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吐下後,裡虛氣。
上逆者,心下逆滿,氣上衝胸;
表虛陽不足,起則頭眩;
脈浮緊,為邪在表,當發汗;
脈沉緊,為邪在裡,則不可發汗。
發汗則外動經絡,損傷陽氣,陽氣外虛,則不能主持諸脈,身為振振搖也,與此湯以和經益陽。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茯苓(四兩。
味甘平) 桂枝(三兩,去皮。
味辛熱) 白朮(二兩。
味苦甘溫) 甘草(二兩,炙。
味甘平)
陽不足者,補之以甘,茯苓、白朮,生津液而益陽也。
裡氣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陽散氣。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發汗病解,則不惡寒;
發汗病不解,表實者,亦不惡寒。
今發汗病且不解,又反惡寒者,榮衛俱虛也。
汗出則榮虛,惡寒則衛虛,與芍藥甘草附子湯,以補榮衛。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芍藥(三兩。
味酸,微寒) 甘草(三兩,炙。
味甘平)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味辛熱)
芍藥之酸,收斂津液而益榮;
附子之辛溫,固陽氣而補衛;
甘草之甘,調和辛酸而安正氣。
以上(趙本作「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趙本有「三」字)服,疑非仲景意。
(趙本作「方」)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61&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