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傷寒傳經者,則一日太陽,二日陽明。
此太陽傳經,故曰轉屬陽明。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者,太陽受病也;
若反汗出 然者,太陽之邪轉屬陽明也。
經曰:陽明病法多汗。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傷寒三日,邪傳陽明之時。
經曰: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當二三日發。
陽明氣血俱多,又邪並於經,是以脈大。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
太陰者,身當發黃;
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
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浮為陽邪,緩為脾脈。
傷寒脈浮緩,太陰客熱。
邪在三陽,則手足熱;
邪在三陰,則手足寒。
今手足自溫,是知系在太陰也。
太陰土也,為邪蒸之,則色見於外,當發身黃。
小便自利者,熱不內蓄,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即太陰之邪入腑,轉屬陽明也。
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
傷寒則無汗,陽明法多汗,此以傷寒邪轉系陽明,故 然微汗出。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
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17&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