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40|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燥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15:48: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燥病

 

七、燥病

 

雷少逸曰:推六氣之中,燥金主氣,自秋分而至立冬,喻嘉言以燥令行於秋分之後,所以謂秋不遽燥,確與氣運相合也。

 

沈目南云:《性理大全》謂燥屬次寒,奈後賢悉謂屬熱,大相徑庭。

 

如盛夏暑熱炎蒸,汗出 ,肌肉潮潤而不燥也。

 

深秋燥令氣行,人體肺金應之,肌膚乾槁而燥,乃火令無權,故燥屬涼,謂屬熱者非矣。

 

豐細玩之,誠非謬也。

 

凡治初患之燥氣,當宗屬涼擬法。

 

夫秋燥之氣,始客於表,頭微痛,畏寒,咳嗽,無汗,鼻塞,舌苔白薄者,宜用苦溫平燥法治之。

 

若熱渴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涼氣已化為火,宜本法內除去蘇、荊、桂、芍,加玄參,麥冬、牛蒡、象貝治之。

 

如咳逆胸疼,痰中兼血,是肺絡被燥火所劫,宜用金水相生法,去東參、五味,加西洋參、旱蓮草治之。

 

如諸證一無,惟腹作脹,大便不行,此燥結盤踞於裡,宜用松柏通幽法治之。

 

總而言之,燥氣侵表,病在乎肺;

 

入裡,病在腸胃。

 

其余肝燥,腎燥,血枯虛燥,皆屬內傷之病,茲不立論。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785&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48:41 | 只看該作者

燥病

 

《醫醇剩義》中,論之最詳,又明出喻氏之謬,既謂燥氣行於秋分以後,而秋分以前四十五日,全不關於秋燥矣。

 

故云初秋尚熱,則燥而熱;

 

深秋既涼,則燥而涼。

 

此誠是振聾發 之語,先生曷不遵之為龜鑒耶?

 

答曰:子不知六氣循環,亦疑喻氏之謬,不察大寒至驚蟄,主氣風木;

 

春分至立夏,主氣君火;

 

小滿至小暑,主氣相火;

 

大暑至白露,主氣濕土;

 

秋分至立冬,主氣燥金;

 

小雪至小寒,主氣寒水。

 

此年年之主氣,千古不易。

 

由是而推,則燥金之令,確在乎秋分而至立冬,而秋分以前之白露、處暑、立秋四十五日,猶是濕土主氣,豈可誤為燥金乎!

 

子以為然否?

 

或唯唯而退。

 

程曦曰:論燥氣者,首推嘉言,其次目南與鞠通也。

 

嘉言論燥,引大《易》水流濕、火就燥、各從其類,乃論燥之復氣也;

 

目南所論燥病屬涼,謂之次寒,乃論燥之勝氣也;

 

至鞠通論燥,有勝氣、復氣,與正化、對化,從本從標之說,可為定論。

 

乃曰:如仲景用麻、桂、薑、附,治寒之勝氣也,治寒之正化也,治寒之本病也;

 

白虎、承氣,治寒之復氣也,治寒之對化也,治寒之標病也。

 

能於此理悟通,則燥氣之勝復、正對、本標,亦皆了然於胸中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78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49:11 | 只看該作者

燥病

 

又或問曰:先生遵喻氏《秋燥論》中秋不遽燥,燥氣行於秋分以後之說,殊未見 江誠曰:人皆知溫為熱,而不知燥為涼,以燥為熱者,蓋因燥字從火之弊耳。

 

試問既以燥為熱,曷不以溫字從水而為寒乎?

 

不知四時之令,由春溫而後夏熱,由秋涼而後冬寒,目南先生引《性理大全》之說,謂燥屬涼,真所謂千載迷津,一朝點破耳。

 

楊如侯曰:秋燥之為病,右脈數大,頭微痛,畏寒,咳嗽,無汗,此燥從寒化也;

 

發熱口渴,咽喉痛,有汗,此燥從火化也。

 

按六氣之中,燥金主氣,自秋分而至立冬,其有感燥氣而為病者,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化氣為濕,復氣為火。

 

前人有云:六氣之中,惟燥不為病者,非也。

 

彼蓋以《內經》少秋燥一層,故有此議耳。

 

如陽明司天之年,豈遂為無燥金之病乎?

 

大抵春秋二令,氣候較夏冬之偏熱偏寒為平和,其由於冬夏之伏氣為病者多,其由於本氣自病者少;

 

其由於伏氣而病者重,其由於本氣自病者輕。

 

蓋秋燥一證,略如春溫。

 

但正秋之時:有伏暑內發,新涼外加之證;

 

有伏暑兼濕之證;

 

燥有從寒化者,燥有從火化者。

 

此中暑濕燥火,雜氣混淆,辨之不可不詳慎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78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5:49:32 | 只看該作者

燥病

 

又曰:燥有內外之分。

 

燥由外因者,時值陽明燥令,久晴不雨,黃埃蔽空,令人狂惑,皮膚乾枯屑起,此燥由於天氣不正而得之者也;

 

燥由於內因者,七情火燥,或大便不利,亡津,或金石燥血,或房勞竭精,或飢飽勞逸損胃,或炙酒漿濃味,皆能偏助火邪,消爍血液,此燥由於人事不慎而得之者也。

 

又曰:燥有表裡之別。

 

六氣風熱火屬陽,寒燥濕屬陰。

 

但燥雖屬於秋陰,而反同於風熱。

 

蓋火盛則金被熱傷,以致木無所制而生風,風勝濕,熱傷津,此燥從火化,故反同風熱也。

 

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

 

若風熱燥並鬱於其裡,則必為煩滿,必為悶結,故燥有表裡氣血之分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78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2:0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