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傷寒六經變正法】
論傷寒六經變正法
夫六經傳變所由,必須緊記誦,不釋手可也。
且如鄭聲者,手足鄭重,冷而為虛也。
譫語有虛有實,虛則失血亡陽,實則內熱便閉。
脾約者,大便硬而小便利,水穀不化,臟寒也。
久利不止,曰腸癖。
傷寒十三日不好,曰過經。
吐長蛔,曰蛔厥。
陰厥發躁,曰陰躁。
手足冷者,為之厥。
指頭微寒,情之縱。
汗、吐、下、溫不好,曰壞證。
又若何為逆?
逆而有四,或變為溫瘧,或變為風濕,或變為溫毒,或變為溫疫,此四者是也。
發汗出不止,曰漏風,亦為亡陽。
大下損血,為亡陽。
陽證汗出不止,曰亡陽。
大衄取汗,發狂者,曰亡陽。
大抵皆無汗,其有汗者,曰亡陽。
三月至夏方發,為晚發。
冬感寒而春發者,曰溫病。
非時暴寒伏於少陰之經,咽痛下利,名曰腎傷寒。
發汗後身灼熱者,曰風溫,名中 。
感四時不正之氣,老幼相似者,為疫癘。
病瘥後必發者,曰勞復。
病瘥後多食而發者,曰食復。
病瘥後發熱者,曰遺熱。
吐利交作,曰霍亂。
鼻中出血,曰衄。
逆咳者,曰嗽。
乾嘔者,曰噦。
大便挾寒下利,曰腸垢。
大便堅硬,曰硬。
心振寒而動,曰悸。
渴飲水而吐,曰水逆。
心中惱亂不安而悶者,曰 懊。
皮膚不知癢痛者,曰不仁。
振握而動,曰肉 筋惕。
臍下有動氣,曰奔豚。
上有吐者,曰涌之。
下利者,曰泄之。
手足攣搐者,曰螈 。
四肢風病,曰末疾。
厥而下利,當不食,反能食者,曰除中。
三陰無合病。
三陽俱病者,曰合病。
二陽先病,後一陽自病,曰並病。
湊泄之所,曰腠曰理。
婦人之中二,曰理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5%AD%E6%9B%B8/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810&pid=689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