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薛生白濕熱病篇】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29:13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原本未及產婦,今從吳本與小兒並論,尤為周密,然婦科不知血脫易痙,往往稱為產後驚風,喻氏辟之違矣。

 

幼科一見發熱,即以柴葛解肌為家常便飯,初不究其因何而發熱也,表熱不清,柴葛不撤,雖肝風已動,螈 已形,猶以風藥助虐,不亦乎,此葉氏所以有劫肝陰,竭胃汁之切戒也。

 

楊云:痙厥之證,舉世不知其因,今經此詳明剖析,昭如白日矣。

 

或問曰:亦有陰氣素虧之人,病患濕熱,甚至斑疹外見,入暮譫語昏迷,而不痙不厥者何也?答曰:病邪自盛於陽明之營分,故由上脘而熏胸中,則入暮譫妄,邪不在三焦氣分,則金不受囚,木有所畏,未敢起而用事。

 

至於斑屬陽明,疹屬太陰,亦二經營分熱極,不與三焦相干,即不與風木相引也,此而痙厥,必胃中津液盡涸,耗及心營,則肝風亦起,而其人已早無生理矣。

 

雄按:此從吳本采補,觀此則粗工之治溫熱,妄用柴葛竭力以耗胃汁而鼓其肝風者,真殺人不以刃也。

 

惟稍佐於涼潤方中,或不致為大害。

 

十二濕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濕滯陽明。

 

宜用辛開,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舌白者言其苔,若苔滑而口不渴者,即屬太陰證,宜溫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0:30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苔白不渴,須詢其便溺,不熱者,始為宜溫之的證也。

 

又按:此與第十條證相似,吳本無此條。

 

楊云:濕盛熱微之證,初起原可暫用此等藥開之,一見濕開化熱,便即轉手清熱。

 

若執此為常用之法則誤矣。

 

注內補出審便溺一層,尤為周到。

 

此濕邪極盛之候,口渴乃液不上升,非有熱也。

 

辛泄太過,即可變而為熱,以其屬陽明濕邪,開泄則陽氣升而熱透,而此時濕邪尚未蘊熱,故重用辛開,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

 

陽氣升則津液化,而得上輸下布也。

 

十三濕熱證:舌根白,舌尖紅,濕漸化熱,余濕猶滯。

 

宜辛泄佐清熱。

 

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黃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等味。

 

雄按:吳本無此條。

 

此濕熱參半之證,而燥濕之中,即佐清熱者,亦所以存陽明之液也。

 

上二條憑驗舌以投劑,為臨證時要訣。

 

蓋舌為心之外候,濁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轉移。

 

葉氏《溫熱論》辨舌最精詳,宜合觀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0:56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更宜參之《準繩》。

 

十四濕熱證,初起,即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濕熱阻閉中上二焦。

 

宜草果、檳榔、鮮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

 

或加皂角,地漿水煎。

 

雄按:吳本無此條。

 

淦按:此條頗似痧證,宜用靈驗痧丸為妙。

 

六一散有甘草,須慎用。

 

此條乃濕熱俱盛之候,而去濕藥多,清熱藥少者,以病邪初起即閉,不得不以辛通開閉為急務,不欲以寒涼凝滯氣機也。

 

雄按:芫荽不如用薤白,或可配栝蔞、梔、豉者則配之。

 

十五濕熱證:四五日,口大渴,胸悶欲絕,乾嘔不止,脈細數,舌光如鏡,胃液受劫,膽火上衝。

 

宜西瓜汁、金汁、鮮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鬱金、木香、香附、烏藥等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1:26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作西瓜白汁,謂不取瓤中汁,而以瓜肉搗汁也。

 

並無金汁、蔗汁。

 

此營陰素虧,木火素旺者,木乘陽明,耗其津液,幸無飲邪,故一清陽明之熱,一散少陽之邪,不用煎者,取其氣全耳。

 

