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聞天地定位,陰陽運消長之機,家室和平,男女具生成之用,禮稱內則詩首關雎,書垂厘降之文,易尚乾坤之義,春秋鄭重。
夫王姬胎教肇始於太任,亙古迄今,其來尚矣。
蓋洪 未判以前,萬物皆太極渾淪於一元之內,清寧既奠之後,無物不托基於陰陽二氣之中。
五行雖發,水火不衰,四體未全,精靈已具,乾道生男,坤道生女,二氣相感,合而成人。
雖曰兩精之相搏,實乃一理之周通,假如明月云淨,天之喜也。
佳期生掌上之珠,迅雷疾風,天之怒也。
配合召腹中之怪,人但講有生之四柱,而鮮知未生之八字也。
故曰天地 ,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化生者塞,化醇者頤。
覆土之陵,積水之澤,草木魚蟲,孰形孰色,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
化生莫測,其神莫知,其能理之。
所始數之,所起微乎,微乎其小,無形昭乎,昭乎其大無垠。
上而日月星辰,下而水火土石。
大而綱常名教,細而飲食居處。
顯而春夏秋冬,微而權衡律呂。
近而身心性命,遠而飛走動植。
萬象雖殊,一理而已。
若夫醫學之傳,首自黃農,女科之始,則由扁鵲邯鄲為帶下之醫。
史遷所載《產寶》著愈風之散,華佗所傳病機不等,巢元方之立論最詳精血攸關,褚待中之遺書甚善,熱入血室、臟燥悲傷,胃氣下泄而陰吹,非張長孰能辨此。
三十六病,轉女為男,巧奪造化之樞機,舍孫真人其誰與歸。
唐白敏中訪咎殷備,集驗方三百七十八首而為《產寶》。
宋郭稽中稱濮陽李師聖《產論》二十一篇以為產方。
作《大全》陳自明之勛最,補《醫按》薛立齋之功多。
高實刻《便產須知》,杜 著《產育寶慶》。
朱丹溪之《百問》可傳,陳無擇之《三因》宜讀。
搜羅眾善,王宇泰之《女科準繩》,分晰群方,武叔卿之《濟陰綱目》。
議論具備於《經綸》,方法謹承乎《家秘》。
東垣河間各有名言,春甫養葵亦多妙義。
夫如是則方書甚晰,何俟煩言,道理淵微,惡容輕述。
蓋以經綸雖善,有論而無方,《產寶》相因太簡,而不備廣博者,皓首窮經,難於誦讀。
約略者,空拳對症苦缺施為,是以不揣愚陋,妄撰數語,非敢問世,聊付及門學問思辨不辭,人十而已千,補瀉寒溫可即一隅而反四,便於誦習,或取茲編,若要博通難忘原本,須溯流而窮源,勿舍本而逐末,正心誠意可感天地而通神明,格物致知,方徹顯微而推臟腑,無大過無不及,機權在我勿矜能,勿貪得施報,由人惟期行滿於三千,青城可望,更惜功虧於二六,白首無成,最易誤人,不盡風塵之碌碌,曷勝長嘆無邊世事之悠悠。
至如臨症先識提綱,若要詳明,須通經絡。
臟病腑病,有陰陽氣血之殊,內因外因分表裡虛實之異,脈宗內難,更究諸家藥,照本經宜窮綱目,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審有餘不足之形,勢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推太過不及之流行。
居經者,三月而一至,脫榮者,始富而終貧,若要調經先須去病,如云求子,務積陰功,健脾養血。
胎前可用清涼、逐瘀生新,產後宜行溫補,產家三病,非仲景未易明言,安產全圖雖《準繩》何曾備載。
帶下主於風冷,至丹溪而濕熱始明。
崩中久則元虛,賴東垣而升提有法,經行異色,虛者淡,而熱者紫。
月候愆期,枯則補,而澀則通。
澀少過多宜辨,趕前落後須分。
茯苓補心湯治虛勞而療咳嗽,金鎖正月丹安心腎而醫白淫。
處女初經腹痛不寧,氣喘促,心神恍惚,師尼不月,往來寒熱,內潛消相火奔騰。柏子丸、生地丸清心而退熱。
交加散、調經散止痛以祛寒。
赤帶須尋龍骨散,白崩應服馬蹄丸。
歸脾湯治血脫血虛,心脾有損。
威喜丸療白淫、白濁、水火不交。
失笑、烏賊止失血,心痛茯苓鹿角截。
夢與鬼交,腹痛有寒熱,氣血之不侔身熱分虛實,客潮之各異。
吐嘔不同,嘔者頻而吐者頓。
漏崩莫混,崩則急,而漏則徐。
琥珀丸利水聖藥,破棺丹隔氣神方。
臟燥悲傷,仲景原傳甘麥飲。
傳尸勞瘵,仙翁留下獺肝丸。
北斗符祛邪有驗,養榮湯補正最宜,白芷散、樗根丸兼除崩帶,烏雞丸、鱉甲散專補虛羸,龍膽瀉肝湯主下部濕熱之病,嚴氏抑氣飲治上焦郁結不舒。
經閉有血滯、血枯,腫脹有血分、水分。
千金桃仁散去 瘕而破血,四製香附丸開鬱氣以調經,五積散外邪第一,四神湯虛熱無雙。
抑又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精血乃化育之源,常須珍重,情欲是伐生之斧,慎勿貪嗔,佳期須 之時,配合求先天之氣。
駢胎品胎由精血之旺。
藥忌、食忌、戒口腹之愆,徐之才論逐月養胎之方,孫真人有轉女成男之術,胎前眾疾安胎飲加減,咸宜保孕諸方,內補丸昔稱穩當。
心痛,腹痛兮,乃氣滯而經壅,子腫,子滿兮,由土虛而水泛。喘急者,防孕氣上衝。
腰痛者,恐胎亢下墜。
達生散、束胎散滑胎有效,芎歸湯、獨參湯臨產如神。
交骨不開,龜板、發灰同佛手。
胞衣不下,木通、牛膝共芎、歸。
致於產畢,氣血大虛,飲食起居更宜謹慎,梳頭、刷齒恐血逆而致頭風,食面吞鮮慮咳嗽而生泄瀉,入房太早致死,虛羸、生冷不除,必生腫脹。
回生丹治產後百病。
失笑散主胸腹諸疼。
表虛自汗容易中風,愈風紫豆最宜。
胃弱化遲不難,停食,楂、桔、香附悉效。
血虛發熱大忌寒涼,腹痛惡寒必需薑、桂。
惡露不盡則潮熱,而便難量行桃核,新血未生必口乾而煩渴,戒食生梨。
初產悶絕必是停瘀,蘇木、紅花、蕊石,淹留日久則成內熱,當歸、羊肉、澤蘭。
若要除根,月經再至如逢逆症,切勿糊塗,瘀血入肺,面黑喘急而難治,孤陽欲脫,自汗,氣促而必危。
經傷則心痛而死,胃絕則吐沫而亡,三沖三急,死生在反掌之間,五實五虛在秋毫之際。
嗟嗟,天命不齊,人謀亦異,幸則子母雙全,不幸則身家兩失,一念之差,千古遺憾,同志之士,蓋可忽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