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喉科集腋】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3:41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故曰:


治喉防范胃即是上二治未病痧之。


順逆大都先發胸背,而後四肢者,順先自頭面,而後腿足者,亦順,而痧之。


色要,在紅勻不,在多寡,如鮮紅細碎著手有痕者,吉周遍均勻肌膚作癢者,亦吉徐徐緩達從裡透出者,亦吉,凡,此之。


類雖多,如云:


錦,亦不為凶若驟,如紅紙者,為胃熱極盛包紫且黑者,熱毒灼動陰血全黑者,胃爛不治然黑,而暗亮者,必,在氣血充足之。


人亟進涼血泄熱間有一二挽回惟黑,而暗者,必死若痧雖黑四邊隱隱帶赤色者,為火鬱內伏大用涼血解毒尚冀轉紅可治若驟形滅沒神色昏迷者,為內陷肌膚作癢者,營衛猶和膚燥無汗者,毒灼液干難於透達痧透後點上白泡累累者,並非痧 豆發乃是熱毒極盛猶不足,以盡其毒故點上再加白泡泡大,而有漿者,多凶痧後遺毒發於腮項者,難治汗後痧隱者,險四肢浮腫,而亮者,多敗十日之。


間喉中小粒其色多白者,乃邪發於太陰氣分者,故俗有時喉肺白爛之。


名若素有伏寒,或挾濕邪者,爛痕,亦多白色太都白為肺金本色無系重輕若白,而且腐狀,如粉皮者,乃氣分大傷為難治若白爛喉展開穿及鼻孔者,俗名天白蟻難治若色現鮮紅及紅點者,乃疫於太陰血分吹藥多涎者,熱雖盛,而液尚未傷易治若吹藥,而涎不生者,津液大虧難治若痧透後,而爛喉尤甚者,為外毒雖松內毒尚猛屬險症若喉內爛,而外腫且堅者,為毒結喉間無從發泄雖治若爛至喉底不見好肉者,為敗眾多斃於五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3:55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內爛喉,而噴嚏者,肺機開泄為吉呃逆者,毒火上逆為凶嗆然,而咳者,毒火上攻射其肺系為險頻聲,而咳者,邪襲肺經為吉爛喉,而不咳嗽者,為險失音者,肺熱葉焦氣促者,熱盛灼金痧症面腫目赤者,以疫為陽邪,而頭為諸陽之。


會,以陽重陽故頭目多見赤腫,而吳,又可溫疫論謂腫是兼有水腫,而發,又謂裡邪失下表裡氣滯,而然按,此二症,或,亦有之。


而疫之。


腫乃內經熱勝則腫之。


腫雖無兼症,亦應見腫痧之。


脈宜弦數有序忌軟弱無序若況,而伏者,為邪未達出宜進疏 數大,而空虛者,為正弱邪勝宜勿傷正氣陽症見陰脈者,難治面色紅,而亮者,為火盛青,而滯者,為毒盛內伏 白,而呆者,為風伏寒邪青黯,而喉不爛,或不甚爛者,為素伏濕邪治之之法,在寒濕附及者,治KT 辛熱濕熱附及者,治用辛涼鼻煤者,乃胃脈起於山根胃熱極,而根源應之。


故煤鼻紅,而扇者,乃鼻為肺竅肺胃之。


氣均為熱傷正氣不支,而欲絕初起一團黑色繞於鼻間者,乃胃家伏毒已甚鼻衄者,乃胃脈下挾鼻孔胃熱涌血上行溢從鼻竅,而出舌苔灰,而賦者,為濕熱上騰邪未化火純白,而膩者,為素挾寒邪均宜疏達舌赤多刺者,為邪已化火宜清化舌絳中黑者,為津液虧耗宜救液舌白中絳者,為外束寒邪宜雙解舌絳且縮者,為熱陷心營宜育陰舌苔黃濃者,為熱將解宜清胃熱唇絳者,乃陽明之。