舌光無苔,津枯而非濁壅,反胸悶欲絕者,肝膽氣上逆也,故以諸汁滋胃液,辛香散逆氣。

 

雄按:凡治陰虛氣滯者,可以仿此用藥。

 

楊云:此例精當,能如此旁通,方為善讀書人。

 

雄又按:有治飲痛一案宜參。

 

俞惺庵云:嘉善一人,胸脹脘悶,諸治不效,一瓢用續隨子煎湯,磨沉香、木香、檀香、降香、丁香,服一月,瀉盡水飲而痊。

 

汪按:續隨子去油務盡,否則誤人。

 

去油法:木床用椹榨後,更宜紙隔重壓,換紙多次,方能去淨。

 

十六濕熱證:雄按:吳本下有「身熱口苦」四字。

 

嘔吐清水,或痰多,濕熱內留,木火上逆。

 

宜溫膽東加栝蔞、雄按:吳本作「黃連」。

 

碧玉散等味。

 

此素有痰飲,而陽明少陽同病,故一以滌飲,一以降逆,與上條嘔同而治異,正當合參。

 

碧玉散即六一加青黛以清肝膽之熱。

 

上條液枯以動肝膽之火,故乾嘔。

 

此條痰飲郁其肝膽之火,故嘔水。

 

十七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

 

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

 

肺胃不和,最易致嘔。

 

蓋胃熱移肺,肺不受邪,還歸於胃,必用川連以清濕熱,蘇葉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氣非蘇葉不能通也。

 

分數輕者,以輕劑恰治上焦之病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1:49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方藥止二味,分不及錢,不但治上焦宜小劑,而輕藥竟可以愈重病,所謂輕可去實也。

 

合後條觀之,蓋氣貴流通,而邪氣撓之。

 

則周行窒滯,失其清虛靈動之機,反覺實矣。

 

惟劑以輕清,則正氣宣布,邪氣潛消,而窒滯者自通,設投重藥,不但已過病所,病不能去,而無病之地,反先遭其克伐,章氏謂輕劑為吳人質薄而設,殆未明治病之理也。

 

川連不但治濕熱,乃苦以降胃火之上衝。

 

蘇葉味甘辛,而氣芳香,通降順氣,獨擅其長,然性溫散,故雖與黃連並駕,尚減用分許而節制之,可謂方成知約矣。

 

世人不知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之理,治嘔,輒以薑、萸、丁、桂從事者,皆粗工也。

 

余用以治胎前惡阻,甚妙。

 

十八濕熱證:咳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於肺絡。

 

宜葶藶、枇杷葉、六一散等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2:18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咳嗽下有「喘逆、面赤、氣粗」六字,而無「甚至」句。

 

人但知暑傷肺氣則肺虛,而不知暑滯肺絡則肺實,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則病自除。

 

吳子音曰:業師張友樵治一酒客,夏月痰咳氣喘,夜不得臥,服涼藥及開氣藥不效,有議用人參、麥冬等藥者,師診其脈,右寸數實,此肺實非肺虛也,投以人參則立斃矣。

 

遂與此方煎服立愈。

 

明年復感客邪,壅遏肺氣,喘咳復作,醫有以葶藶進者,服之不效,反煩悶汗泄,師脈其右寸浮數,口渴惡熱,冷汗自出,喘急煩悶,曰熱邪內壅,肺氣鬱極,是以逼汗外出,非氣虛自汗也。

 

服葶藶而反煩悶者,肺熱極盛,與苦寒相格拒也。

 

夫肺苦氣上逆,本宜苦以泄之。

 

而肺欲散,又當兼食辛以散之,與麻杏甘膏湯一劑,肺氣得通而喘止汗斂,諸證悉平矣。

 

楊云:余曾治一酒客,大喘,用《金鑒》蘇葶丸而愈。

 

亦與此同,此蓋濕熱上壅之證也,至案內所云,服此益甚,則外感束其肺熱,用此降之,則外感反內陷而病益甚,麻杏甘石正祛外感而清內熱之方,故速愈。

 

