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二】
《內經》曰:脈者,血之府也。
諸血者,皆屬心。
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
苦先入(醫統本有「於」字)心,當歸之苦,以助心血;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之酸,以收心氣;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大棗、甘草、通草之甘,以緩陰血。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趙本無「主之」二字。
趙本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詳見卷十)
茱萸辛溫,以散久寒;
生薑辛溫,以行陽氣。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趙本有「四逆湯方」詳見卷二)
大汗出,則熱當去;
熱反不去者,亡陽也。
內拘急下利者,寒甚於裡。
四肢疼,厥逆而惡寒者,寒甚於表。
與四逆湯,復陽散寒。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內外雖殊,其亡津液、損陽氣則一也。
陽虛陰勝,故生厥逆,與四逆湯,固陽退陰。
病患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
心中(趙本醫統本並作「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趙本有「瓜蒂散方」詳見卷四)
手足厥冷者,邪氣內陷也。
脈緊牢者,為實;
邪氣入腑,則脈沉。
今脈乍緊,知邪結在胸中為實,故心下滿而煩,胃中無邪則喜飢,以病在胸中,雖飢而不能食,與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趙本無「者」字)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
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趙本有「茯苓甘草湯方」詳見卷三)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77&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