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
黃芩
氣寒,味微苦,苦而甘。
微寒,味薄氣濃,陽中陰也。
陰中微陽,大寒。
無毒。
入手太陰經之劑。
《象》云: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赤腫,瘀肉壅盛,必用之藥。
泄肺受火邪上逆於膈上。
補膀胱之寒不足,乃滋其化源也。
《心》云:瀉肺中之火。
潔古云:利胸中氣,消膈上痰。
性苦寒,下痢膿血稠黏,腹疼後重,身熱,久不可者。
與芍藥、甘草同用。
《珍》云:除陽有餘,涼心去熱,通寒格。
陰中微陽,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本草》云:主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傷,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
消穀,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東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飄,故能瀉肺火而解肌熱,手太陰劑也。
細實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陶隱居云:色深堅實者好。
又治奔豚、臍下熱痛。
飄與實,高下之分,與枳實、枳殼同例。
黃芩,其子主腸 膿血。
《本草》又云:得厚朴、黃連,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 、白蘞、赤小豆,療鼠 。
山茱萸、龍骨為之使。
惡蔥實。
畏丹砂、牡丹、黎蘆。
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去諸熱、利小腸故也。
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
亦主妊娠,安胎散內多用黃芩,今醫家常用有效者,因著之。
《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減三黃丸,療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者。
久服之,得行及奔馬。
甚驗。
陶隱居云:黃芩,圓者名子芩,仲景治雜病方多用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040&pid=25465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