張君用藥則是,而立論高而不切,非垂教後學之法也。

 

十九濕熱證:十余日,大勢已退,惟口渴汗出,骨節。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2:55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有「隱」字。

 

痛。

 

雄按:吳本下有「不舒,小便赤澀不利」八字。

 

余邪留滯經絡。

 

宜元米(即糯米)湯泡於朮,隔一宿去朮煎飲。

 

病後濕邪未盡,陰液先傷,故口渴身痛,此時救液則助濕,治濕則劫陰,宗仲景麻沸湯之法,取氣不取味,走陽不走陰,佐以元米湯養陰逐濕,兩擅其長。

 

楊云:煎法精妙,注亦明析。

 

汪按:此身痛一證,乃濕滯之的驗。

 

則口渴未必非濕淫於內,而引飲也。

 

然津液亦必須顧慮。

 

以木治濕不用煎而用泡。

 

既巧妙亦周致。

 

雄按:用沙參、麥冬、石斛、枇杷葉等味,冬瓜湯煎服亦可。

 

汪按:用冬瓜靈妙。

 

宜加絲瓜絡。

 

二十濕熱證:數日後,汗出熱不除,或痙,忽頭痛不止者,營液大虧,厥陰風火上升。

 

宜羚羊角、蔓荊子、鉤藤、元參、生地、女貞子等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3:32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無女貞,有白芍。

 

楊云:白芍不如女貞。

 

濕熱傷營,肝風上逆,血不榮筋而痙,上升巔頂則頭痛,熱氣已退,木氣獨張,故痙而不厥。

 

投劑以息風為標,養陰為本。

 

雄按:蔓荊不若以菊花、桑葉易之。

 

楊云:蔓荊最無謂,所易甚佳。

 

汪按:枸杞子亦可用,不嫌其膩。

 

二十一濕熱證:胸痞發熱、肌肉微疼、始終無汗者,腠理暑邪內閉。

 

雄按:吳本無此四字,作「氣機拂鬱,濕熱不能達外」。

 

楊云:吳本勝於原本。

 

宜六一散一兩、薄荷葉三四分。

 

雄按:吳本作「三、四十片」。

 

泡湯調下,即汗解。

 

濕病發汗,昔賢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

 

蓋既有不可汗之大戒,復有得汗始解之治法。

 

臨證者當知所變通矣。

 

吳云:此濕熱蘊遏,氣鬱不宣,故宜辛涼解散。

 

汗出灌浴之輩,最多此患。

 

若加頭痛惡寒,便宜用香薷溫散矣。

 

章云:濕病固非一概禁汗者,故仲景有麻黃加朮湯等法。

 

但寒濕在表,法當汗解;濕熱在裡,必當清利。

 

今以暑濕閉於腠理,故以滑石利毛竅。

 

若閉於經者,又當通其經絡可知矣。

 

汪按:吳本薄荷較多。

 

則非微汗矣。

 

二十二濕熱證:按法治之,數日後,或吐下,一時並至者,中氣虧損,升降悖逆。

 

宜:生穀芽、蓮心。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0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3:58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當是蓮子。

 

扁豆、米仁、半夏、甘草、茯苓等味,甚者用理中法。

 

雄按:吳本無此條。

 

若可用理中法者,必是過服寒涼所致。

 

升降悖逆,法當和中,猶之霍亂之用六和湯也。

 

若太陰憊甚,中氣不支,非理中不可。

 

忽然吐下,更當細審脈證,有無重感別邪,或傷飲食。

 

雄按:亦有因忿怒而致者,須和肝胃。

 

二十三濕熱證:十余日後左關弦數,腹時痛,時圊血,肛門熱痛,血液內燥,熱邪傳入厥陰之證。

 

宜仿白頭翁法。

 

熱入厥陰而下利,即不圊血,亦當宗仲景治熱利法。

 

