互相成義也。』


喜怒之所生,皆生於氣,故云喜怒傷氣;寒暑之所勝,皆勝於形,故云寒暑傷形,近取舉凡則如斯矣。

細而言者,則熱傷於氣,寒傷於形。
 

怒則氣上,喜則氣下,故暴卒。

氣上則傷陰,暴卒,氣下則傷陽。

 
厥,氣逆也。

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浮越,去離形骸矣。

 
 《靈樞經》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然喜怒不恒,寒暑過度,天真之氣何可久長。』
 
言傷寒傷暑亦如是。
 
夫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

以傷寒為毒者,最為殺厲之氣,中而即病,故曰傷寒。

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故養生者必慎傷於邪也。
 

風中於表,則內應於肝,肝氣乘脾,故飧泄。
 
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云: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夏暑已甚,秋熱復壯,兩熱相攻,故為痎瘧。痎,瘦也。

秋濕既多,冬水復王,水濕相得,肺氣又衰,故冬寒甚則為嗽。
 
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云: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為痿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29:47 | 只看該作者
009文

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藏府,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谿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①?』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②。

風生木③,木生痠④,酸生肝⑤,肝生筋⑥,筋生心⑦,肝主目⑧,其在天為玄⑨,在人為道⑩,在地為化⑪,化生五味⑫。

 
】:

六合,謂十二經脈之合也。
 
《靈樞經》曰:『太陰、陽明為一合,少陰、太陽為一合,厥陰、少陽為一合,手足之脈各三,則為六合也。』手厥陰,則心包胳脈也。

氣穴論曰:『肉之小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肉分之間,谿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屬骨者,為骨相連屬。

處表裏者,諸陽經脈皆為表,諸陰經脈皆為裏。
 
新校正云:『詳帝曰:至信其然乎!《全元起本》及《太素》在上古聖人之教也上。』

陽氣上騰,散為風也。

風者,天之號令。

風為教始,故生自東方。


風鼓木榮,則風生木也。

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氣之所生也。
 
尚書洪範曰:『曲直作酸。』


生,謂生長也。

凡味之痠者,皆先生長於肝。


肝之精氣,生養筋也。

陰陽書曰:『木生火,然肝之木氣內養筋已,乃生心也。』

目見日明,類齊同也。

玄,謂玄冥,言天色高遠,尚未盛明也。

道,謂道化。

以道而化人,則歸從。


化,謂造化也。

庶類時育,皆造化者也。


萬物生,五味具,皆變化為母,而使生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33:03 | 只看該作者
010文

道生智①,玄生神②,神在天為風③,在地為木④,在體為筋⑤,在藏為肝⑥,在色為蒼⑦,在音為角⑧,在聲為呼⑨,在變動為握⑩,在竅為目⑪,在味為酸⑫,在志為怒⑬。

怒傷肝⑭,悲勝怒⑮,風傷筋⑯,燥勝風⑰,酸傷筋⑱,辛勝酸⑲。


】:

智從正化而有,故曰道生智。
 
玄冥之內,神處其中,故曰玄生神。
 
飛揚鼓坼,風之用也。

然發而周遠,無所不通,信乎神化而能爾。
 
柔軟曲直,木之性也。
 
新校正云:『詳其在天至為木,與天元紀大論同,注頗異。』
 

束絡連綴而為力也。
 
其鬼魂也,道經義曰:『魂居肝,魂靜則至道不亂。』
 
蒼,謂薄青色,象木色也。
 
角,謂木音,調而直也。
 
樂記曰:『角亂則憂,其民怨。』
 
呼,謂呼,亦謂之嘯。
 

握所以牽就也。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握、憂、噦、欬、慄五者,改志而有,名曰變動也。』

