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脈證】
太陽病,欲解時,從已至未上。
[巳午為陽中之陽,故太陽主之,至未上者,陽過其度也。
人身陰陽,上合於天,天氣至太陽之時,人身太陽之病,得藉其主氣而解,此天人感應之理也。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欲自解,便寓不可妄治意,諸經皆有煩而太陽更甚,故有發煩反煩更煩復煩內煩等症,蓋煩為陽邪內擾,汗為陽氣外發,浮為陽盛之脈,脈浮則陽自內發,故可必其先煩,見其煩必當待其有汗,勿遽妄投湯劑也。
汗出則陽勝,而寒邪自解矣,若煩而不得汗,或汗而不解,則審脈定症,麻黃桂枝青龍,隨所施而恰當矣。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言未解便有當解意,停者,相等之謂,陽脈微二句,承上之詞,不得作三假看,太陽病,陽浮而陰弱,是陽強也。
今陽脈微即是陰陽俱停,病雖未解,已是調和之脈,其解可知矣,脈但浮者,為陽盛,必先煩而有汗,陽脈微者,為陽虛,必先振慄,而汗出振搮,是陰津內發之兆,汗出是陽氣外發之徵也。
此陰陽自和而愈,可勿藥矣,但陰脈微而陽脈仍浮,陽氣重可知,與風寒初中之脈雖同,而熱久汗多,津液內竭,不得更行桂枝湯,亦不得執太陽禁下之定法矣,表病亦有因裏實而不解者,須下之,而表自解,若欲下之,有躊躇顧慮之意,宜者審定之詞,以其胃不調而氣不承,故宜之。
此條是桂枝湯變局,陽已微,須其自汗,陽尚存,當知調胃,以太陽汗多,恐轉屬陽明。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8%87%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784&pid=688880&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