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病辨脈】
三、熱病辨脈
熱病之脈,亦隨其經而取之。
發於太陽脈浮緊,發於陽明脈浮長,發於少陽脈弦數。
大率發於三陽者多,發於三陰者少,亦有所因也。
(治依溫病條下。
若表邪傳進三陰者,治法與傷寒條內下證同。
若脈沉小足冷者,亦發於陰,則難治也。 )
大抵熱病比溫病尤加熱也,脈得洪大有力,或滑數有力,乃為病脈相應,謂之可治;
若細小無力,謂之難醫。
(人虛脈弱者,主扶元氣,兼解邪熱,不可峻攻。 )
治表證在者,治例與溫病同。
若夾暑、夾內傷生冷、飲食停滯,隨證施治之。
中暑與熱病外證相似,但熱病者脈盛,中暑者脈虛,以此別之。
《甲乙經》云:脈盛身寒,得之傷寒;
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蓋寒傷形而不傷氣,所以脈盛;
熱傷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
(此辨暑、熱,有暴感、伏氣,而脈之盛虛異焉。 )
暑、 皆脈虛,面垢自汗煩渴。
靜而熱傷心脾為中暑,與夏熱病相似,但熱病脈洪緊,中暑脈細數而沉。
動而熱傷太陽為中 ,脈浮似夏傷風,但汗出惡風,身熱而不渴者,傷風也。
身熱而渴者,中 也。
(後人所謂中暑,多指夏月陰證而言。 )
夏月有四證:傷寒傷風,脈證互見;
中暑熱病,疑似難明。
若脈緊惡寒,謂之傷寒;
脈緩惡風,謂之傷風;
脈盛壯熱,謂之熱病;
脈虛身熱,謂之傷暑。
以此別之也。
熱病一二日,瀉利腹滿熱甚者死。
三四日,目昏譫語,熱甚脈小者死。
五六日,舌本焦黑,燥渴者死。
七八日,衄血吐血下血,燥熱脈大者死。
八九日,發痙兼昏沉者死。
凡熱病脈,促、結、伏、沉、小,皆難治。
熱不得汗,脈躁急,亦難治。
已得汗,而熱反盛,脈躁急者死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6756&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