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52|回復: 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2 22:0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傷寒論平脈法篇: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

 

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

 

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

 

病患云:實咽中痛。

 

雖爾,今復欲下利。

 

詒按:溫邪化熱內動,脈當數大,乃見微弱,是氣弱不能托邪,邪鬱不達之象。

 

熱不外達而循經上浮,則為喉痛,以少陰之脈循喉嚨也。

 

傷寒少陰病,本有下利、咽痛之條,亦即此義。

 

蓋以熱鬱既久,則陰液腐敗,故不但咽痛,而復欲下利也。

 

又按:此條可為溫邪內伏少陰之證。

 

章虛穀曰:觀仲景標中風、傷寒、暑熱等病脈,與難經同。

 

惟難經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

 

是言溫病初由伏邪隨氣血流行在諸經中,及其發也,不知從何經而動,其發無定處,故無一定之脈可指也。

 

今仲景又教人審脈,以辨邪發之經:如脈微弱,即知其邪未離少陰,隨經上下,必當有咽痛、下利等證,正與難經互相發明也。

 

下文邪出三陽,熱勢大盛,其脈浮大,上關上;則是脈隨證變,證隨脈見。

 

在初起本無定脈,故難經不標脈象也。

 

由是觀之,其與外感之邪,有定證定脈者,固迥不同矣。

 

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也),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0&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2:37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章虛穀曰:風寒外閉少陰而咽痛者,仲景用半夏散,辛溫開泄之法矣。

 

此少陰伏熱內發,循經上灼而咽痛,雖不合用辛溫開泄,亦不可用涼藥,以遏其外出之勢;故專用甘草甘緩之品,導邪外達,且生用亦能瀉火。

 

如不瘥,則火鬱而不出也;加桔梗上通其氣,則痛自止矣。

 

傷寒自表入裡,故先太陽而後至少陰;溫病自裡而出表,故先少陰而後出太陽也。

 

沈宗淦曰:伏氣為病,皆自內而之外,不止春溫一證也。

 

蓋四時之氣,皆有伏久而發者,不可不知也。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3:02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張路玉曰:病雖發於陰經,實為熱證。

 

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其邪熱之充斥,上下中間,已無處不到,而又非寒下之法所宜,故立豬膚湯,以潤少陰之燥,與用黑驢皮之意頗同。

 

陽微者用附子溫經,陰竭者用豬膚潤燥,同具散邪之意。

 

比而觀之,思過半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周禹載曰:伏邪未發,津液先已暗耗。

 

今得之二三日以上,雖陰火不升,未見咽痛等證,而心煩不得臥,已知陰液消耗;故以芩、連清熱,以膠、芍滋陰,虛實兩治也。

 

詒按:以上少陰病三條,均與傳經熱邪不合,其為伏邪所致無疑也。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3:32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章虛穀曰:下利六七日,熱從下陷,不得外透,故逆於肺則咳而嘔,乘心則煩渴不得眠,以心肺皆通少陰之脈故也。

 

主以豬苓湯,利水而滋陰;蓋滋陰則熱隨利去,利水則瀉止。

 

而煩渴亦解矣。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張路玉曰:伏氣之發於少陰,其勢最急,與傷寒之傳經熱證不同。

 

得病才二三日,即口燥咽乾,延至五六日始下,必枯槁難為矣。

 

故宜急下,以救腎水之燔灼也。

 

按少陰急下三證:一屬傳經熱邪亢極,一屬熱邪轉屬胃府,一屬溫熱發於少陰,皆刻不容緩之證,故當急救欲絕之腎水,與陽明急下三法,同源異派。

 

詒按:此亦伏邪無疑。

 

如系傳經熱邪,則從始病數起,決不止二三日;如從傳至少陰數起,則不應二三日始見口燥咽乾也。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王安道曰:溫病如此,則知熱病亦如此。

 

是則不渴而惡寒者,非溫熱病矣。

 

溫熱病而有惡風惡寒之證者,重有風寒新中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4:08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沈堯封曰:此條雖不言脈,以後條參之,其尺部必浮也。

 

章虛穀曰:溫病之發無定處。

 

少陰之表為太陽,熱邪從裡出表,即有發熱頭痛之太陽病也。

 

