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下鄉 弱勢童看見更多可能】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科教館常舉辦科學教育展覽,但很少人知道,近年來科教館極力推動將科教知識帶進偏鄉,由全台12所大學學生,帶著儀器到鄰近國中,成立「愛迪生學校」,1學期12堂科學課,不僅啟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更讓孩子看見另一種可能。
教育部所屬11個國立社教館所,包括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等,於102年度結合64個民間團體,邀請偏鄉地區學童、祖孫、樂齡長者、身心障礙者等弱勢團體至場館參訪,目前總計服務7萬人次。
13日教育部舉行成果發表會,並表揚中華電信等7家民間企業,總計捐款408萬支持此計畫。
台灣科學教育館館長朱楠賢認為,除了頂端的資優學生需要培養科學新知,弱勢學童更需要藉由科教打開另一片天。
自民國100年起,科教館針對單親、失親、隔代教養、新住民、低收入戶、原住民等6大族群,每年讓4千名弱勢學童至科教館免費參訪。先前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國小更因此計畫啟發,獲得新北市科展特優。
實地考察 科學不再冷冰冰
朱楠賢解釋,透過學校輔導室挑選符合資格的孩子,加上科教館主動聯繫弱勢社團,若是自苗栗以南來的團體便規劃兩天行程、東部則延長為3天2夜。
他舉例,除了參訪科教館,更由科教館解說人員一同到陽明山看火山地形、晚上安排動、植物夜觀、到關渡看溼地水鳥,或到技嘉電腦學電腦組裝。
已經來過科教館的學校或社團列為輔導對象,由宜蘭大學等12間大學,自行開發教案、教具,到鄰近地區學校教科學。
朱楠賢說,他曾陪同到高雄市杉林區的新庄國小,從左營高鐵站開車過去就要1個半小時。新庄國小全校只有6班,附近都是瓠瓜田,平常很少類似團體會特地前來教學。
學校老師對他說:「館長,別分6大類了,全校學生都是啊。」最後3、4、5年級的孩子一起和科教館人員玩吹汽球等科學遊戲。
除了知識 心理支持更重要
朱楠賢說,科教館不僅要啟發孩子的科學興趣,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社會上有人關心他。他說,有些孩子的爸媽吸毒、進監獄,但孩子是無辜的,透過這些活動,讓孩子獲得關愛,孩子的態度、信仰會漸漸改變。
未來科教館將啟動第3階段「扶芽計畫」,在偏遠國中、小成立科學社團。由12所大學的教授培訓小學教師,社團學生於課後進行科學實驗。朱楠賢說,此計畫尚在研擬,因為偏鄉老師流動率太高,得先進行在地化師資培訓。目前計畫一所學校補助一年6萬元經費,社團教師費用額外支付;
並研究發展雲端技術,在地教師若遇到困難,能透過雲端發問、獲得解答。
他認為,這項科教計畫需持續向下扎根,可能要花上3、5年才會看見成果。
但一切都得慢慢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小孩變成科學家。
引用:http://n.yam.com/lihpao/arts/20131113/201311138921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