脈環於唇為胃液虧唇紫,而裂者,為胃液涸宜救液譫語者,為邪陷心胞不譫語,而鼾睡迷悶喉有痰聲者,為毒霧 開清宮最防內陷嘔惡者,藉泄胃熱為吉欲吐不吐干惡神呆者,為胃邪將犯心營便閉者,胃有燥糞為火結 腹痛者,最忌為悶痧惡寒者,為外邪侵衛惡寒,而後熱者,乃邪既入衛則隨衛氣,以出入遂常熱,而不復惡寒治之之法要乘其未熱之。


先,或寒熱交作之。


際疏,而達之。


攔其入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4:11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路有汗者,心液足為吉無汗者,心液虧防內陷足無汗者,乃疫為陽病陽病之。


情應由上行極,而下邪未及於足陰故足應無汗非關汗出不遍也。


便溏,而色黝者,以大腸為肺之。


表乃邪從表泄正是解機若黑亮有光黏稠,如漆者,乃熱極旁流反為不美蓋疫毒之。


邪內干臟腑,在正氣盛旺之。


人則邪流腸腑從便,而泄腑毒即可驅除若症虛邪實之。


人則邪布三焦滯留腸胃劫動陰血化腐脂膏侵無所泄溢從地道旁流,而出形似瘀血凝結,而成不堪其臭有象之。


邪雖泄無形之。


毒方張莫謂蔻去城空乃是盈中溢外亟用重濟清化,以淨臟腑之。


邪未可再事狐疑誤認邪從表泄是熱極旁流一症生死一大關鍵幸勿忽諸爛喉,而口鼻者,有牙疳穿腮等症其氣皆發於口中非從喉內達出若無牙疳各症,而臭穢之。


氣逼人從喉間達出者,為肺胃化腐之。


機蓋跡雖未形,而機則已露爛喉之。


消息系乎。


口臭之。


重輕不徒喉爛之。


深淺若使一聞,此氣無論爛與不爛亟進清涼化毒治其未病斯謂上工口為脾之。


竅胃為脾之。


表,而胃之。


脈起鼻上額挾口循頰故胃熱極,而上騰則口唇糜腫芒刺有濃色紅者,疫熱雖盛未入陰營色紫,或黑者,陰血已動乃為險然較之。


口鼻症屬略輕若僅口糜,而色紫黑者,尚非絕症第口鼻盡有不口糜,而口糜斷無不口臭分別之。


處一自口中呼。


出一僅唇外難聞法,以上用輕宣下清胃熱因勢利導之。


上下兼賅方無遺漏齒乃腎之。


余齦為胃之。


絡胃陰灼耗則腎水之。


源難於既濟,而中之。


火應震為雷胃液腎津源根一派齦牙唇齒脈絡貫通故胃陽血動則齦中血色黃,如敗醬胃熱極盛則齒燥,如石,而有光腎陰血動則齦中血瓣紫,如黑漆腎液耗干則齒枯,如骨,而無彩甚至齒黑忽然脫落抑,或穿腮牙疳均為極險之。


症亟用下奪之。


方,以潛龍雷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4:28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火不使腎液煎枯庶免陰從下竭更KT 育陰之。


劑,以冀赤地流膏勿令胃液消亡致使陽從上厥時行疫氣非風不傳故列子謂風為大塊之。


噎氣雖陰霾不開之。


氣一遇風鼓蕩之。


即從其化,而為陽矣。


故疫屬陽邪,而陽淫熱疾初感,在表雖屬惡寒然邪之。


來本於火熱,此雙解之。


涼散兼施者,一也。


至惡寒之。


故乃風傷於衛熱傷於氣故衛氣不敵,而退縮邪即勝之。


而寒作矣。


陽邪鼓動最速既侵衛分旋隨衛氣,以相出入,又從衛化,而為熱所病原者,於衛本無損於陰營然久戀衛,而不祛將風勝則動熱勝則腫於是陽亢陰消陰,亦灼耗,而營傷矣。


所,以疏達養陰不能偏廢,此雙解法之。


所,以當施者,二也。


又若初起神呆痧點隱約燥熱爛喉來勢猛烈者,當,此之。


際使認症不清,而,以小劑嘗試直是優柔養奸必致釀成巨患譬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4:49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車薪杯水適,以增焰何能止炎若僅,以苦寒從事不加雙解則是不通風火之。


