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症匯】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4 15:16:19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類編》云:景陳弟子拱年七歲時,脅間忽生腫毒,隱隱見皮裡一物,頗肖鱉形,微覺動轉,其掣痛不堪。


德興古城村外有老醫見之,使買鮮蝦為羹以食,疑以為瘡毒所忌之味,醫竟令食之,下腹未久,痛即止。


喜曰:此真鱉瘕也,吾求其所好,以嘗試之耳。乃制一藥,如療脾胃者,而碾附子末二錢,投之數服而消。


明年病復作,但如前補治,遂絕根。


《名醫錄》云:汾州王氏得病在脅,有聲如蝦蟆,常欲手按之,不則有聲聲相接,群醫莫能辨。


聞留陽山人趙巒善診,趙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聲。


王氏曰:因水邊行次,有大蝦蟆躍高數尺,驀作一聲,忽驚叫,便覺右脅牽痛,自後作聲尚似蝦蟆也。


趙診其脈,右關脈伏結,此積病也,當作積病治。


用六神丸泄下青涎,類蝦蟆之衣,遂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4 15:38:40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楊氏直指方》云:有人患癌瘡,上高下深,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頭上各露一舌。


因毒深穿孔,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項或背,令人昏迷。


急宜用地膽為君,佐以白牽牛、滑石、木通利小便,以宣其毒,更服童便灌滌余邪,乃可得安也。


《五湖漫聞》云:無錫一人,遍身膚肉有紅蟲如線,長二三寸,時或游動,了了可見,癢不可當,醫莫能治。


一日偶思食水蛙,蛙至蟲遂不見,乃市蛙為脯,旦晚食之,月余其蟲漸消。


又云:吳城一人腰間生一癤,膿中流出蛔蟲四條,醫亦甚駭,耳目所未經者,癤後自愈,不致傷生。


楓橋瘍醫龔生,目睹人,小腹生癤,流出蛔蟲兩條,俱長六七寸,後亦


《端效方》云:有人患白口惡瘡,其瘡如木耳,因肝木濕熱所生,不拘大人小兒,俱用五倍子、青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自愈。


《危氏方》云:有人患身體生泡如甘棠梨狀,每個出水內有石一片,如指甲大,其泡復生抽盡肌肉即不可治。


用荊三棱、蓬莪朮各五兩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22:56:26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源按〕此症因邪客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衛氣逆,逆則利用之肺金變而為頑金矣。


不但不能主氣,反將頑劣之性以干脾土,土即隨金施化,而金質堅剛,因此肌肉化為石片。


即《內經》所謂其性剛,其化堅斂是也。


至石片從水而出,蓋因人身全賴金氣榮養,氣能管束津液,化精微而榮養於內,乃肺為邪毒所干,致頑劣其性,不但不能束津液而化精微,反化肉為石,致津液並隨所化之處發為水泡,故石片從水中出耳。


治用三棱、莪朮破其血氣,兼散其毒,毒散氣和則金氣復利。


肉裡得順,其病自瘳。


本草云:二物能治瘡硬,性能治塊消癖故也。


是症非此不能治堅剛石片,故用之相宜。


或問:人有足底發泡,如泡平之後,以指破之,間有硬片如皮生內,亦是肌肉所化否?


予曰:非也。此泡初即刺破,則但有水而無硬片也。


此水感金氣所生,故泡平之後,而有此片,並非如肌肉化石,由水中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22:58:19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李樓《怪症方》云:一人灸火至五壯,血出如尿不止,手冷欲絕,以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即止。


《外台秘要》云:有人患身疽如石狀,如痤癤而皮濃,名曰石疽。


以穀子搗敷即愈。


〔源按〕本草云:穀子即楮實,山野中處處有之,其樹汁黏如膠漆,即俗呼穀樹脂是也。


《衍義》云:有人遍身患熱毒痛而不癢,手足尤甚,至項而止,黏著衣被,曉夕不得寐,痛不可忍。


有人教以石菖蒲三斗銼,日干之,春籮為末,布席上,使患者恣臥其間,仍以衣被覆之,既不黏著。


又復得睡五日七日間,其瘡如失,後有患此者,治之應手取效。


其石菖蒲根絡石生者節密入藥須此等。


《聖濟錄》云:人有患脅漏出水不止,用烏牛耳垢敷之即瘥。


劉禹錫《傳信方》云:貞元十年,崔員外言有人為蜘蛛咬腹,大如妊,遍身生絲,其家棄之乞食,有僧教啖羊乳,未幾即平也。


又張荐員外住劍南,張延賞判官忽被蜘蛛咬頭上。


一宿咬處有二道赤色,細如箸繞頂上,從胸前下至心。


經兩宿,頭面腫疼大如數升,腹漸腫,幾至不救。


張公出錢五百千,並荐家財又數百千,募能療者,忽一人應召云:可治。張公不信,欲驗其方,答云:不諳方,但療人性命耳。


遂取藍汁一碗,以蜘蛛投之,至汁而死。又取藍汁加麝香、雄黃更以一蛛投入,隨化為水。


張公因甚異之,遂令點以咬處,兩日悉平,作小瘡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23:00:55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千金方》云:有人患肉中忽生點,大者如豆,細者如黍粟,甚者如梅李有根,痛傷應心,久則四面腫泡,逐脈入臟者死,名曰瘭疽,乃熱毒也。


