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戰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2-22 18: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戰汗


戰汗


夫熱病大汗將出而反寒戰者,古人以百病皆為雜病,惟傷寒名曰大病,俗言汗病是也。


經言大汗者,非謂邪熱自汗大出者也,乃陽氣怫熱鬱結後,得開通發散宣通,則蒸蒸而為汗出,是謂大汗。


言大病怫熱邪毒之氣鬱極,乃發以為汗出,故曰大汗也。


故經曰:大氣皆去,病得已矣。


表之正氣與邪熱並甚於裡,大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反寒栗也(化謂造化之化也)。


經曰:少陰所至為驚,或惡寒戰栗,譫妄,謂少陰君火熱氣之所至,而為此等之病也。


又經曰:諸禁 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注云:熱之內作然。


禁:俗作噤, 振搖而動也。


言禁冷振栗反寒戰也。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


謂五行之道,微者當其本化,實甚過亢,則反兼勝已之化,以制其甚。


老子云:天之道,其張弓乎,高者抑之。


斯其道也。


經云:水曰靜順。


謂靜而自己無為,但順物之氣味也。


及方圓不與物爭,乃至柔順者也。


水本寒,寒極則水冰如地,而能載物。


又經曰:水發而雹、雪。


是水寒亢極,而反似克水之土化,是謂兼化也。


故病寒極者反堅滿也。


夫土主濕, 云雨而安靜,雨濕極甚則飄驟散落,是反兼風水制其土濕也。


故經言痙為濕極,而反似風強病也。


木主生榮而王於春,其氣濕,其本風,風大則反涼而毀折,是兼金化制其本也。


故風病過極,則中外燥澀,皮膚皴揭,反氣營運之燥澀而筋脈螈緩,是反兼金化也。


金主於秋而屬於陰,其氣涼,涼極則天氣清明,而萬物反燥,燥物莫若火,是金極反兼火化制之也。


故為病血液衰少,燥金之化極甚,則反熱也,燥物莫若火,夏月火盛熱極,甚則天氣曛昧而萬物反潤,以出水液,林木流津,及體熱極而反出汗液,以火煉金,熱極而反化為水,是火極而反兼水化制之也。


故病熱極則反出五濕。


婦人帶下淋瀝及厥逆身冷,或為惡寒戰栗,而或反冷痛也。


俗以帶下,直言冷病,及惡寒戰栗,便為陰寒者,俗醫未知此也。


夫天道造化,病微必當其本化,寒見水化,熱見火化也。


病甚者,反似勝己之化。


如寒極反似濕土,熱極反似寒水之化也。


嗟夫!百病之極甚者,其狀反似於己之相反者。


俗醫不求其病之本氣,而百端擬疑,莫知真源,不得已而但隨兼化之虛象,妄為其治,反助其病而害於生命多矣。


以至舉世皆云病至危極之時,則陰陽反變而無能辨別也。


殊不知但以運氣造化之理推之,則設若千變萬化,而歸其要則一也。


何得有難易之二邪。


故經曰:夫標本之為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經又曰:善言始者,必念於終;


善言近者,必知其遠。


是則至數而道不惑,所謂明矣。


故老子曰:不窺牖見天道,不出戶見天下,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蓋知要與不知要也。


古聖曰:反常合道。


謂古聖天理大道合約,而常俗之心,則有相反者也。


然古聖道不離於俗者,謂道包於俗而入俗也。


又云:俗自離道者,常俗莫能合於道也。


夫俗則有相,而道本無形者,正如五行之變化,微則守常,而本化自見,乃有相之俗,是化以自見也,甚則反似勝己之化,乃無相而反常合道,是謂變,以其取變於本化之相,而反見勝己之化也。


變化之道多端,此則微、甚外相之變化也。


故仙經曰:大道似不肖,濃德若不足,即藏其本相於內,而反變化勝己之化,於外無相,乃反常合於道者也。


卻以道眼觀之,則求其內也,若但以俗眼觀其外,則逐相而遷,何由得其要也。


故聖經所論,天地變化,與道合約而俗無所慊,但隨俗見編集方論,有乖其理,只合俗心,致使後人皆由說,反自以為明,而聖經之妙理懵然罔究,病者無辜,竟罹橫夭。


吁!可痛者。


且如經言: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俗直謂陽熱之氣勝則發熱,陰寒之氣勝則發寒者,皆經之本旨也。


此言表裡之陰陽正氣之虛實,言正氣勝者為不病,而不勝者為病也。


故經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是謂表陽之正氣為不病,裡陰之正氣衰而為受病也。


裡陰之正氣勝為不病,表陽之正氣衰而為受病者也。


此皆熱在表裡陰陽之部分者也。


然病勝在裡,為陽勝陰虛,病當發熱,故發熱為病熱在裡。


陽勝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即死者是也。


表熱裡和,則病當惡寒,為陰勝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即死者是也。


故熱在表,為陰勝陽虛,而言惡寒之寒,則為寒也。


熱在裡為陽勝陰虛,而言發熱之熱,則為熱也。


故傷寒表熱則惡寒,當汗;


裡熱則發熱而當下之。


又經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者,非謂病寒而極重反變也。


此重言當有兩重惡寒,則不惡寒而惡熱,謂表熱惡寒為一寒也;


