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位】
脈位
或問古人以三部分別藏府,而大小二腸之脈,或隸之於兩寸,或隸之於兩尺,未審孰是孰非,願示一定之理,以解學人之惑,答曰:皆是也。
皆非也。
似是而非者也。
緣經無顯論,所以擬議無憑,要知兩手三部,咸非藏府定位,不過假道以行諸經之氣耳,觀靈樞經脈,雖各有起止,各有支別,而實一氣相通,故特借手太陰一經之動脈,以候五藏六府十二經之有餘不足,其經雖屬於肺,實為胃氣所主以藏府諸氣,靡不本之於胃也。
五藏別經云: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
是以五藏六府之氣,皆出于胃,變見於氣口,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營衛生會云:人食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即此三叚經文,可以默會其微矣,或言兩手六部,既非藏府脈位,何脈要精微論中,有逐部推之之法耶,曰:此即所謂假道以行諸經之氣耳,吳草廬曰:醫者以寸關尺,輒名之曰此心脈,此肺脈,此脾脈,此肝脈,此腎脈者,非也。
五藏六府,凡十二經,兩寸關尺,皆手太陰之一脈也。
分其部位,以候他藏之氣耳,脈行始於肺,終於肝,而復會於肺,肺為出氣之門戶,故名氣口,而為六脈之大會,以占一身焉,李瀕湖曰:兩手六部,皆肺之經脈,特取以候五藏六府之氣耳,非五藏六府所居之處也。
即內經所指藏府部位,乃是因五行之氣而推,火旺於南,故心居左寸,木旺於東,故肝居左關,金旺於西,故肺居右寸,土旺於中,而寄位西南,故脾胃居于右關,水旺於北,故居兩尺,人面南司天地之化,則左尺為東北也。
東北為天地始生之界,人在胎息之中,則兩腎先生,以故腎曰先天,在五行則天一生水,水性東行膀胱為水注之器,腎司北方之令,又居下部,則其氣化,從此而推也宜矣,然腎本有二,同居七節左右,右者獨非腎乎,獨不主精氣乎,獨不司閉蟄封藏之令乎,蓋人身同乎造物,凡呼吸運動,稟乎乾健,藏府軀殼,合於坤輿,以分野言,則腎當箕尾燕異之界,其地風高土厚,水都潜行地中,結成煤火,以司腐熟之權,人應其氣,則三交之火,從此交通,況三焦鼎峙兩腎之間,以應地運而右轉,是雖右尺偏屬相火,為生人生物之源,因有命門之號,其實兩腎皆有水火,原無分於彼此,以故岐伯於寸關二部,俱分左右,尺獨不分者,一皆主乎腎也。
腎為先天一氣之始,故首言尺內兩傍,則季脇也。
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腸在其中矣,膀胱亦在其中矣,以經氣言之,平居無病之時,則二腸之氣,未嘗不隨經而之寸口也。
以病脈言之,則二腸司傳化之任,病則氣化不順,而為留滯,又必驗之於尺矣,曷觀長沙論中,凡正陽明府症,必尺中有力,方用承氣,此非尺裏以候腹之一驗乎,吾故曰皆是也。
皆非也。
似是而非者也。
蓋尺外者,尺脈之前半部也。
尺裏者,尺脈之後半部也。
前以候陽,後以候陰,人身背為陽,腎附於背,故外以候腎,腹為陰,故裏以候腹也。
東方生木,木應肝而藏于左,故借左關以候肝膽之氣,土居中位,而旺于四季,獨以長夏濕土氣蒸之時,為之正令,故經以之分隸右關,所謂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鬲者,鬲膜之謂,中焦所主,膽在中矣,中附上者,附尺之上而居於中即關脈也。
肝為陰中之陽藏,亦附近於背,故借左關之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關之前以候胃,後以候脾,脾胃皆中州之官,以藏府言則胃為陽,脾為陰,故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也。
火生於木,而應乎心合乎脈,謂之牡藏牡者陽也左為陽寸為陽中之陽,故宜候之左寸,金生於土而應乎肺,與胃一氣貫通,而主西方金氣,故經以之候於右寸,所云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膻中者,心主之宮城,胞絡之別名,胸中者,鬲膜之上皆是也。
上附上者,言上而又上則寸口也。
五藏之位,惟肺最高,故右寸之前以候肺,後以候胸中,心為虛靈之藏,而為君主之火,性喜上炎,又喜附木而燔,然其行令,皆屬胞絡,故左寸之前以候心,後以候膻中氣也。
詳本篇六部,但言五藏不及六府,而獨不遺其胃者,以經絡五藏,皆稟氣于胃,五藏之本也。
藏氣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胃氣,乃至手太陰也。
原夫兩手六部,雖皆肺金之一脈,而胃氣寔為之總司,足陽明一經,與諸經經經交貫為後天氣血之本源即先天之氣,亦必從此而化每見陰虛血耗之人日服六味四物,不得陽生之力,則陰無由而長也。
或問六部皆屬肺經,皆生胃氣,以推藏府之病,敬聞命矣,而靈樞十二經,獨以人迎寸口言者,何也曰:此辨別藏府諸經之盛衰,及外內諸邪之綱主也。
夫寸口即是氣口,又謂脈口,以配人迎,昔人所謂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即此脈也。
復問其後諸經之脈,又以三倍再倍一倍言者,此又何耶曰:三陰三陽之謂也。
逆其旨,則手足太陰,謂之三陰,故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手足少陰,謂之二陰,故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手足厥陰,謂之一陰,故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在陽經則不然,其手足陽明,謂之二陽,以二經所主津液最盛,故盛者人迎大三倍,手足太陽謂之三陽,以二經所主津液差少,故盛者人迎祇大再倍,手足少陽謂之一陽,以二經所主津液最少,故盛者人迎僅大一倍也或言人迎主表氣口主裏,此言人迎主府,氣口主藏者何也。
蓋人迎主表,氣口主裏是主邪氣而言,人迎盛堅者傷于寒,氣口盛堅者傷于食也。
此言人迎主府,氣口主藏,是指經氣而言,原未嘗指府藏也。
以人迎主在津液津血灌注六府,而偏麗于左氣口主在神氣,神氣鍾于五藏而偏麗于右,此陰陽血氣流行之道,以上下言之,則寸為陽,尺為陰以左右言之,則人迎為陽,氣口為陰須知人之血氣,與流水無異,水性東行,若得風湧,即隨之而逝,不可拘于南北也。
人身經脈營運亦然,雖血喜歸肝,氣喜行脾,而有左右之屬,若得其火即隨之而上炎,得其風,則隨之而外擾,變幻之機,無所不至,豈復拘于部分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E%90%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813&pid=689893&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