以溫醋米泔洗淨,用胡燕巢土和百日,男兒尿敷之。


又一種善著十指,狀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壞筋骨,毒瓦斯入臟殺人。


宜燒鐵烙之,或灸百壯,日飲犀角汁即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23:02:15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救急方》云:一兒初生如魚泡,又如水晶,碎則流水。


用蜜佗僧籮極細,摻之而愈。


又云:一兒初生無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懷胎十月,樓居不得地氣故也。


取兒安泥地臥一宿,皮即長。


又方用米粉干撲之,候生皮乃止。


《小兒秘訣》云:有小兒驚風,遍身烏都者,名烏紗驚風。


急推向下,將黃土一碗搗末,入陳醋一鐘,炒熟絹包定熨之,引下至手足刺破為妙。


《南史》云: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更患冷痰,夏日常復衣。


徐嗣伯診之曰:乃伏熱也,須以水發之,非冬不可。


十一月冰雪大盛時,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口噤氣絕。


家人啼哭請止,嗣伯執諫者,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背上彭彭有氣,俄而起坐云:熱不可忍,乞冷凍飲料,嗣伯以水一升飲之,疾遂愈。


自後常熱,冬月猶單衫,體更肥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5 23:03:50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源按〕經云:火鬱則發之。


嗣伯所治前症,以十一月至後,陽氣在內之時,用平旦以水激之,蓋平旦陽氣初升時也。


將郁久之熱,激發而汗解。


即《素問》所謂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逆而從之,從而逆之是也。


春月則陽氣已泄,夏秋則陰氣在內,故必於冬月至後,行之乃可。


或問,經云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則人之氣隨天地之氣為生閉也。


平旦人氣生,因天地之陽氣生外,何故天地反寒於平旦乎?


日西陽氣已虛何故反不寒乎?


予曰:日西陽氣雖虛,尚余太陽之暖氣,故不寒。


至深夜暖氣漸消,故漸寒。


而至平旦,清晨太陽雖升,天地未暖,故尚寒耳。


日中而陽氣隆,故日中則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35:32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又問:何故至平旦而每有露乎?


予曰:陽氣升而地氣上也。


地氣即地中之水氣,乃升而為露耳。


然其氣升上,本晝夜不息,日中有太陽故不見。


夜則見之,然所見亦微,非比平旦陽氣所升之時也。


又問:平旦無露,此何以故?


予曰:因地氣不和,不和則氣升為云,故無露。


若久旱地燥,其氣雖升,因上土燥而斂其氣,亦無露耳。


又問:霧因何至?


予曰:地中之氣,隨陽升為露,若氣稍不和,則不能為露,亦不能為雨,故但下瞞如云若露而名霧也。


又問:雨從云降何故?


常有云不雨乎?


予曰:云亦地之水氣因天地之氣不和,而和之則水氣升上為云而為雨也,即所謂陰陽和而雨澤降耳。


然不和有甚不甚之別,不和不甚,則水氣騰空而散,雖有云不雨(猶煮水,水氣升外,每騰空而散也)。


甚則水氣盛,不能騰空而散,故即降而為雨也。


蓋云每出於山,即卦傳所謂山澤通氣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37:22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又問:風從何來?


予曰:風乃大塊噫氣(噫氣猶噯氣,其氣從下散上也),因天地之氣不和而發,然天地有自然之風,有噫氣之風。


蓋天地之氣升而降,降而升,猶人之呼吸然。


若氣和則升降順而有自然之風焉,不和則不順,不順則逆,逆則發噫氣而為風耳。


如氣或不和於東,則噫氣發東風,即從東而至。


不和於西,則噫氣發西風,即從西而來,南北皆然,四隅亦如是。


若有風而有雨者,因不和之水氣,從風而上故也。


又問:氣或不和於東,而西或又有不和,若噫氣並發,當必有東西齊來之風,而何故無乎?