若裡之陽和,正氣又出之於表,則又當有一重惡寒,是謂重寒,則反不惡寒,而為發熱也。


若表之正陽之氣,與邪熱並入於裡,則為兩重發熱,則不發熱而復禁栗寒戰也。


此反言陽和衛氣,並之於表陽分,則病氣之勝為陽勝也。


病氣與衛氣,並甚於裡之陰分,則為陰勝也。


此亦表裡之陰陽,正氣之與邪熱相並,而以言為虛實也。


然邪熱在於表,則惡寒而熱,與裡之衛氣並之於表,則反煩熱也。


邪熱獨在於裡,則發熱,而表之正氣與邪熱並之於裡,則反寒戰也。


故經云: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此言不並者也。


正氣虛而受邪熱,故言虛也。


又曰:陽勝則外熱,陰勝則內寒,此言並者也。


夫表裡陰陽之分,受其邪熱之所在,其沖和正陽之衛氣,又為邪熱相並,而為病之所,正氣轉實而不虛。


故經言勝也。


故經瘧論云:陽氣並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栗也。


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並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


又曰:並於陽則陽勝,並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


是言表裡之陰陽,熱氣之虛實,非寒熱陰陽之虛實也。


故經云:病在陽則熱而脈燥,在陰則寒而脈靜。


然氣並於內,而外無氣,故寒戰,脈不能燥,甚而沉細欲絕,靜或不見也。


夫瘧者邪熱與衛氣並則作發,而不並則休止也。


故經曰:衛氣相離,或病得休,衛氣集則復病也。


故又云: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寒矣。


此只言表裡之陰陽氣不並者為虛,而並者為實,其為病之氣者,乃熱之一也。


俗未明之,直以經言陰勝則寒,不明其經意以病熱而反惡寒戰栗,便為陰寒之病,誤之久矣。


其陰寒之為病者,脈遲細,不煩渴,小便清白,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體寒而不熱,不惡寒,無戰栗者也。


故經言:人多病氣也,陽少陰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又曰: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濃衣不能溫,不凍栗。


此是陰寒為病,而直云不凍栗寒冷也。


夫陽動陰靜,故經云:戰栗動搖為陽火熱氣以為病也。


反寒冷者,亢則害,承乃制,是火熱極,而反似寒水者也。


故病寒戰者反渴,及雜病而寒戰者多有燥糞也。


及夫平人冒寒而戰栗者,寒主閉藏,而外冒於寒,則裡熱怫鬱,而表之陽和衛氣,以外寒逼入於裡,則陽並於陰而寒戰也。


夫恐極而戰者,經言五志過極則勞傷本臟,恐為腎。


故經曰:恐傷腎。


然腎傷而虛,則心火自甚而熱也。


又經曰:恐則氣下。


然陽主出行舒榮,故心火之志喜則身心放肆;


而陰主收藏,故腎水之志恐,則身心收斂也。


夫恐則腎虛,心實而熱,正氣收藏,陷下於裡,亦是陽並於陰而寒戰也。


夫酒噤而戰者,腸胃酒熱未散,身表酒力已消,則陽熱易為蓄熱入裡,故但冒於寒,則陽並於陰而寒戰也。


夫欲汗而寒戰者,傷寒日深,表證罷,蓄熱於裡則發熱也,若表裡之正氣並入裡,則火熱無極而反寒戰也。


陰分陽熱之氣,逆極而後出之陽,則煩熱而大汗作也。


世所謂交陽者,非陰寒交熱以為陽熱也,乃怫熱蓄之於裡,而鬱極乃發,則交傳出之於表之陽分,是為交陽,而後作汗也。


或怫鬱過極,而不能交出於表者,是鬱極不發,否極不泰,即正氣衰殘,陰氣先絕,則陽氣後竭而死矣。


夫欲汗而脈忽沉細,而或不見者,陽表正氣並入於裡故也。


交陽而燥亂昏冒者,裡熱鬱極,乃發而欲出,以怫鬱而陽之氣極不能出,故氣亂則神背而躁擾也。


凡欲作汗,無問病之微甚,或已經新下者,或下證未全者,恆以涼膈散調之。


甚者宜黃連解毒湯。


或下後二、三日,或未經下,腹滿煩渴,脈沉實而有下證者,三一承氣湯下之。


勢惡者,加黃連解毒湯下之。


或已戰不快者,或戰後汗出不快者,或微戰數次,經大戰而汗不出者,乃並之不甚,而病之不速也,通宜三一承氣湯,或更加黃連解毒湯下之,以散怫熱而開鬱結也。


大法曰:脈浮不可下。


傷寒病已有裡證,脈沉,下之,裡證尚在,脈漸浮,至一、二日汗不能出者,裡證鬱,發之不峻,病已,三一承氣湯微下之。


凡此諸可下者,或得利而汗便出者,或服藥而怫鬱頓然開發,先汗出而後利者,或利性但隨汗出,泄則氣和而愈,更不利者,說不快交不過而死者,止由裡熱極甚,而不能開發也。


故常以寒涼,或下怫熱,免致但以其作汗,而為邪熱耗絕陰氣而死也。


或不戰而汗出者,津液不盡而陽不並陰也。


或戰而無汗,而自愈者,津液已衰,以經發汗、吐。


利或自汗、吐、利,亡液過多,則津液衰竭,無由作津,但氣和而愈也。


或不戰,無汗而愈者,陽不並陰則不戰,津液已衰,故無汗而已也。


世俗未知,而直以惡寒戰栗名陽熱氣虛,陰寒實勝,因而為治,誤人多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B%B4%E6%A0%BC/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7336&pid=699183&fromuid=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4:47 , Processed in 0.20410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