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診抉微】

 關閉 [複製鏈接]
4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0:31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
 

王啟玄注:

 

作手少陰動脈者,大如豆,厥厥動搖也,脈陰陽相搏,名曰動也。

 

王叔和《脈經》曰:

 

心主血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王宏翰曰:

 

按:

 

全元起王冰二家之注,各執一見,而叔和合而同論,細釋其義,但手少陰心也,心主血脈,足少陰腎也,腎主藏精,精血調和,交會,孕子之征也,言心腎二部之脈動甚,或一部之脈動甚者,皆婦人懷娠之象也。

 

《腹中篇》曰: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

 

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0:43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
 

按:

 

身有病者,謂經閉也。

 

夫脈來而斷絕者經閉,月水不利也。

 

今病經閉而脈來如常,有神不斷絕者,是妊娠也。

 

《脈經》曰:

 

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有娠也。

 

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

 

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

 

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王宏翰曰:

 

按脈浮沉正等者,即仲景所謂寸關尺三處之脈,大小浮沉遲數同等也。

 

仲景以同等,謂陰陽平和之脈,病雖劇當愈,此大概論病患之脈也。

 

叔和謂婦人之脈,三部浮沉正等,又按之無絕者,謂陰陽和洽,有娠之兆也。

 

又曰: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

 

又曰:

 

得太陰脈為男,太陽脈為女,太陰脈沉,太陽脈浮。

 

又曰:

 

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

 

左右手俱沉實,猥生二男。

 

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戴同父曰:

 

《脈經》雖曰太陰脈沉為男,太陽脈浮為女,亦不明言以何部為太陽、太陰,不若後條浮大為女,沉實為男之明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0:53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
 

《脈經》曰:

 

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

 

又曰左右尺俱浮,為產二男;

 

不爾,則女作男生。

 

左右尺俱沉,為產二女;

 

不爾,則男作女戴同父曰:

 

前云右浮大為女,左沉實為男,是獨以左右脈各異立言,今左右俱浮為二男,俱沉為二女,是並左右兩尺脈一同,以其於諸陽男、諸陰女,未常有差也。

 

左沉實,左疾,左偏大與俱浮,或以脈,或以位,皆陽也。

 

右浮大,右疾,右偏大與俱沉,或以脈 《脈經》曰:

 

遣娠婦而南行,呼之左回首者,是男。

 

右回首者,是女也。

 

又曰:

 

看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回首是男,右回首是女也。

 

婁全善曰:

 

按:

 

朱丹溪言男受胎在左子宮,女受胎在右子宮,斯言大契,是說也。

 

蓋男胎在左,則左重,故回首時,慎護重處,而就左也。

 

女胎在右,則右重,故回首時,慎護重處,而就右也。

 

推之於脈,其義亦然,胎在左,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左,故脈亦從之,而左疾為男,左大為男也;

 

胎在右,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右,故脈亦從之,而右疾為女,右大為女也。

 

亦猶《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言受胎處,在臍腹之下,則血氣護胎,而盛於下,故陰之尺脈鼓搏有力,而與陽之寸脈殊別也。

 

又如癰疽發上,則血氣從上而寸脈盛;

 

發下,則血氣從下,而尺脈盛。

 

發左,則血氣從左,而左脈盛;

 

發右,則血氣從右,而右脈盛也。

 

丹溪以左大順男,右大順女,以醫人之左右手言,蓋智者之一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0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妊娠診分男女脈法
 

《脈經》曰:

 

婦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

 

宏翰按:

 

此言妻孕而夫乳有核,其言似謬,恐衍文,多一夫字,但女孕則女乳有核,其理可通,學人宜審之。

 

《脈經》曰:

 

婦人懷娠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

 

但離經者,不病也。

 

又婦人欲生,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

 

(離經者,離乎經常之脈也。

 

王子亨云:

 

妊娠,其脈三部俱滑大而疾,在左則男,在右則女。

 

《脈指南》曰:

 

關上一動一止者一月,二動二止者二月,余仿此。

 

《脈訣刊誤》云:

 

滑疾按微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

 

若懷胎五月,是以數足胎成就而結聚,必母體壯熱。

 

