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說辯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14:1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說辯正

 

上編‧學說辯正

 

第一章‧溫病解釋之正誤

 

後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自云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則其為廣義《傷寒論》明矣。

 

廣義傷寒云者,即《難經》所謂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是也。

 

蓋傷寒乃外感之總名,《傷寒論》統論外感之書也。

 

惜其書經三國兵燹殘缺失次,江南諸師復秘其要方不傳。

 

迨晉王叔和撰次其遺論僅得十卷,即今存之《傷寒論》也。

 

又宋‧王洙於館閣蠹簡中,得仲景《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亦叔和所撰次。

 

或曰古之《雜病論》即此書也。

 

然則仲景之書,賴叔和以傳,而溫病為傷寒之一,本無疑義也。

 

洎夫有明‧方中行出,著《傷寒論條辨》,削去傷寒序例,反謂叔和為仲景之罪人,於是仲景之廣義《傷寒論》,一變而為狹義《傷寒論》矣。

 

其所以削去傷寒序例者,無非欲於溫病另辟蹊徑耳。

 

繼方氏而起者,則有吳又可《溫疫論》之傷寒例正誤,清‧喻嘉言《尚論篇》之駁正王叔和序例,錢天來之《傷寒溯源集》、程應旄《傷寒後條辨》之王叔和傷寒序例貶偽,黃元御《傷寒懸解》之王叔和傷寒例;

 

此外,張宛鄰之《素問釋義》,於《生氣通天論》、《熱論》、《水熱穴論》,皆對於叔和攻擊謾罵不遺余力,反目為千古之罪人。

 

張隱庵、柯韻伯、魏荔彤、張令韶、陳修園等,皆傷寒大家也,亦從而和之。

 

於是《傷寒》一書,注釋不下百余家,各以己意附會。

 

或割章分句,或前後易置,或擅加刪改,後之讀者遂如墮五裡霧中矣。

 

及葉天士之《溫熱論》、與吳鞠通之《溫病條辨》出,遂別溫病於傷寒而立異,謂溫邪專從口鼻而入,而創溫病治三焦之說,以與仲景《傷寒論》六經見證分道揚鑣。

 

不識六氣傷人(古之所謂寒暑燥濕風,名為五氣,天氣也;

 

水火金木土,名為五行,地氣也。

 

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

 

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是謂六元,亦曰六氣。

 

六氣過甚,謂之六淫,故傷人也)皆襲皮毛,或從口鼻,無分乎寒與溫也。

 

惟寒性凝斂,宜溫宜表;

 

熱性蒸發,宜清宜降,治法各異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5762&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4:13:53 | 只看該作者

學說辯正

 

溫熱之病雖不若傷寒六經之傳經,然亦可憑六經而見證。

 

《難經》有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之文。

 

蓋六經乃百病之提綱,何得以溫邪專從口鼻而入,強定傷寒先分六經、溫病須究三焦乎?

 

至邪專從口鼻而入者,乃瘟疫也。

 

《素問‧刺法論》曰:五疫之至,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避其毒瓦斯,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乾。

 

所謂天牝者,即 《老子》所謂玄牝之門。

 

玄,天也,於人為鼻;

 

牝,地也,於人為口(見《老子》河上公注,及《內經》馬元台注)此言人之正氣內存,則邪不乾犯。

 

若避毒之法,以毒瓦斯既從口鼻而入,當復循其口鼻而出,世之取嚏法,乃其遺意之一也。

 

《內經》論瘟疫之邪從口鼻而入,既明且詳,豈待楊士瀛、吳又可出,而後知之乎?

 

蓋瘟疫之邪,乃天地之厲氣,亦即濁氣也,垢穢也,細菌也,為有形質黏滯之物,故不能入皮毛之細孔,而專從口鼻之大道也。

 

至於鼠疫,亦有由皮膚刺傷,或死鼠之蚤咬傷而傳染者,則皮膚既傷,乃疫毒與傷處血液相接之故,仍非疫邪之能由皮膚入也。

 

乃聽者不察,群相附和,混溫病於瘟疫,別溫病於傷寒。

 

殊不知瘟疫病以化疫為主,溫熱病以清火為急,《傷寒論》之清降法,即所以治溫病也。

 

後人立法,豈能出其范圍?

 

何得不以《傷寒論》為廣義,反與其分庭抗禮哉?

