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一《悲欣路》 刻畫父親身教】
更新日期:2010/12/05 02:17 李宗祐、邱俐穎/專訪
中國時報【李宗祐、邱俐穎/專訪】
中研院院士何大一,因研究愛滋病雞尾酒療法,聞名國際。
最近他為父親何步基出版個人傳記《悲欣路》,不但披露父親和母親是師生戀的祕辛,外界也才知道,何大一是「芋仔蕃薯」。
他接受本報專訪時,更說小時很愛玩,也常打架,念小學時,也被逼著補習。
問:您的家族是本省、外省通婚,但您卻十二歲就舉家移民美國?
父親來台師生戀 我是芋仔蕃薯
答:我確實跟很多人不同。
我常跟美國人說,我是「芋仔蕃薯」,他們都很難理解。
那時候台灣人很少跟外省人結婚。
你可以想像我母親家裡開始很反對,直到我出生以後,他們才接受。
我父親是江西省松林何家村人,到杭州念浙江大學時,中日開始打仗,就跟著學校到處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學畢業又碰到國共內戰,一九四七年輾轉到台灣教書,沒想到過了段時間,就回不去了。
他讀書時,就已結婚、有三個小孩。
但妻小都在老家,很少見面,到台灣後,就沒有再見了。
過段時間,經人介紹他在彰化女中的學生,也就是我的母親,兩人相戀結婚。
我是一九五二年在台中出生,他在一九五七年到美國留學,又跟第二個家庭分開八年。
一九六五年,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到洛杉磯跟父親團聚。
問:台灣的童年記憶最深刻的有哪些?
答:應該是學校,待在學校的時間很長、很辛苦。
國小五、六年級考試很多,晚上還要補習。
我很小時候很調皮。
一、二年級,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很愛跑出去玩、打球,有時候打架、吵架都有。
我記得好像到了三、四年級就變很乖,是好學生,一直當班長。
12歲移民美國 最懷念台灣小吃
不過,最懷念的還是台灣小吃。
切仔麵,臭豆腐、蚵仔煎…,這次回國我還跑去吃,有道菜很特別,把雞肉、醬油、薑加下去滷,還有好多蒜,好像是「三杯雞」,在美國就吃不到。
問:現在的台灣跟小時候有何不同?
答:台灣有很大的改變!
小時候住台中,騎自行車就全部逛遍,很少看到有汽車,只有巴士、還有幾輛計程車。
現在台中好大,生活型態完全不一樣,台灣過去三十年發展很多、進步很大。
台灣可能是亞洲我唯一想住的地方,讓人覺得很舒適、便利。
問:您曾提到,現在的成就全要歸功於母親的教導,父母親在您成長過程扮演的角色為何?
答:他們都很辛苦,我現在自己當了父親,可以想像他們分開八年,是多麼長的時間。
母親留在台灣照顧我們,父親坐船到美國後,半工半讀,每月寄錢回台灣。全家到美國後,母親也去打工、貼補家用,有段時間過得較苦。
感謝父母種樹 為孩子遮蔭開路
母親拉拔我們長大,在身邊照顧我們;父親開一條路給我們走。台灣人現在大多不需出國留學,可是那時候,大家都認為出國是很好機會。我能夠有今天,也是父親當時為我們開的路。
問:當年若沒有移民美國,是否曾想過人生有何不同?
答:我也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也不知道自己會考進什麼學校?
以後要念什麼大學?
完全不知道!
我的中文可能講得比較好,英文就會講得比較差!(笑)
問:為父親出版傳記《悲欣路》,分享和傳達的理念是什麼?
答:生活就是這樣。
一個轉彎,人生的際遇就大不同。
我常跟美國人說,父親是我的人生導師。
他的人生故事就像是現代中國史,以及中國人在美國奮門史的縮影。
我常說,父母親努力種下大樹,我們才能享受遮蔭。
或許不會有太多人想買,了解何步基的生平。
但若有人願意花些時間閱讀、發掘裡頭的故事,也是好事。
全家三代遊兩岸 了解父母足跡
問:為了這本傳記,您全家三代在二○○七年和二○○八年陪著父母先後到大陸和台灣「舊地重遊」,有特別用意嗎?
答:我們的第三代都是在美國出生,連我的小弟弟也是在美國生的,他們對父母和祖父母的歷史不了解,這次旅程讓他們有機會走過父母所走過的足跡,也讓我們全家人重溫點點滴滴的往事舊夢。
父親在去年過世後,使這次旅程更顯珍貴,讓我們真正了解父親人生經歷過的困難。
問:您在書序提到,「父親最堅毅的精神就是能經萬難而屹立不倒」,對您有何啟發?
答:做研究經常面對失敗,所以要「決心、專注、貫徹到底」,父親的故事對我們兄弟、甚至是我們的孩子,都是很好的身教。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5/4/2ie3q.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