若竟逼入營陰,安得不用白頭翁湯涼血而散邪乎?設熱入陽明而下利,即不圊血,又宜師仲景下利譫語,用小承氣湯之法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4:26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章氏謂小承氣湯乃治厥陰熱利,若熱入陽明而下利,當用黃芩湯,此不知《傷寒論》有簡誤之文也。

 

本文云:下利譫語者,有燥矢也,宜小承氣湯。

 

既有燥矢,則為太陰轉入陽明之證,與厥陰無涉矣。

 

濕熱入陽明而下利,原宜宗黃芩湯為法,其有燥矢而譫語者,未嘗無其候也,則小承氣亦可援例引用焉。

 

二十四濕熱證:十余日後,尺脈數,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煩,下泉不足,熱邪直犯少陰之證。

 

宜仿豬膚湯涼潤法。

 

同一下利,有厥少之分,則藥有寒涼之異。

 

謂厥陰宜寒,少陰宜涼也。

 

然少陰有便膿之候,不可不細審也。

 

二十五濕熱證:身冷脈細,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濕中少陰之陽。

 

宜人參、白朮、附子、茯苓、益智等味。

 

雄按:吳本無此條。

 

楊云:此等證固有之,然本論濕熱,卻夾入寒濕,又不提明藥誤,豈不自亂其例。

 

此條濕邪傷陽,理合扶陽逐濕,口渴為少陰證,烏得妄用寒涼耶?津液出於舌下少陰經之廉泉穴,故凡少陰受邪,津液不升則渴也,然胸痞舌白,當加厚朴,半夏或乾薑,恐參、朮太壅氣也。

 

渴者濕遏陽氣,不化津液以上升,非熱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4:51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濕熱病之類證,乃寒濕也。

 

故傷人之陽氣。

 

或濕熱證治不如法,但與清熱,失於化濕,亦有此變,但口渴而兼身冷,脈細汗泄,舌白諸證者,固屬陰證宜溫,還須察其二便,如溲赤且短,便熱極臭者,仍是濕熱蘊伏之陽證,雖露虛寒之假象,不可輕投溫補也。

 

章氏所云,濕遏陽氣不化津液之渴,又為太陰證而非少陰證矣。

 

二十六暑月病:初起,但惡寒,面黃,口不渴,神倦,四肢懶,脈沉弱,腹痛下利,濕困太陰之陽。

 

宜仿縮脾飲,甚則大順散、來復丹等法。

 

雄按:吳本無此條。

 

暑月為陽氣外泄,陰氣內耗之時,故熱邪傷陰,陽明消爍,宜清宜涼。

 

雄按:此治暑之正法眼藏。

 

太陰告困,濕濁彌漫,宜溫宜散。

 

雄按:凡寒濕為病,雖在暑月,忌用涼藥,宜舍時從證也。

 

昔賢雖知分別論治,惜不能界畫清厘,而創陰暑等名,貽誤後學不少。

 

徐洄溪云:天有陰暑,人間有陰熱矣。

 

一語破的。

 

汪按:如夏日有陰暑,冬日當有陽寒乎?倘冬日感病,而醫者云:此為陽寒,治宜涼藥,未有不嗤其妄者,而陰暑之名,乃相沿數百年積非勝是不可解也。

 

古法最詳,醫者鑒諸。

 

仲景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今濕重惡寒不發熱,即為太陰證之寒濕也。

 

如或肢冷脈細,必須薑附理中法。

 

二十七濕熱證:按法治之,諸證皆退。

 

惟目瞑則驚悸、夢惕,余邪內留,膽氣未舒。

 

宜酒浸郁李仁、薑汁炒棗仁、豬膽皮等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5:26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無此條。

 

滑可志著,郁李仁性最滑脫,古人治驚後肝系滯而不下,始終目不瞑者,用之以下肝系而去滯,此證借用,良由濕熱之邪,留於膽中,膽為清虛之府,藏而不瀉,是以病去,而內留之邪不去,寐則陽氣行於陰,膽熱內擾,肝魂不安。

 