 
目所以司見形色。
 
酸可用收斂也。
 
怒所以禁非也。
 
雖志為怒,甚則自傷。
 
悲則肺金並於肝木,故勝怒也。
 
宣明五藏篇曰:『精氣並於肺則悲。』
 
新校正云:『詳五志云:怒、喜、思、憂、恐,悲當云憂,今變憂為悲者,蓋以恚憂而不解則傷意,悲哀而動中則傷魂,故不云憂也。』

 
風勝則筋絡拘急。
 
新校正云:『按五運行大論曰:風傷肝。』

 
燥為金氣,故勝木風。
 
過:節也。
 

辛金味,故勝木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35:42 | 只看該作者
011文

南方生熱①,熱生火②,火生苦③,苦生心④,心生血⑤,血生脾⑥,心主舌⑦,其在天為熱⑧,在地為火⑨,在體為脈⑩,在藏為心⑪,在色為赤⑫,在音為徵⑬,在聲為笑⑭,在變動為憂⑮,在竅為舌⑯,在志為喜⑰,在味為苦⑱。


】:

陽氣炎燥,故生熱。

鑽燧改火,惟熱是生。

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氣之所生也。
 
尚書洪範曰:『炎上作苦。』

 
凡味之苦者,皆先生長於心。
 
心之精氣,生養血也。

陰陽:
 
書曰:『火生土。然心火之氣,內養血已,乃生脾土。』
 
新校正云:『按《太素》血作脈。』

 
心別是非,舌以言事,故主舌。
 
暄暑熾燠,熱之用也。
 
炎上翕赩,火之性也。
 

通行榮衛而養血也。
 

其神,心也。
 
道經義曰:『神處心神,守則血氣流通。』

 
象火色。
 
徵謂火音,和而美也。
 
樂記曰:『徵亂則哀其事勤。』

笑,喜聲也。
 
憂可以成務。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心之憂,在心變動;肺之憂,在肺之志,是則肺主於秋,憂為正也。心主於夏,變而生憂也。』

 
舌所以司辨五味也。
 
金匱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尋其為竅則舌,義便乖,以其主味,故云舌也。』

苦可用燥泄也。
 
喜所以和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37:22 | 只看該作者
012文

喜傷心①,恐勝喜②,熱傷氣③,寒勝熱④,苦傷氣⑤,鹹勝苦⑥。


】:

雖志為喜,甚則自傷。
 

恐則腎水並於心火,故勝喜也。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並於腎則恐。』

 
熱勝則喘息促急。
 
寒為水氣,故勝火熱。

以火生也。
 
新校正云:『詳此篇論所傷之旨,其例有三,東方云風傷筋,酸傷筋。

中央云濕傷肉,甘傷肉,是自傷者也。
  
南方云熱傷氣,苦傷氣。

北方云寒傷血,鹹傷血,是傷已所勝。
  
西方云熱傷皮毛,是被勝傷己,辛傷皮毛,是自傷者也。
 
凡此五方所傷,有此三例不同,《太素》則俱雲自傷。』


鹹水味,故勝火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0:06 | 只看該作者
013文

中央生濕①,濕生土②,土生甘③,甘生脾④,脾生肉⑤,肉生肺⑥,脾主口⑦,其在天為濕⑧,在地為土⑨,在體為肉⑩,在藏為脾⑪,在色為黃⑫,在音為宮⑬,在聲為歌⑭,在變動為噦⑮,在竅為口⑯,在味為甘⑰,在志為思⑱。


】:

陽氣盛薄,陰氣固升,升薄相合,故生濕也。
 
易義曰:『陽上薄陰,陰能固之,然後蒸而為雨,明濕生於固陰之氣也。』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六月四陽二陰合蒸,以生濕氣也。』

 
土濕則固,明濕生也。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四陽二陰合而為濕,蒸腐萬物成土也。』
 

