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外感熱病篇】
沈堯封曰:此承上文言煩渴、背惡寒,固當用白虎加人參湯,但亦有中 而外復傷風寒,亦能令惡寒、發熱、脈浮,更當於有汗、無汗上辨表證解不解,以定此方之可用不可用耳!傷寒病,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張路玉曰:詳此條表證,比前較重,何以亦用白虎加參耶?本文「熱結在裡,表裡俱熱」二句,已自酌量。
惟熱結在裡,所以表熱不除。
邪火內伏,所以惡風大渴。
舌燥而煩,欲飲水不止,安得不以生津解熱為急耶!雄按:御纂《醫宗金鑒‧正誤篇》:「時時惡風」,作「時汗惡風」,當遵之。
又沈亮宸云:舌乾且燥,謂視之無液也。
然則溫熱之審舌苔以察津液,仲師已逗其倪矣。
太陽中 者,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湯主之。
皇甫士安曰: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蓋寒傷形而不傷氣,所以脈盛;熱傷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
雄按:所云身寒者,雖發熱而仍惡寒,不似暑熱病之喜涼惡熱也。
朱奉議曰:夏月發熱,惡寒,頭痛,身體肢節痛重,其脈洪盛者,熱病也。
夏月自汗,惡寒,身熱而渴,其脈微弱者,中暑也。
雄按:此注之熱病,乃夏至後所發之伏邪也。
《內經》亦謂之暑病。
中暑者,夏月外感之熱病,亦曰中 。
病有內外之殊,脈有洪微之別,是微弱本 脈,惟身重為濕候,後條雖亦身重,而口開齒燥,暑熱內熾已極,似宜急與甘寒救液也。
方中行曰:夏日則飲水,人之常事,而曰傷,何哉?良由暑迫,飲之過多,或得之冷水澡洗,暑反入內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597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