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脈】
色脈
或問人身四支百骸,藏府經絡諸病,皆取決于三部,究竟脈屬何類,動是何氣,而診之之法,一如古聖所言否,答言,脈本營氣所主,為氣血之源,故能出入藏府,交通經絡,行於肯綮之間,隨氣上下鼓動,其指下發現之端,或清或濁,或小或大,或偏小偏大,雖言稟賦不同,實由性靈所發,非可一途而取,縱古聖曲為摩寫形象,以推陰陽寒熱之機,然亦不過立法大義,明眼之士,貴在圓機活潑,比類而推,何難見垣一方,人蓋脈之顯著雖微,而所關最鉅,其受氣在混沌未分之先,流行在胚胎方結之際,天地萬物,莫不皆然,如璿璣玉衡,江海潮汐,此天地脈運之常也。
白虹貫日,洪水滔天,此天地脈絡之病也。
窮冬閃電,九夏雹冰,此天地氣交之亂也。
天愁雨血,地震生毛,此天地非常之變也。
至於夏暑冬寒,南暄北冽,乃天地陰陽之偏,人在氣交之中,脈象豈能無異,時值天地之變,診切安得不殊,試觀草木無心,其皮幹莖葉,皆有脈絡貫通,以行津液,頑石無知,亦中懷脈理,以通山澤之氣,適當亢熯陰霖,嚴寒酷暑,則木石皆為變色,況於人乎,姑以脈之常度言之,其始從中焦,循肺一經而之三部,由中達外,為身中第一處動脈,較諸他處不同,古人雖有浮沈滑濇等辨論之法,然究其源,有形之脈,乃水穀之精所布,稟乎地也。
其鼓運之象,是無形之氣所激,稟乎天也。
而交通天地之氣,和合陰陽生生不息之機,此則稟乎氣交也。
況此氣血之屬,原不可以方圓端倪,即如人之面目,雖五官無異,及細察之,千萬人中,從未有一雷同者,經脈別論云:診脈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故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夫色者神氣之所發,脈者血氣之所憑,是以能合色脈,萬舉萬全,得其旨,則心目昭如日月,洵非下士可得而擬議焉,陰陽應象論言,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道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病所苦,觀權衝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浮沈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則不失矣,此即能合色脈,萬舉萬全之互詞,然其所重,尤在適其性情,故診不知五過四失,終未免為粗工也。
邇來病家亦有三般過失,一者匿其病情,令猜以驗醫之工拙,一者有隱蔽難言之病,則巧為飾詞,以瞞醫師,一者未診先告以故,使醫溺于成說,略不加詳,雖老成名宿,未免反費推敲,多有自認錯謬,喻之不省者,苟非默運內照,鮮不因誤致誤也。
坐次一人問曰:夫子每云能合色脈,萬舉萬全,設有深閨窈窕,密護屏障,不能望見顏色,又當何如,曰:是何言之不聰也。
尼父有云: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但須驗其手腕之色澤蒼白肥脊,已見一斑,至若肌之滑濇,理之疎密,肉之堅軟,筋之粗細,骨之大小,爪之剛柔,指之肥瘦,掌之厚薄,身之寒熱,及乎動靜之安危,氣息之微盛,更合之以脈,參之以症,則氣血之虛實,惰性之剛柔,形體之勞逸,服食之精粗,病苦之順逆,皆了然心目矣,又問五色之應五藏,愚所共知,餘皆學者未諳,願卒聞之,以啟蒙昧曰:某所謂色脈者,倉公五色診也。
乃王機不刊之秘,知者絕罕,其間奧妙,全在資稟色澤,以參脈症,如影隨形守一勿失,靈樞所謂粗守,形上守義者,即此義也。
夫神者色也。
形者質也。
假令黃屬脾胃,若黃而肥盛,胃中有痰濕也。
黃而枯癯,胃中有火也。
黃而色淡,胃本虛也。
黃而色黯,津液久耗也。
黃為中央之色,其虛寔寒熱之機,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色白屬肺,白而淖澤,肺胃之充也。
肥白而按之綿軟,氣虛有痰也。
白而消瘦,爪甲鮮赤,氣虛有火也。
白而夭然不澤,爪甲色淡,肺胃虛寒也。
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氣虛不能統血也。
若兼爪甲色青,則為虛寒之症矣,白為氣虛之象,縱有失血發熱,皆為虛火,斷無寔熱之理,蒼黑屬肝與腎,蒼而理粗,筋骨勞勩也。
蒼而枯槁,營血之涸也。
黑而肥澤,骨髓之充也黑而瘦削,陰火內戕也。
蒼黑為下焦氣旺,雖犯客寒,亦必蘊為邪熱,絕無虛寒之候也。
赤屬心,主三焦,深赤色堅,素稟多火也。
亦而
堅,營血之充也。
微赤而鮮,氣虛有火也。
赤而索澤,血虛火旺也。
赤為火炎之色,祇慮津枯血竭,亦無虛寒之患,大抵火形人,從未有肥盛多濕者,即有痰嗽,亦燥氣耳若夫肌之滑濇,以徵津液之盛衰,理之疎密,以徵營衛之強弱,肉之堅軟,以徵胃氣之虛實,筋之粗細,以徵肝血之充餒,骨之大小以徵腎氣之勇怯爪之剛柔,以徵膽液之淳清,指之肥瘦以徵經氣之榮枯,掌之厚薄,以徵藏氣之豐歉尺之寒熱,以徵表裏之陰陽論疾診尺云:尺膚熱甚,脈盛燥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斯皆千古祕密一旦豁然,詢是臨機應用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底第一義,稔須著眼。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E%90%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813&pid=689891&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