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巳為正陽,則陽氣得以復也。
始於太陽,終於厥陰。
六經各以三時為解,而太陽從巳至未,陽明從申至戌,少陽從寅至辰;
至於太陰,從亥至丑,少陰從子至寅,厥陰從丑至卯者,以陽行也速,陰行也緩,陽主(醫統本作「生」)於晝。
陰主(醫統本作「生」)於夜。
陽三經解時,從寅至戌,以陽道常饒也;
陰三經解時,從亥至卯,以陰道常乏也。
《內經》曰: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則巳午未太陽乘王也。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風家,發汗解後,未全快暢者,十二日大邪皆去,六經悉和則愈。
病患身大熱,反欲得近(趙本無「近」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皮膚言淺,骨髓言深;
皮膚言外,骨髓言內。
身熱欲得衣者,表熱裡寒也;
身寒不欲衣者,表寒裡熱也。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熱自發;
陰弱者,汗自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以候衛,陰以候榮。
陽脈浮者,衛中風也;
陰脈弱者,榮氣弱也。
風並於衛,則衛實而榮虛,故發熱汗自出也。
經曰: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者是也。
嗇嗇者,不足也,惡寒之貌也。
淅淅者,洒淅也,惡風之貌也。
衛虛則惡風,榮虛則惡寒,榮弱衛強,惡寒復惡風者,以自汗出,則皮膚緩,腠理疏,是亦惡風也。
翕翕者, 然而熱也,若合羽所覆,言熱在表也。
鼻鳴乾嘔者,風擁而氣逆也。
與桂枝湯和榮衛而散風邪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35&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