不惡寒,則非新感之邪可知。

 

熱從內發故渴,仲景恐人錯認為太陽傷寒傷風之證,故特標明,謂此是伏熱內發之溫病也。

 

其少陰溫病反不標者,因伏氣條內,已申明咽痛下利,為少陰初發之溫病矣。

 

王夢隱曰:汪謝城云,吳氏溫病條辨上焦篇,首引傷寒論云:太陽病,但惡熱,不惡寒而渴者,名曰溫病,桂枝湯主之。

 

今檢傷寒論,卻未見此數語。

 

使此語真出仲景耶,亦當辨其簡誤。

 

若系吳氏誤記,尤不可不為之辨正。

 

余謂非誤記也。

 

因喻氏嘗云,仲景治溫證,凡表藥皆用桂枝湯,以示微發於不發之意。

 

尤在涇讀書記云,此喻氏之臆說,非仲景之舊章。

 

鞠通自謂跳出傷寒圈子,而不知已入嘉言套中,又不甘為人下,遂肆改原文,HT 為聖訓,而不自覺其誣聖誤世也。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螈 。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4:35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章虛穀曰:太陽外感之邪,若發汗已,當熱退身涼矣。

 

今熱邪從少陰而發,當清其熱,而誤發其汗,反傷津氣而助邪勢,故身更灼熱,因而勾起其肝風。

 

鼓蕩其溫邪,故曰風溫。

 

其為病也,虛陽外浮,熱邪漫溢,故脈陰陽俱浮;津液外泄,自汗不止;氣乏神昏,則身重多眠睡;內風動而機竅窒,故鼻鼾而語言難出;其非外感風邪可見矣。

 

若被下者,謂未經誤汗,非為汗後又下也。

 

若誤被火劫者,微則熱傷營氣,而血瘀發黃;劇則熱甚風生,而驚癇螈 也。

 

蓋邪伏少陰,熱灼水枯,咽乾口燥,法當急下;此熱已發出太陽,則少陰空虛,若下之傷陰,則小便不利,而直視失溲,則氣亦脫矣。

 

若未汗下而被火攻者,外火助內熱,熏蒸而發黃;劇則火邪擾心如驚癇,肝風熾甚而螈 ,皆壞象也。

 

若只火熏之,一逆尚可引日苟延;若既汗又下而再逆之,更促其命期矣。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詒按:桂枝湯治風邪傷衛,表病而裡和者,用之得當,則微汗而解。

 

此則溫邪自內而發,誤用桂枝,適以助邪而耗液,故大汗大渴,熱勢轉甚。

 

主以白虎,所以泄熱解煩;因陰液被劫,故加人參以救之也。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0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4:59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張路玉曰:黃芩湯,溫病之主方,即桂枝湯以黃芩易桂枝去生薑也。

 

蓋桂枝主在表風寒,黃芩主在裡風熱;其生薑辛散,非溫熱所宜,故去之。

 

周禹載曰:明言太少二陽,何不用二經藥,則以非傷寒故也。

 

何以知其非傷寒,以不惡寒而即熱,不得謂之傷寒也。

 

何以云太少二陽,以或脅滿,或頭痛,或口苦引飲,皆二經證也。

 

果系傷寒合病,應見表證;今不但無表,且有下利裡證。

 

如云傷寒協熱下利,必自傳經來,不若此之即利也。

 

蓋溫邪內郁已久,中氣不足者,豈能一時盡泄於外,其下走而作利,亦自然之勢也。

 

王夢隱曰:少陽膽木,挾火被猖;嘔是上衝,利由下迫;何必中虛始利,飲聚而嘔乎。

 

半夏、生薑,專開飲結;如其熱熾,宜易連、茹。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周禹載曰:溫病至三陽合病,其邪熱溷實可知,故脈浮大也。

 

意邪在少陰,尺脈已大,今由內達外,而浮大見於關上,故曰上關上也。

 

然脈雖見於陽位,而少陰之源未清,故欲眠仍見少陰證,而盜汗又少陽證也。

 

太陽脈浮,陽明脈大,而關上是少陽部位,故三陽合病。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1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5:33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詒按:春溫所以異於熱病者,以目合則汗,不似熱病之大汗不止也。