用郁李仁以泄邪而以酒行之,酒氣獨歸膽也。

 

棗仁之酸,入肝安神,而以薑汁製,安神而又兼散邪也。

 

肝性喜涼散,棗仁、薑汁太溫,似宜酌加涼品。

 

雄按:此釋甚是。

 

如黃連、山梔、竹茹、桑葉,皆可佐也。

 

二十八濕熱證:曾開泄下奪,惡候皆平,獨神思不清,倦語不思食,溺數,唇齒干,胃氣不輸,肺氣不布,元神大虧。

 

宜人參、麥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穀芽、鮮蓮子等味。

 

雄按:吳本無此條。

 

汪按:百合似亦可用。

 

開泄下奪,惡候皆平,正亦大傷,故見證多氣虛之象,理合清補元氣。

 

若用膩滯陰藥,去生便遠。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5:59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肺胃氣液兩虛之證,故宜清補,不但陰膩不可用,且與脾虛之宜於守補溫運者亦異。

 

楊云:分別極清。

 

二十九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口渴,莖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語亮,乃汗出過多,衛外之陽暫亡,濕熱之邪仍結,一時表裡不通,脈故伏,非真陽外脫也。

 

宜五苓散去朮,加滑石、酒炒川連、生地、皮等味。

 

雄按:吳本無川連、生地。

 

此條脈證,全似亡陽之候,獨於舉動神氣,得其真情,噫!

 

此醫之所以貴識見也。

 

以口渴、莖痛,知其邪結。

 

以神清語亮,知非脫證。

 

雄按:此條原注,全似評贊,章氏以為自注,究可疑也。

 

至衛陽暫亡,必由誤表所致,濕熱仍結,陰液已傷,故以四苓加滑石導濕下行,川連、生地清火救陰, 皮固其衛氣,用法頗極周密。

 

楊云:發明方意精當。

 

汪按。

 

此注當亦後人所附評語。

 

且此證世所罕見,況亡陽脫證。

 

起坐自如。

 

神清語亮者。

 

亦不少。

 

據以辨證似不甚明確。

 

惟口渴莖痛為亡陽所無耳。

 

三十濕熱證:發痙神昏,獨足冷陰縮,下體外受客寒,仍宜從濕熱治,只用辛溫之品,煎湯熏洗。

 

楊云:仍從濕熱治是矣。

 

辛溫熏洗,不愈益其濕乎,不惟治下而遺上也。

 

汪按:熏洗似無大礙,但未必有益。

 

陰縮為厥陰之外候,合之足冷,全似虛寒,乃諦觀本證,無一屬虛,始知寒客下體,一時營氣不達,不但證非虛寒,並非上熱下寒之可擬也。

 

仍從濕熱治之,又何疑耶?發痙神昏,邪犯肝心。

 

若邪重內閉,厥陰將絕,必囊縮足冷而舌亦卷,是邪深垂死之證。

 

本非虛寒,今云由外受客寒,臨證更當詳細察問為要。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6:21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條本文,頗有語病,恐非生白手筆。

 

三十一濕熱證初起:壯熱,口渴,脘悶,懊 ,眼欲閉,時譫語,濁邪蒙閉上焦,宜涌泄。

 

用枳殼、桔梗、淡豆豉、生山梔。

 

無汗者加葛根。

 

此與第九條宜參看,彼屬余邪,法當輕散,余邪不淨者,自無壯熱譫語等證,必與初起邪勢重者,形狀不同。

 

此則濁邪蒙閉上焦,故懊 脘悶。

 

眼欲閉者,肺氣不舒也;時譫語者,邪鬱心包也。

 

若投輕劑,病必不除。

 

經曰:高者越之,用梔豉湯涌泄之劑,引胃脘之陽,而開心胸之表,邪從吐散。

 

若舌苔薄而清者,邪未膠結,可吐散,如舌苔濃而有根,濁邪瘀結,須重用辛開苦降,如吐之邪結不得出,反使氣逆而變他證矣。

 

