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時方中之二陳湯,陳半夏陳橘皮茯苓甘草,世皆認為治痰通劑。
有以二陳湯治胸中痞塞短氣。
不見效者。
半夏與杏仁之分也。
半夏性燥,杏仁性潤。
燥藥傷津,潤物養津。
半夏只可去痰,不可用以去濕。
用燥藥去濕,津傷而濕不去。
用養津藥去濕,津生則氣降,氣降則濕行也。
濕在人身,如物受潮濕,是滿布的,是侵透肉質的。
痰在人身,痰自為痰,離開肉質的易醫。
發汗利小便,為去濕兩大法門。
然只能去初病之濕,不能去久病之濕。
初病之濕,濕氣未將肉質浸透。
故可發汗利尿以去之。
若久病之濕,已將肉質浸透,濕氣與肉質的津液合而不分。
發汗利小便,皆大傷津液。
又須於發汗利尿之法中,求深細的治法。
金匱曰,若發汗,大汗出,濕氣不去。
微微似欲汗出、濕氣乃去。
又曰:
大便堅,小便利,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主之。
濕氣與津液合而不分,必發汗而微微似欲汗出,滿身潮潤,不見汗流。
然後濕氣與津液分開,濕氣乃去。
大便堅小便利,濕氣與津液不能分開必須去桂枝之疏泄小便,加白朮以停留津液。
使大便潤而不堅,小便比較減少。
濕氣與津液分開,濕氣乃去。
此深細之治法之功效,只須驗之脈象。
脈象調和而微小,濕氣已去之脈。
脈象弦細不調為濕氣未去之脈。
濕氣之去,全賴整個運動圓而木氣和。
弦細之脈,整個運動未圓,木氣未和也。
微微似欲汗出,與小便減大便潤,為整個運動圓。
經驗多時自知。
夏日久雨,一人晨事操作,冒雨用力過甚,遂病感冒。
自服蔥豉湯,體舒而熱不退。
食無味,惟食糖有味,尿短脈細而澀。
熱如在骨。
繼食黃豆四兩,已能食粥三碗。
一醫用大劑茯苓蒼朮厚撲木通澤瀉等除濕之品。
遂失眠,身黃,不能行走,尿愈短,頭骨熱退。
反不能食。
身仍熱。
此病用力過甚之時,而感受濕氣。
脾腎兩虧,病氣極深。
重服除濕之品,傷其脾胃津液。
脾津傷,則陽散土敗而身黃。
腎津傷,則腎陽不能藏而失眠,不能行走。
今津液傷盡,陽無所藏而散去,故頭骨忽然不熱也。
此病尿短,乃陰液不足,肝腎之陽,藏不住而外泄,無力疏泄小便之故。
發熱不思食,即陽氣外泄之據。
此時宜用乾薑附子炙草,兼黨參黃精,陰陽兩補,方能回生。
學醫須學整個的,乃能治病。
只知尿短為脾濕,提筆大開除濕之藥致人於死。
危險危險。
可類推也。
曾見一醫治水腫,重用茯苓澤瀉等除濕之藥。
下嚥一刻,胸痛汗出而亡。
詳湯頭篇,大橘皮湯。
一人身黃足腫,問其小便長而次數多,其脈兩尺如無。
醫家按濕治,黃腫反加。
用阿膠每日服之,至半月尿減少,再半月尺脈起,黃腫漸消。
阿膠一味服至年餘乃全愈。
黃為土色、入木為黃。
陰虛木敗之病也。
此方補陰以養木之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