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中國物價正在第三次闖關】
為了抑制物價,從今年下半年以來,政府採用臨時行政手段抑制物價。
強行抑價的結果是,出現大規模的價格倒掛現象,價格被強行抑制,隨時可能反彈。
改革開放之初,取消糧票、布票、肉票等票證,是價格第一次闖關;
上世紀80年代末解決物價雙軌制放開消費價格是價格第二次闖關,以解決市場體制不順、價格扭曲、高耗能社會的難題。
目前是物價第三次闖關,以解決生產資料與民生領域的價格雙軌制。
追隨稅費改革的步伐,從2005年開始,天然氣等資源價格節節上升,成為第三次物價闖關的標誌。
但在闖關過程中,遭遇壟斷定價與市場體制不順的阻撓,屢次闖關屢次失敗。
失敗原因可以歸結為:行政手段抑制價格,一二級市場之間定價體制不同,壟斷企業價格難以市場化。
為了抑制物價,從今年下半年以來,政府採用臨時行政手段抑制物價。
強行抑價的結果是,出現大規模的價格倒掛現象,價格被強行抑制,隨時可能反彈。
以食用油市場為例。
12月2日,國家發改委約談中糧、益海、九三和中紡四家食用油巨頭,提出保證供應、穩定價格兩條要求。
由於四大食用油巨頭全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左右,政府通過管制大企業價格穩定節日期間全國的食用油價格。
食用油廠因為出現價格倒掛,出於經濟人的理性消極怠工。
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食用油生產企業,進口大豆成本達到每噸10300元到10400元。
按照現在國內散裝食用油批發9700元到9900元一噸的價格,企業每賣一噸油就要虧損500元左右。
油廠或者減少產量,或者將大豆在當地直接出售,以免賠錢賺吆喝。
不止食用油行業,只要價格體制不順的行業就存在價格上漲的衝動,根本原因在於一二級市場之間價格不順。
以房地產調為例,土地一級市場壟斷,二級市場放開,一級市場的土地價格節節攀升,二級市場商品房、商用地產等價格隨之上漲。
2010年是房地產調控大年,在緊鑼密鼓的調控背景下,一線城市土地財政居然創出歷史新高。
再如火電企業,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主營發電業務大部分虧損,主營電力業務只有華能和國電兩家盈利,餘下三家虧損,其中火電業務五家全虧,虧損額 5億元至30億元不等,而水電和風電盈利狀況較好。
支撐電企盈利的主體是煤炭、電解鋁、金融等上下游非電力業務。
煤炭價格的上漲與電價的行政控制,是久拖不決的難題,火電主業虧損,電力企業不務正業,向電解鋁等行業擴張,以低價電獲取生產成本優勢,挑戰電解鋁行業的市場秩序,導致鋁業高耗能情況日益惡化。
價格倒掛可以維持一時穩定,不能行之於久遠。
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了企業的典型作為,最典型的做法是減少產量,造成日後產品供需矛盾,成品油市場如此、食用油市場也將步其後塵。
即便企業為通脹舉杠鈴,力撐到春節之後,春節之後的價格怎麼辦?
還是一個字,漲。
除非春節之後經濟直線降溫,進口大豆價格大幅下挫。
但經濟緊縮恐怕會讓人更加食不知味,經濟緊縮意味著就業率下降,這是關係穩定的又一大事。
壟斷行業的定價更是剪不斷理還亂,政府試圖通過徵收資源稅提高石油、煤炭等企業的成本,並進一步提高資源價格,以建立市場價格導向的節能社會。
初衷不錯,但在價格上漲過程中遭遇重重阻力,最大的困難是,民眾無法分清壟斷企業的價格上漲是市場定價過程,還是企業攫取壟斷紅利,對於資源價格上漲與聾子擺設似的聽證會大為不滿。
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國資源永遠供不應求,資源價格的上升將進一步推動通脹壓力,面對民意與通脹的雙重壓力,政府在改革資源價格時不得不慎之又慎,這又導致壟斷企業大為不滿,認為政府在推進市場定價的過程中步子太慢。
利益對立方均不滿意定價體系,一定是經濟發展模式與定價體系本身出了大問題。
市場化定價的關鍵在於企業性質的市場化,如果土地一級市場徹底放開,如果原油進口徹底放開,那麼二級市場的定價必然向市場化方向轉變,在一級市場或者關鍵市場壟斷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場定價就是緣木求魚。
本輪資源價格闖關只有遵循兩大規律才有可能成功,可以市場化的行業從上游到下游徹底市場化,暫時無法市場化的部分由政府根據成本定價,但定價的依據、規則必須向全民公開,以便形成全民共識。
第三次物價闖關並非最後一次,只要能夠培育市場化的定價主體,就能成為中國未來市場化深度改革的有機整體,此關不破,中國將倒退回計畫與壟斷主導的價格體系。
來源:南方人物週刊 時間:2010-12-21 09:29作者:葉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