凡物之味甘者,皆土氣之所生也。
 
尚書洪範曰:『稼穡作甘。』

 
凡味之甘者,皆先生長於脾。
 

脾之精氣,生養肉也。
 
陰陽書曰:『土生金。』然脾土之氣,內養肉已,乃生肺金。
 
脾受水穀,口納五味,故主口。
 
霧露雲雨,濕之用也。
 
安靜稼穡,土之德也。
 
覆裏筋骨,充其形也。
 
其神,意也。
 
道經義曰:『意託脾意,寧則智無散越。』
 
象土色也。
 
宮,謂土音,大而和也。
 
樂記曰:『宮亂則荒其君驕。』

 
歌,嘆聲也。
 
噦,謂噦噫,胃寒所生。
 
新校正云:『詳王謂噦為噦噫,噫非噦也。按楊上善云:噦,氣忤也。』
 

口所以司納水榖。
 
甘可用寬緩也。
 
思所以知遠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1:24 | 只看該作者
014文

思傷脾①,怒勝思②,濕傷肉③,風勝濕④,甘傷肉⑤,酸勝甘⑥。

 
】:

雖志為思,甚則自傷。
 
怒則不思勝可知矣。
 
脾主肉而惡濕,故濕勝則肉傷。
 
風為木氣,故勝土濕。
 
亦過節也。
 
新校正云:『按五運行大論云:甘傷脾。』
 
酸木味,故勝土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2:46 | 只看該作者
015文

西方生燥①,燥生金②,金生辛③,辛生肺④,肺生皮毛⑤,皮毛生腎⑥。


】:

天氣急切,故生燥。

金燥有聲,則生金也。

凡物之味辛者,皆金氣之所生也。

尚書洪範曰:『從革作辛。』
 
凡味之辛者,皆先生長於肺。
 
肺之精氣,生養皮毛。
 

陰陽書曰:『金生水。』然肺金之氣,養皮毛已,乃生腎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4:30 | 只看該作者
016文

肺主鼻①,其在天為燥②,在地為金③,在體為皮毛④,在藏為肺⑤,在色為白⑥,在音為商⑦,在聲為哭⑧,在變動為欬⑨,在竅為鼻⑩,在味為辛⑪,在志為憂⑫。


】:

肺藏氣,鼻通息,故主鼻。
 
輕急勁強,燥之用也。
 

堅勁從革,金之性也。
 
包藏膚腠扞(ㄏㄢˋ)其邪也。
 
其神,魄也。
 
道經義曰:『魄在肺,魄安則德修壽延。』

象金色。
 
商謂金聲,輕而勁也。
 
樂記曰:『商亂則陂其官壞。』


哭,哀聲也。
 
欬,謂欬嗽,所以利咽喉也。

鼻所以司嗅呼吸。

辛可用散潤也。

憂,深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5:50 | 只看該作者
017文

憂傷肺①,喜勝憂②,熱傷皮毛③,寒勝熱④,辛傷皮毛⑤,苦勝辛⑥。


】:

雖志為憂,過則損也。
 

喜則心火並於肺金,故勝憂也。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並於心則喜。』

 
熱從火生,耗津液故。
 
陰制陽也。
 
新校正云:『按《太素》作燥傷皮毛,熱勝燥。
 
又按王注五運行大論云:火有二別,故此再舉熱傷之形證。』

 
過而招損。
 
苦火味,故勝金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7:01 | 只看該作者
018文

北方生寒①,寒生水②,水生鹹③,鹹生腎④,腎生骨髓⑤,髓生肝⑥。


】:

陰氣凝冽,故生寒也。

寒氣盛凝,變為水。

凡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生也。
 
尚書洪範曰:『潤下作鹹。』

 
凡味之鹹者,皆生長於腎。

腎之精氣,生養骨髓。
 
陰陽書曰:『水生木。』然腎水之氣養骨髓已,乃生肝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5-2-24 22:48:26 | 只看該作者
019文

腎主耳①,其在天為寒②,在地為水③,在體為骨④,在藏為腎⑤,在色為黑⑥。


】:

腎屬北方,位居幽暗,聲入,故主耳。
 
凝清慘冽,寒之用也。

清潔潤下,水之用也。
 
端直貞幹,以立身也。
 
其神,志也。
 
道經義曰:『志藏腎。』志營則骨髓滿實。
 
象水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3 04:3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