雄按:此釋甚是。

 

病在上焦,濁邪未結,故可越之,若已結在中焦,豈可引吐,不但濕熱證,吐法宜慎也,即痰飲證之宜於取吐者,亦有辨別要訣。

 

趙恕軒《串雅》云:宜吐之證,必須看痰色,吐在壁上,須在痰干之後,有光亮如蝸牛之涎者,無論痰在何經,皆可吐也。

 

若痰干之後,無光亮之色者,切忌用吐,彼驗痰漬,此驗舌苔,用吐者識之。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6:53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又按:何報之云:子和治病,不論何證,皆以汗吐下三法取效,此有至理存焉。

 

蓋萬病非熱則寒,寒者氣不運而滯,熱者氣亦壅而不運,氣不運則熱鬱痰生,血停食積,種種阻塞於中矣。

 

人身氣血,貴通而不貴塞,非三法何由通乎?又去邪即所以補正,邪去則正自復,但以平淡之飲食調之,不數日而精神勃發矣。

 

故婦人不孕者,此法行後即孕,陰陽和暢也,男子陽道驟興,非其明驗乎。

 

後人不明其理而不敢用,但以溫補為穩,殺人如麻,可嘆也!

 

汪按:何說乃據倒倉法言之。

 

三十二濕熱證:經水適來,壯熱口渴,譫語神昏,胸腹痛,或舌無苔,脈滑數,邪陷營分。

 

宜大劑:犀角、紫草、茜根、貫眾、連翹、鮮菖蒲、銀花露等味。

 

雄按:世人但知小柴胡湯一法,而不分傷寒溫暑之病何也?淦按:茜根不若以丹皮、赤芍易之。

 

熱入血室不獨婦女。

 

男子亦有之。

 

不第涼血並須解毒。

 

然必重劑。

 

乃可奏功。

 

仲景謂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

 

即指男子而言。

 

故無經水適來之語。

 

三十三熱證: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營分,走竄欲泄。

 

宜大劑犀角、生地、赤芍、丹皮、連翹、紫草、茜根、銀花等味。

 

雄按:以上四條,吳本無之。

 

丹皮雖涼血,而氣香走泄,能發汗,惟血熱而瘀者宜之,又善動嘔,胃弱者勿用。

 

熱逼而上下失血、汗血,勢極危而猶不即壞者,以毒從血出,生機在是。

 

大進涼血解毒之劑,以救陰而泄邪,邪解而血自止矣。

 

血止後須進參、 ,善後乃得。

 

汪按。

 

善後宜兼養血。

 

汗血,即張氏所謂肌衄也。

 

《內經》謂:熱淫於內,治以鹹寒。

 

方中當增入鹹寒之味。

 

此說未知何人所注,亦甚有理也。

 

汪按。

 

可加牡蠣並有止汗之功。

 

不嫌其澀。

 

此注乃後人所附。

 

評語未羼入原注者他條。

 

俱與原注並合。

 

不可分析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7:39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條本文但云「熱證」,是感受暑熱而不挾濕邪者也。

 

暑熱之氣,極易傷營,故有是證。

 

章氏乃云:此篇所謂濕熱,即是暑也。

 

然則此條不曰濕熱,而曰熱者,又是何病耶?夫寒暑二氣,《易經》即以往來對待言之矣,後之妄逞臆說者,真是冷熱未知。

 

辛甫云:辨得是。

 

三十四濕熱證:七八日,口不渴,聲不出,與飲食亦不卻。

 

雄按:吳本有「二便自通」句。

 

默默不語,神識昏迷,進辛香涼泄、芳香逐穢,俱不效,此邪入。

 

雄按:吳本下有「手」字。

 

厥陰,主客渾受。

 

宜仿吳又可三甲散:醉地鱉蟲、醋炒鱉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蠶。

 

雄按:吳本無此味。

 

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濕先傷陽分,然病久不解,必及於陰,陰陽兩困,氣鈍血滯而暑濕不得外泄。