嘗見脈息躁亂,非病苦之症,乃五月胎已成,受火精,故身熱脈亂,原無他病也。

 

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產之脈,散而離經。

 

新產之脈,沉細緩為吉;

 

實大弦牢,其凶可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16 | 只看該作者
預辨男女陰陽算法訣
 

若須男女預知生,陰陽算法最分明,男系單歲雙月受,雙歲單月亦男形。

 

若在單歲單月受,雙歲雙月女胎成。

 

依此產來多育壽,若還反此命難存。

 

如娠婦二十一歲,在二、四、六等月受胎者,必男。

 

在正、三、五等月受者,必女。

 

倘應男而產女,應女而產男者,後皆不育,或壽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26 | 只看該作者
卷之六
 
切診二十九道脈析脈體象主病
 
提綱挈領說
 

《經》曰:

 

調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澀,而病變定矣。

 

蓋謂六者,足以定諸脈之綱領也。

 

又曰:

 

小大滑澀浮沉。

 

《難經》則曰:

 

浮沉長短滑澀。

 

仲景曰:

 

弦緊浮沉滑澀。

 

此六者,名為殘亦為其足統表裡陰陽虛實,冷熱風寒濕燥,臟腑血氣之病也。

 

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

 

澀為氣獨滯。

 

凡諸說者,詞雖稍異,義實相通也。

 

鄒丹源曰:

 

脈之提綱,當以浮沉遲數滑澀大緩,八脈為經,以虛實二脈為緯,此十種脈,入德之門也。

 

病之樞機,不過氣血痰鬱寒熱而已,治病之法,表裡邪正虛實而已。

 

是故浮沉者,表裡之定位也;

 

遲數者,寒熱之定準也;

 

非滑澀,無以明氣血痰鬱;

 

非緩大,無以別邪正盛衰。

 

八脈之中,必須參看有力無力,為實為虛,則病之所居所變,可盡窺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35 | 只看該作者
脈分綱目說
 

盧子由曰:

 

脈狀多端,全憑診法。

 

十則為提綱,而眾目攝焉。

 

如舉形體之則,大小為綱,曰肥、曰洪、曰散、曰橫、曰弦、曰革,皆大目矣;

 

曰弱、曰瘦、曰細、曰微、曰縈縈如蜘蛛絲,皆小目矣。

 

如舉至數之則,遲數為綱,曰急、曰疾、曰擊、曰搏、曰躁、曰喘、曰促、曰動、曰奔越無倫,皆數目矣;

 

曰緩、曰脫、曰少氣、曰不前、曰止、曰歇、曰停、曰代、曰結、曰如瀉漆之絕者,皆遲目矣。

 

如舉往來之則,滑澀為綱,曰利、曰營、曰啄、曰翕、曰章、曰連珠、曰替替然,皆滑目矣;

 

曰緊、曰滯、曰行遲、曰為不應指、曰參伍不齊、曰往來難且散、曰如雨輪沙、曰如輕刀刮竹、皆澀目矣。

 

如舉部位之則,長短為綱,曰 、曰高、曰涌、曰端直、曰條達、曰上魚為溢,皆長目矣;

 

曰抑、曰卑、曰不及指、、曰肉上行、曰時一浮、曰如水中漂木、曰瞥瞥如羹上肥,皆浮目矣;

 

曰潛、曰堅、曰伏、曰過、曰減、曰陷、曰獨沉、曰時一沉、曰如綿裹砂、曰如石投水,皆沉目矣。

 

蓋綱之大者陽也,滑者陽也,數者陽也,長者陽也,浮者陽也;

 

綱之小者陰也,遲者陰也,澀者陰也,短 浮(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43 | 只看該作者
體狀詩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

 

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1:53 | 只看該作者
相類詩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

 

浮脈輕平如捻蔥,虛來遲大豁然空。

 

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

 

總釋:

 

吹毛者,輕浮也。

 

厭厭者,和調不變亂也。

 

聶聶者,連續不止代也。

 

榆莢,輕柔和軟也。

 

漂木,輕浮在上也。

 

捻蔥,上有力而下軟。

 