情激成燎原之。


勢勢必猛烈猶甚氣焰愈增推疫之。


氣從風從火風火相生變端甚速然風之。


惟性宜疏,而火之。


情尚達所,以涼劑中必兼疏達也。


以,此蓋寒涼之。


性非下即閉適與疏達相反實是拂其情性何怪電掣風馳激之。


生變假,如醋暑大熱赤日懸空雖驟雨,而無風不但氣不轉涼,而反因之。


加熱正是熱為雨遏熱氣何得,而宣但有微風疏動燥氣便覺消除使再加雨潤之。


即轉太和氣象,此雙解之。


所,以富施尤貴重施者,三也。


時行疫氣雖易染人未盡見人,而染何也。


自召之。


也。


召之。


何由由夫人之。


氣質素弱藩籬,又疏於是疫從口鼻,而傳痧自肌膚,而染者,謂之。


傳染抑人正氣雖足,而,或外伏他邪則是素有伏邪更感時行,而發者,謂之。


感發更有外強中干雖身無伏邪,而賦質偏勝則是氣有所偏疫乘其偏,而胃冒受者,謂之。


感冒必也。


正氣內充更無夙疾少神志之。


煩絕勞頓之。


役不傳不染其殆庶幾岐伯曰:


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疫之。


入也。


必乘其虛然虛有內外故感有淺深氣有偏勝故症有疑似其,在內氣實,而外氣虛者,雖感冒輕微,亦應見微病故認症難真辨之之法惟咳嗽膚癢脈象弦,而帶數隱約痧形,在所必見其襲於皮毛者,則內應乎。


肺故目赤者,以白珠屬肺膚癢者,以肺主皮毛喉痛者,以喉為肺管溏泄者,以大腸為肺之。


表邪從表泄咳嗽者,為邪襲肺經是皆皮毛冒疫其象,如,此抑有皮毛閉密邪不能侵,而困乏,或其身四肢感冒者,則內應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5:06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脾,而脾與胃,又相為表裡故肢癢者,以脾主四肢液干者,為脾不輸津化作渴者,為胃熱思飲嘔惡者,為胃邪上越不思飲食者,為邪襲胃經不寐者,為胃為燥屎發痧者,為邪達肌表是皆因正氣內充外冒疫邪,而不能循經入內者,其象,又,如,此均為疑似之。


症最為誤作他邪故特為之。


辨別,以明似是之。


非痧之。


一症昔人概,以斑疹麻疹目之。


獨麻一症系發先天之。


陽毒外,此則大塊者,如斑者,曰:


細織,如錦者,曰:


疹黍粒,如沙者,曰:


痧,而其實白疹發胃陽之。


邪丹痧泄胃陰之。


毒陰陽赤白雖有區分 疹痧麻悉歸胃腑故古人一概統論不分痧目科條吳,又可則混於溫葉天士吳鞠通悉敘於溫病,而時賢更於痧之。


中別出紅痧喉痧悶痧風痧 子疹子等用名目不一其義則同前論已詳言之。


矣。


乃若風痧等類譬猶強弩之。


末氣勢雖微中人,亦厲有不咳嗽不發熱不過喉間微痛皮膚作癢,而已邪本輕微人多輕忽苟忽之。


將釀成悶痧難於救藥其故,以人既干邪則腠理常開衛氣漸弛,而正弱正氣既弱則口鼻呼。


吸尤易內傳況復身中伏疫即從腠理,而循經隧由經隧,而干臟腑內外附應其勢甚速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故古人常謂禍忽於隱微病生於不覺誡人防其漸也。


至於悶痧形狀,亦不過微惡寒熱痧點依稀狀與風痧相似獨神昏鼾睡面黯身清則大異於風痧良由感疫極深體弱難任無力發出,或加他邪再束,或為涼藥誤投悶閉於中發泄不出勢成內陷,而死故曰:


悶痧俗有發痧一症即由所謂暑月中惡陰凝腹痛之。


痞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5:43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既非傳染復非疫厲俗曰:


脹痧烏痧釣腳痧絞腸痧等症與疫相反,而俗,亦謂之。


痧者,尤當附,以辨明蓋疫痧者,傳染時行,而發陰痧者,卒中惡氣,而然惡氣者,何即矢氣也。


矢氣者,乃濁穢所積雜挾陰邪感人之。


身,如矢中的其氣陰凝故不傳染爰盛夏之。


時,亦陽盡發於外六陰盡藏於內故夏氣升,而井水寒人身應乎。


天地臟腑應屬寒涼藩籬因,而不密,以故陰邪易干矢氣易入入則直射貫革痛楚難勝若無伏邪,而感者,立致容顏慘黯腹痛腸鳴閉阻氣機四肢厥冷只須推拿揉刮使血氣頻分頻合陽氣疏通矢氣遂從肌肉傳達,而出漸露痧外呈勿藥,亦可自愈然須一周日不能飲水飲則邪留經絡一遇寒涼憤郁最易舉發不可不知若有伏邪,而更干矢氣則宜射腸腑立致血脈凝泣營衛失司霍亂吐瀉釣腳絞腸痛不可耐厥逆身僵人事不省亟,以辛熱之。


品逐其凝寒芳香靈明之。


藥導其關竅俾氣血流暢陽和頰開立可立愈故無論輕重,而腹痛腸鳴者,在所不免良,以腹內寒涼復襲矢氣於是腹為寒凝,而疼痛腸即阻結,而,如絞,此絞腸之。


所,以名也。


至於釣腳乃足為三陰脈絡發源之。


所陰從下受故傷陰絡凝泣腳不能伸,而為釣救之。


不及命斃須臾是皆中惡腹痛痞氣陰凝之。


症俗雖謂之。


發痧實與疫痧之。


痧有異即傳染與不傳染所由分也。


一爛喉痧症咽喉不甚腫痛初起時身現微紅似有似無之。


狀脈伏肢涼面青唇紫口閉流涎目睛直視指甲青滯胸腹飽脹氣促神昏四肢搐抽等症,此悶痧也。


雖百無一生,亦不忍坐視其斃速用臥龍丹多吹兩鼻多嚏為吉隨用薄荷錢許煎湯磨紫金錠二枚頻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6:03 | 只看該作者

爛喉痧症辨


候形色少轉再進煎劑,如無,以上諸搬閉象不宜輕用吹嚏辛燥之。


藥喉痧症初起色紫,而艷來勢甚猛即用瘍醫大全痧疹論中方歸尾紫草桃仁蒲黃地丁等藥KT 酌出之。


頗能見效悶痧一症多有臥龍丹難開其閉者,故特,以棗塞鼻隨息出入開喉起閉一方於最後,以補缺略試無不效功異回生幸勿輕視一喉痧症無論已暢未暢之。


時若咽喉痛腫不堪形色紫艷尚未潰爛,或已破未深,而項外漫腫堅硬痰氣壅閉湯水難下者,急用喉針,在喉之。


兩旁高腫處刺入分許二三下咯去黑紫毒血隨時便可下藥,亦不致於大潰刺喉痧用針刺兩手大指內側爪甲根分許即少商穴也。


刺入分許擠盡紫血最能開泄肺經熱毒喉痧內外不甚腫痛可進湯水不甚腫痛色淡不艷潰爛過深皆不必刺,如脈細神昏毒已內陷,亦不必刺喉痧嘔吐肢涼皆緣陽明疫邪壅閉,以致腠理不開氣結不舒不可作寒症治之。


以投辛溫,如蒼朮厚朴半夏肉桂附子生薑之。


類,又初見痧形似有似無驟然驚搐者,亦不宜用若寒鎮驚之。


藥,如牛黃蘇合等丸,此但透達痧疹得暢自能漸愈,如喉已潰爛芫荽觀音柳棉線紗櫻桃核一切忌用即不潰爛疫痧溫熱均不相宜疫痧爛喉症犀角地黃湯一方須審定,而後用書中雖未載明臨症務宜斟酌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6:19 | 只看該作者