 

雄按:據章氏以此為薛氏自注,然疊以暑濕二氣並言,以解濕熱病證,若謂暑中原有濕,則暑下之濕,又為何物乎?一笑。

 

余恐後學迷惑,故不覺其饒舌也。

 

遂深入厥陰,絡脈凝瘀,使一陽少陽生氣也。

 

不能萌動,生氣有降無升,心主阻遏,靈氣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

 

破滯通瘀,斯絡脈通而邪得解矣。

 

海昌許益齋云:此條即傷寒門百合病之類;趙以德、張路玉、陶濃堂以為心病。

 

徐忠可以為肺病。

 

本論又出厥陰治法,良以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元氣不布,邪氣淹留。

 

乃祖仲景法,用異類靈動之物,鱉甲入厥陰,用柴胡引之,俾陰中之邪,盡達於表。

 

 蟲入血,用桃仁引之。

 

俾血分之邪,盡泄於下。

 

山甲入絡,用僵蠶引之,俾絡中之邪,亦從風化而散。

 

緣病久氣鈍血滯,非拘拘於恆法所能愈也。

 

汪按:此有神昏一證,可知其非百合病矣,故與百合病異,治百合病究宜治肺為是。

 

三十五濕熱證:口渴,苔黃起刺,脈弦緩,囊縮舌硬,譫語,昏不知人,兩手搐搦,津枯邪滯。

 

宜鮮生地、蘆根、生首烏、鮮稻根等味。

 

若脈有力,大便不通,大黃亦可加入。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19&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8:09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吳本無此條。

 

汪按:首烏味澀,似未妥。

 

胃津劫奪,熱邪內據,非潤下以泄邪則不能達,故仿承氣之例,以甘涼易苦寒,正恐胃氣受傷,胃津不復也。

 

三十六濕熱證:發痙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黃起刺,或轉黑色,大便不通者,熱邪閉結胃腑。

 

宜用承氣湯下之。

 

雄按:此下十一條,從吳本補入。

 

撮空一證,昔賢謂非大實即大虛。

 

虛則神明渙散,將有脫絕之虞。

 

實則神明被逼,故多撩亂之象。

 

今舌苔黃刺干澀,大便閉而不通,其為熱邪內結,陽明腑熱顯然矣。

 

徒事清熱泄邪,止能散絡中流走之熱,不能除胃中蘊結之邪,故假承氣以通地道。

 

然舌不干黃起刺者,不可投也。

 

雄按:第二十八條有曾開泄下奪之文,則濕熱病原有可下之證。

 

惟濕未化燥,腑實未結者不可下耳!

 

下之則利不止。

 

如已燥結,亟宜下奪,否則垢濁熏蒸,神明蔽塞,腐腸爍液,莫可挽回,較彼傷寒之下不嫌遲,去死更速也。

 

楊云:通透之論。

 

承氣用硝、黃,所以逐陽明之燥火實熱,原非濕熱內滯者所宜用,然胃中津液,為熱所耗,甚至撮空撩亂,舌苔干黃起刺,此時胃熱極盛,胃津告竭,濕火轉成燥火,故用承氣以攻下,承氣者,所以承接未亡之陰氣於一線也。

 

濕溫病至此,亦危矣哉!

 

汪按:治溫熱與傷寒異,而溫熱壞證多與傷寒同。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2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8:43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董廢翁云:外感之邪,既不得從元腑透達,則必向裡而走空隙。

 

而十二臟腑之中,惟胃為水穀之海,其上有口,其下有口,最虛而善受,故諸邪皆能入之。

 

邪入則胃實矣,胃實則津液干矣,津液干則死矣。

 

楊乘六云:此言道盡感證致死根由,彼肆用風燥之劑,劫液夭人生命者,正坐不知此義耳。

 

余謂凡治感證,須先審其胃汁之盛衰,如邪漸化熱,即當濡潤胃腑,俾得流通,則熱有出路,液自不傷,斯為善治。

 