皆形容浮脈之狀,診者當心領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05 | 只看該作者
主病詩
 

伯仁曰:

 

為風為虛,為痞為滿,不食,為表熱,為喘。

 

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

 

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13 | 只看該作者
分部詩
 

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

 

關上土衰兼水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左寸風眩鼻塞壅,虛遲氣少心煩忡,關中腹脹促胸滿,怒氣傷肝尺溺紅。

 

肺浮風痰體倦勞,汪子良曰:

 

浮實為邪,浮虛少氣,浮有按無,無根之喻,平人壽夭,患者不起,肝腎並浮,滑曰:

 

右尺浮虛,元氣不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23 | 只看該作者
兼脈主病
 

浮脈主表,有力表實,無力表虛。

 

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浮滑風痰,又主宿食。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浮澀傷血( 《脈鑒》作氣癖者是)。

 

浮濡陰虛,浮短氣病。

 

浮弦痰飲,浮滑痰熱。

 

浮數不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32 | 只看該作者
諸脈兼浮
 

浮而盛大為洪,浮而軟大為虛,浮而柔細為濡,浮而弦芤為革,浮而無根為散,浮而中空為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44 | 只看該作者
抉微
 

羅赤城曰:

 

浮兼數為風熱,有力為實邪,宜清涼解散;

 

不數及無力,屬不足,雖有外邪,補散兼之。

 

張路玉曰:

 

邪襲三陽經中,故脈浮,然必人迎浮盛,乃為確候。

 

若氣口反盛,又為痰氣逆滿之征,否則平素右手偏旺之故。

 

有始病不浮,病久而脈反浮者,此中氣虧乏,不能內守,反見虛痞之兆,若浮而按之漸衰,不能無假象之虞。

 

沉(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2:54 | 只看該作者
體狀詩
 

沉行筋骨,重手乃得,按之有餘,舉之不足,如水投石,必極其底,如綿裹砂,內剛外柔。

 

汪石山曰:

 

肺脈見於皮毛為浮,見血脈肌肉為沉,仿此推之。

 

水行潤下脈來沉,筋骨之間軟滑勻,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時如此號為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3:05 | 只看該作者
相類詩
 

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

 

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沉行筋間,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細無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3:15 | 只看該作者
主病詩
 

沉潛水蓄陰經病,數熱遲寒滑有痰。

 

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並寒。

 

沉雖屬裡,為陰,有陽虛陰盛,有陽郁內伏,有熱極似陰,其要在有力無力大小之別。

 

如陽氣衰弱,則陰盛生寒,脈沉而遲,按久衰小無力者,為虛、為寒、為厥逆、為洞泄、為少氣而痼冷。

 

如陽氣鬱伏,故脈沉,按之有力不衰者,為實、為水、為氣、為停飲、為癖、為脅脹,為瘀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3:25 | 只看該作者
分部詩
 

寸沉痰鬱水停胸,關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濁遺並泄痢,腎虛腰及下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3:36 | 只看該作者
分部主病
 

徐春甫曰:

 

左寸沉無力,內虛,悸怖,惡人聲,精神恍惚,夜不寐;

 

有力裡實,煩氣壅。

 

左關沉,無力裡虛,驚恐;

 

有力裡邪實,多怒,肥氣,筋急。

 

右關無力裡虛,胃寒惡食,惡心嘔吐;

 

有力裡邪盛,宿食陳積。

 

左尺沉,無力裡虛,足寒腰冷腰重;

 

有力裡實,腎氣盛,疝痛,左睪丸偏大,腰痛。

 

右尺沉,無力裡虛,腰重如帶數千錢,腰痹不能轉搖;

 

有力裡實汪子良曰:

 

寸沉氣鬱,尺沉本位,喘嗽肺浮,轉陷不吉。

 

肝腎並沉,則為石水。

 

右寸陽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53:45 | 只看該作者
兼脈主病
 

沉脈主裡,沉則為氣,又主水蓄。

 

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食,沉澀氣鬱,沉弱寒熱,沉緩寒濕,沉緊冷痛,沉牢冷積,沉伏霍亂,沉細少氣,沉弦癖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8:29 , Processed in 0.1718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