 

然而叔和所輯《傷寒論》之所以不廢者,賴有張路玉、徐靈胎、王朴莊、陸九芝之排除眾議,備致推崇也。

 

張路玉之《傷寒緒論》云:余嘗考晉王叔和集仲景《傷寒》書,未嘗不廢書而三嘆也。

 

嗟夫!

 

猶賴叔和為仲景之功臣。

 

使無叔和之集,則《傷寒》書同於《卒病論》(按宋‧郭雍《傷寒補亡論》:有問曰:傷寒何以謂之卒病?

 

雍曰:無是說也。

 

仲景敘論曰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而林其目者誤書為卒病,後學因之,乃謂六七日生死,人故謂之卒病,此說非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576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4 14:14:31 | 只看該作者

學說辯正

 

古之傳書怠惰者,因於字畫多,省偏旁,書字或合二字為一,故書「HT 」為「HT 」,或再省為卒。

 

今書卒病,則雜病字也。

 

漢‧劉向校中秘書,有以趙為肖,以齊為立之說,皆從省文而至於此,與雜病之書卒病無以異。

 

今存《傷寒論》十卷,《雜病論》亡矣)之不傳矣,何能知有六經證治乎?

 

即《條辨》、《尚論》,亦無從而下手也。

 

徐靈胎之《醫學源流‧傷寒論論》云:仲景《傷寒論》,編次者不下數十家,因致聚訟紛紜,此皆不知仲景作書之旨故也。

 

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以此條在前,或以此條在後,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以此經因彼經而變,互相詬厲,孰知病變萬端,傳經無定,古人因病而施方,無編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庶幾叔和所定為可信。

 

何則?

 

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者,擬防世急也。

 

是則此書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輒加辨駁,以為原本不如此。

 

抑思苟無叔和,安有此書?

 

且諸人所編,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

 

此皆閱歷有得,持平之論也。

 

至王朴莊之《傷寒例新注》及 《回瀾說》等,與陸九芝之《世補齋》文,均宗叔和,辟方喻,挽狂瀾,尊聖經,其功尤偉。

 

邇來仲景之《傷寒雜病論》,有二原稿出。

 

一為羅哲初之所傳,(長安黃竹齋因見浙江流通圖書館國醫圖書專號中,載有張仲景療婦人方,及五臟營衛論,均注存天一閣鈔本字樣,乃往寧波該閣訪之,實無其事。

 

復便道鄞縣周岐隱處,邂逅該邑廣濟施醫局主任桂林羅哲初,出示其家藏古本《傷寒雜病論》鈔本全書十六卷,謂受之桂林左盛德,左受之張紹祖。

 

紹祖即仲景四十六世孫。

 

左氏之序,稱其師紹祖所言,相傳《傷寒》一書,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

 

茲所藏者,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為第七次稿云)一為劉 湘之所得。

 

(劉自稱在十年前,以母喪求葬地,漫游江西,於山谷中遇張姓老人,授以古本《傷寒雜病論》十六卷云云。

 

嗣 湘以授其族人仲邁,仲邁為之校讎疏釋以公諸世。

 

湘主席何芸樵又有手抄原文影印本)羅所傳者尚未刊行,內容如何雖不可知。

 

而劉所得者,首《平脈法》,次《傷寒例》,又次溫暑熱濕燥各篇,又次演六經本病壞病,及霍亂、痙、陰陽易、瘥後勞復,終之以諸可與不可與等,較之叔和所編加多,且增溫熱燥諸篇。

 

惟《傷寒例》中無「今搜采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者,擬防世急也」之二十八字。

 

夫此二十八字為叔和言,余為仲景語,唐王燾《外台秘要》,及陸氏九芝早已言及。

 

今無此二十八字,則《傷寒例》非叔和所增益,為仲景之原文益信。

 

而《傷寒論》為論廣義傷寒之書,亦不待辨而自明矣。

 

或曰:叔和與仲景相去五六十年,仲景至今則一千七百余年矣,五六十年猶不能得其全,千余年後尚能見廬山真面目乎?

 

遺稿果有存者,胡為不出於方中行等攻擊叔和之時,而出於今日乎?

 

曰:吾國古者絕學,往往秘而不宣,古本流傳,容或有之,即令後人作偽,而人能宏道,安見後人不可昌明聖學乎?

 

時人惲鐵樵之《溫病明理》,雖知有廣義傷寒矣,而其盡廢諸家溫病之說,則又未免抹殺一切。

 

要之,學人立說,苟無悖於經旨,則相得益彰,亦即仲聖之功臣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2098&pid=26576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4:26 , Processed in 0.0937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