 

楊素園曰:此條與發汗已身灼熱之風溫,初是一串,初起為此病,誤汗則為風溫。

 

按:此條治法,繆仲淳擬用百合一兩,麥冬五錢,知母、花粉、白芍各二錢,鱉甲三錢,炙甘草一錢,竹葉五十片。

 

金匱曰: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尤拙吾曰:此與內經論瘧文不同。

 

內經論其因,此詳其脈與證也。

 

癉瘧、溫瘧俱無寒但熱,俱嘔,而其因不同。

 

癉瘧者,肺素有熱,而外加感冒,為表寒裡熱之證;緣陰氣內虛,不能與陽相爭,故不作寒也。

 

溫瘧者,邪氣內伏少陰,至春夏而發,為伏氣外出之證;寒蓄久而變熱,故亦不作寒也。

 

脈如平者,病非外感,故脈如平時也。

 

骨節疼煩、時嘔者,熱從少陰而出,舍於腎之所合,而上並於陽明也。

 

白虎甘寒除熱,桂枝則因勢而利導之耳。

 

王夢隱曰:喻氏謂仲景論瘧,既云弦數者多熱,而復申一義曰,弦數者風發;可見多熱不已,必至耗液生風,木來侮土,傳其熱於胃。

 

此非可徒求之藥,須以飲食消息,止其熾熱,如梨汁、蔗漿之類,以止渴生津,正內經風淫於內,治以甘寒之旨也。

 

傷寒論曰: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

 

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

 

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下懊 。

 

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1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6:04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周禹載曰:浮緊,傷寒脈也,何以為熱病?

 

以其發於夏,不惡寒反惡熱也。

 

又何以獨言陽明?

 

以夏時濕熱上蒸,邪從胃發,且腹滿而喘,種種皆陽明證也。

 

然咽燥口苦,非少陰證耶?

 

不知陽明為從出之途,少陰其伏藏之地,故證或兼見也。

 

夫既陽明熱病,曷又為脈反浮緊?

 

正因浮甚有力,熱邪盛而致也。

 

若不知者,以辛熱汗之,耗其津液,必至躁妄昏昧;火劫溫針,燥其陰血,必至驚擾無寐;下之而傷其陰,必至胃虛邪陷,心中懊;此皆誤治所致,將何以救之乎?

 

觀舌苔滑者,則外邪尚在,以梔子解熱,香豉去邪,是為合法。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知熱邪大傷津液,故以白虎湯解熱;加人參者,以益元氣也。

 

若緊脈去而浮在,發熱飲水,小便不利,則其熱已入膀胱,故以豬苓消熱除渴也。

 

傷寒之小便不利,結於氣分;熱病之小便不利,由於血分。

 

邪鬱既深,耗液日久,故必以阿膠補血,滑石祛熱:無取於白朮也。

 

沈堯封曰:未經誤治之時,本是白虎湯主治。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

 

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1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2:06:34 | 只看該作者

詳注仲景伏氣化溫證治各條

 

周禹載曰:渴而小便不利,本當用豬苓湯,然汗多在所禁也。

 

此與傷寒入腑,不令溲數同意。

 

蓋邪出陽明,已劫其津,汗出復多,更耗其液,津液幾何,更可下奪耶?

 

當以白虎加人參去其熱,則小便之不利者,津回而自利矣。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

 

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王士雄按:發汗則譫語,下似脫一甚字。) 

 

章虛穀曰:此條邪熱更重,彌漫三陽,而致腹滿身重,難以轉側。

 

口不仁者,不知味也。

 

由胃中濁壅熏蒸,故又面垢也。

 

熱甚神昏:則譫語遺溺。

 

若未經誤治,而自汗出者,主以白虎湯(王士雄按:仲淳云,宜加百合)。

 

此倒裝文法,謂非誤發其汗之汗,故名自汗出(王士雄按:尤在涇云,若自汗出句,頂腹滿身重四句來)。

 

若誤發其汗,而致譫語(王士雄按:白虎加人參湯或可救也);或下之,額上生汗者,是絕汗也。

 

手足逆冷,陽氣將亡,即所謂再逆促命期,非白虎所可治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1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4:59 , Processed in 0.10449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