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消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5 11:4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消渴

 

消渴

 

脈 兩寸脈滑者為上消。兩關洪數者為中消。兩尺浮大為下消。濡散為氣實血虛。洪大為陽盛陰虛。脈沉小有力者可治。實大浮澀者皆難治。

 

症 內經云:二陽結謂之消。東垣云:二陽者。手足陽明也。

 

手陽明。大腸主津。病則目黃口乾。是津不足也。

 

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穀善飢。胃中伏火。火爍而血乾涸也。

 

津血不足。而消渴生矣。

 

雖有三者之分。因於火則一也。

 

上消者心移熱於肺。多飲而渴。少食而嘔。中消者。脾移熱於胃也。

 

善食而瘦。大便燥。而小便黃。下消者。腎移熱於膀胱也小便淋濁。如脂膏之狀。大抵渴症皆因膏粱甘肥之變。或過服金石熱藥。致陽盛陰虛。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責於火也。

 

治 宜養肺降火生血為主。或曰上消渴。是心火刑煉肺金所致。治宜降火清金。以黃連、麥門冬、蘭草、白豆蔻、仁梨、藕汁,加升麻、黃柏、之類。清氣上升。而渴自止矣。

 

中消渴者。

 

胃中伏火。不生津液。食已則飢。不營肌肉。宜芩、連、石膏、治之。甚者。調胃承氣湯。下消渴者。煩躁引飲。耳葉焦。小便如膏。正所謂焦煩水易虧是也。

 

此為腎消。宜六味地黃丸主之。聖濟總錄云:未傳能食者。必發癰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得中滿豉脹。背為不治之症。潔古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白朮散。倍加乾葛治之。上下既平。則不復傳下矣。

 

方 五汁飲總治三消川黃連(一錢五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天花粉(一錢) 生甘草(三分) 人參(八分) 石膏(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五分) 歸身(一錢) 白芍藥(八分) 黃柏(七分) 梨汁(以下臨服加入) 藕汁 生地黃汁 人乳汁(各一盞) 薑汁(二匙) 竹瀝(半盞)

 

上作一服。加蘭草葉一錢。同煎。食遠服。臨服時。將五汁加入。連藥服之。外無加減。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68341&pid=325561&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4:17 , Processed in 0.67188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