若恃承氣湯為焦頭爛額之客,詎非曲突徙薪之不早耶?楊云:陳修園自謂讀《傷寒論》數十年,然後悟出「存津液」三字,而其用藥仍偏辛燥,不知其所悟者何在?得孟英反復申明,迷者庶可大悟乎。

 

汪按:此條語語破的。

 

楊評亦妙。

 

存津液固為治溫暑諸證之要務。

 

然非專恃承氣湯急下存津一法也。

 

三十七濕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此太陰之濕與陽明之熱相合。

 

宜白虎加蒼朮湯。

 

熱、渴、自汗,陽明之熱也。

 

胸痞身重,太陰之濕兼見矣。

 

脈洪大而長,知濕熱滯於陽明之經,故用蒼朮白虎湯以清熱散濕,然乃熱多濕少之候。

 

雄按:徐氏云:暑不挾濕,蒼朮禁用。

 

白虎湯仲景用以清陽明無形之燥熱也。

 

胃汁枯涸者,加人參以生津,名曰白虎加人參湯。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2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9:12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余於血虛,加生地。

 

精虛,加枸杞。

 

有痰者,加半夏。

 

用之無不神效。

 

身中素有痹氣者,加桂枝以通絡,名曰桂枝白虎湯,而其實意在清胃熱也。

 

是以後人治暑熱傷氣,身熱而渴者,亦用白虎加人參湯。

 

熱渴汗泄,肢節煩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湯。

 

胸痞身重兼見,則於白虎湯中加入蒼朮,以理太陰之濕。

 

寒熱往來兼集,則於白虎湯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裡之邪。

 

雄按:余治暑邪熾盛,熱渴汗泄而痞滿氣滯者,以白虎加厚朴極效。

 

凡此皆熱盛陽明,他證兼見,故用白虎清熱,而復各隨證以加減。

 

楊云:此論極圓活,可悟古方加減之法。

 

苟非熱渴汗泄,脈洪大者,白虎便不可投,辨證察脈,最宜詳審也。

 

雄按:熱渴汗泄而脈虛者,宜甘藥以養肺胃之津。

 

汪按:若大汗脈虛身涼不熱口潤不渴。

 

則為亡陽脫證。

 

非參附回陽不能挽救。

 

洄溪醫論。

 

謂陽未亡。

 

則以涼藥止汗。

 

陽已亡。

 

則以熱藥止汗。

 

此中轉變介在幾微辨之。

 

精且詳矣。

 

學人宜究心焉。

 

三十八濕熱證:濕熱傷氣,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脈虛者。

 

東垣用清暑益氣湯主治。

 

同一熱渴自汗,而脈虛、神倦,便是中氣受傷,而非陽明鬱熱,清暑益氣湯乃東垣所制,方中藥味頗多,學人當於臨證時斟酌去取可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2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4-2-12 20:39:34 | 只看該作者

薛生白濕熱病篇

 

雄按:此脈此證,自宜清暑益氣以為治,但東垣之方,雖有清暑之名,而無清暑之實。

 

觀江南仲治孫子華之案、程杏軒治汪木工之案可知,故臨證時須斟酌去取也。

 

汪按:清暑益氣湯,洄溪譏其用藥雜亂固當,此云無清暑之實尤確。

 

余每治此等證,輒用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稈、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手取效也。

 

汪按:此方較東垣之方為妥,然黃連尚宜酌用。

 

三十九暑月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咳者。

 

宜:人參、麥冬、五味子等味。

 

汪按:徐洄溪謂麥冬五味咳證大忌,惟不咳者可用是也。

 

此即《千金》生脈散也。

 

與第十八條同一肺病,而氣粗與氣短有分,則肺實與肺虛各異,實則瀉而虛則補,一定之理也。

 

然方名生脈,則熱傷氣之脈虛欲絕可知矣。

 

汪按:脈虛為的驗,若弦數者,豈可輕試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12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23:3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