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匯●卷之六身】
江汝潔治一老婦,病虛弱氣喘,左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發熱自汗,單衣被不能耐。
右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濃衣被不能溫,如此三年矣,醫藥不效。
汪診其六脈,舉之俱微而略弦,按之略洪而無力,二關脈略勝於二寸。
經曰:微則為虛。
又曰:諸弦為飲。又曰:洪為陽為熱。
又曰:無力為虛。
據此則知風邪入脾,表裡陰陽氣血俱虛之候作也。
經曰:治病必求其本,令受風邪,乃木來侵土。
又風自太陽而入脾,先當以太陽疏泄以固表,次當養脾而 木,俾脾無賊邪之患,則血氣漸平而左熱右寒之疾可除也。
以石膏、款冬花各三錢,官桂、甘草半之,研為細末,以管吹入喉中,濃茶送下三四錢,嗽喘即止。
次日用滋補之劑,白朮二錢半,白芍、香附各一錢半,黃 、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水煎服,後除芍藥,加人參三錢,數服而愈。
時珍治一人,病發則右腰一點脹痛,牽引右脅,上至胸口,則必欲臥,大便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小便長而數。
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痿,或得酒稍止,或得食稍減。
但受寒食寒,或勞役,或入房,或怒,或飢,即時舉發。
一止則諸症泯然,如無病患,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補勝濕、滋補消導諸藥,皆微止隨發。
珍思此乃飢飽勞役,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子湯,加柴胡、蒼朮、黃 ,煎服,服後飲酒一二杯助之,其藥入腹則覺清氣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頭目清順,神采迅發,諸症如掃。
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比。
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
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
若稟氣弱而有前諸症者,並宜此藥活法治之。
《素問》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是也。
孫東宿治歙州一貴婦,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則發,如蟲嚙其肌,多作鬼治。
孫曰:此正歷節風病也。
以麝香丸三服愈。
江應宿見一木商,自云曾經五月放樹,久立風雨濕地,衣服盡濡,患寒熱交作,遍身脹痛欲人擊打,莫知為何病;服藥罔效。
忽思燒酒,熱飲數杯,覺腹中寬快,數飲至醉,遂愈。
此中寒濕,醫莫能察識耳。
姚應鳳視一人,年六十許,遍體發小疥如粟。
應鳳曰:是名淨海瘡。
甲子將周海上,神仙考核實,生此瘡不治則生,治之則死。
其人未之信也。
治瘡瘡愈而死。
一有人患異疽,如癰而小,有異膿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
用芸苔菜,散血消毒,須搗熟,將布袋盛於熱灰中煨熟,更互熨之,不過二三度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