疏達法


痧邪,在表火不內熾痧熱稀輕神清喉不爛者,為先達後清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6:37 | 只看該作者

葛根湯


治身熱神清痧隱稀疏舌白脈鬱,而喉不甚爛者,宜之。


葛根 牛蒡 荊芥 蟬衣 連翹 鬱金 甘草 桔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6:55 | 只看該作者

加減桔根湯


治無汗痧隱舌白脈郁喉爛不甚者,葛根 牛蒡 香豉 枳殼 薄荷 馬勃 蟬衣 荊芥 防風 連翹 焦查 赤芍 甘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7:20 | 只看該作者

香豉飲


治痧隱脈郁喉腐舌燥症雖乍起津液不足神雖清爽邪火內伏者,宜之。


香豉 牛蒡 荊芥 桔梗 連翹 梔子 馬勃 大貝 人中黃 共三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7:39 | 只看該作者

清散法


疫痧重者,疏散清化宜並進也。


表邪未除疏散固不可少 疫毒內熾清化更不可遲表邪末也。


火熾本也。


症雖乍起,而灼熱無汗痧隱成片喉爛神煩是火熾已也。


甚若仍泥於無汗痧隱,而必一味疏達恐愈疏,而汗愈無痧愈隱矣。


愈達,而神愈昏喉愈爛矣。


罔顧治本之。


火,而徒治表之。


邪舍本求末焉。


能奏效故立清散一門表本兼賅邪火並治,如常山蛇擊首應尾能處洞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7:56 | 只看該作者

葛根湯


治灼熱神昏煩躁喉腐脈弦痧隱成片不分顆粒無汗舌垢者,宜之。


犀角 葛根 牛蒡 桔梗 連翹 山梔 蟬衣 荊芥 馬勃 查炭 人中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8:10 | 只看該作者

犀豉湯


治爛喉痧隱脈弦神昏煩躁熱甚汗少舌絳口渴症雖乍起,而疫火燎原有內陷之。


勢神昏甚者,兼用萬氏牛黃丸犀角 香豉 牛子 荊芥 連翹 山梔 馬勃 大貝 蟬衣 赤芍 桔梗 甘草 共二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8:33 | 只看該作者

清化法


疫痧之。


火迅,而烈清化之。


劑不可緩尤不可輕若表邪未解內火已熾須見於疫火未肆之。


前,而先化其毒故散必兼清若毒焰已熾則是冠發捕奏功難效矣。


倘表邪已解火熾方盛痧透脈弦喉爛舌絳口渴神煩,此時清化不重用正,如杯水救車薪決其無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8:49 | 只看該作者

犀角地黃湯


治痧點已透火灼液虧脈弦數大喉爛舌絳者,宜之。


如火灼液虧舌絳喉爛即痧未透發疏達品中,亦宜加之。


此湯乃化毒救液之。


妙劑犀角 地黃 丹皮 赤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9:11 | 只看該作者

犀角二鮮湯


治痧點雖透,而喉爛極甚脈弦大,而口渴神煩舌絳唇干火熾液涸者,宜之。


犀角 連翹 大貝 元參 山梔 羚羊角 鮮生地 鮮沙參 人中黃 人中白 銀花 生石羔 川黃連 馬勃陳金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9:44 | 只看該作者

奪命飲


治痰極盛津液干涸舌絳口渴神煩喉爛脈象弦大痧點云:


密者,宜之。


川連 石羔 犀角 生地 丹皮 赤芍 青黛 馬勃 大貝 連翹 元參 金汁 羚羊 沙參 人中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8 09:19:59 | 只看該作者

清肺飲


治痧點已透喉爛漸輕神爽熱淡,而咳嗽者,未平者,宜之。


桑葉 沙參 羚羊 連翹 桔梗 甘草 橘紅 貝母 共四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8:51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