予曰:天地一氣也,使氣東不和而又有西不和者,則噫氣或發於東,而西不順之氣亦從東而泄,故但有風於東耳。


發於西,故但有風於西耳。


然大莫大於天地,若彼不和,與此不和,固極遠而不能相應,則噫氣彼此齊發,則彼此之風遠而各殊,人所不得而知也。


即諺云:千裡不同風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39:25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又問:雷電何也?


予曰:一歲之中,熱而寒,寒而熱,皆天地元陽之氣,升上則熱,降下則寒。


若節至驚蜇,其氣漸升而達於外,因天地之氣不和,不和則氣不升,不升而欲升之,則破塊而出,故雷電並作。


蓋電即元陽之氣,氣即火也,雷因元陽之火升外,故每先電而後雷也(猶人放炮火,先見而後聲發也)。


若電閃甚,則雷猛發於外,故雷聲震上而形霹靂也。


如雷止而但有電者,乃破中之余氣耳,所以電即閃而不遠,其氣乃破而易泄,故彼閃未已,而又有此也。


初秋陽氣將收,或值天地之氣不和,則氣欲降不能,而反逆於上,故每發迅雷耳。


若秋漸深,陽氣漸下,至冬伏藏,故雷亦收聲也。


人與天地同參,至秋其氣漸收,收則毛竅閉,而春夏所受之病皆郁,鬱而發之,則病作矣,故病每多發於秋也。


許叔微《本事方》云:微患飲辟,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寫文,左向伏幾,是以飲食多墜左。

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來,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


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


遍訪名醫,治無一效。


自揣必有 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


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


莫若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


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脂麻半兩,水二錢,研濾汁,大棗五十枚,煮去皮核,搗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41:31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服三月而疾除。


自此常不嘔不吐不痛,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術之力也。


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梔末沸湯點服加之,久服亦自不燥矣。


又云:有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目閉口噤,或微知之,眩冒移時方寤,此名血厥,亦名鬱冒。


因出汗過多,血少陽氣直上,氣塞不行,故身如死。


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婦人尤多此症。


宜服白薇湯,用白薇、當歸各一兩,人參半兩,甘草錢半,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夢溪筆談》云:夏文莊公性豪侈,稟賦異人,才睡則體冷似僵,一如逝者。


既覺須令人溫之,良久方能動。


有人見其陸行,兩車相並,載一物巍然,問之乃綿帳也。


以數十斤綿為之。常服仙茅、鐘乳、硫黃不可勝記,晨朝每服鐘乳粥。


有小吏竊食之,疽發不可救。


《吹劍續錄》云:葛可久治同郡富家女,年可十七八,病四肢痿痹,不能自食,目瞪,眾醫莫治。


葛視之曰:當去房中香奩流蘇之物,發地板掘土為坎,畀女子其中,扃其屏。


戒家人俟其手足動而作聲,當報我。


久之手足果動而呼,投藥一丸,明日坎中出矣。


蓋此女平日嗜香,而脾為香所蝕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43:14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濮陽傳云:萬歷丁亥,金台有婦人,以羊毛遍鬻於市,忽不見,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眾,瘤內惟有羊毛。


有道人傳一方云:以黑豆、喬麥為粉塗擦,毛落自愈,名羊毛疔。


〔源按〕此症近江南山東患者頗眾,然所患與前症不同,初起發熱,或似瘧,或似傷寒,體重,遍身皮肉脹痛不可忍,滿身發紅點如疹,用針挑破,內有羊毛,或一鬃或數莖,其色或白或赤,或粗或細,形色不一,俗稱羊毛疹子,死者頗多。


或有不用針挑,內服葛根、升麻、柴胡、防風、荊芥、鼠黏子、蟬蛻、銀花、連翹、黃芩、羚羊角、西河柳等味。


外用前案藥味塗擦,其毛多黏藥內,擦後其痛漸平。


但或一日,或二日,或半日許,仍然復作,作時仍用藥擦,其毛復有,漸擦漸平。


如是者,或患一二月,或三四五月,至身上起白泡,遍身癢作,方得痊愈。


若不用前法治之,得生者少。


又有一種只發熱,體重而脹痛,並無紅點如疹。


亦用前治法,其用針挑去其毛,並出其血,病可立愈,此是疫毒,因泄其毒故耳。


東垣治李正夫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其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


其症閉目即渾身麻木,晝減夜甚,覺而目開,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


常開其目則病不作,懼其麻木,不敢合眼,故不得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45:10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有痰而不利,時煩躁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大小便如常,惟畏麻木,不敢合眼為最苦。


觀其色脈,形病相應不逆。


《內經》云:陽盛瞑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


又云:諸脈皆屬於目。


《靈樞》曰:目開則陽道行,陽氣通布周身,合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雖三尺童子,皆以為然。


細校之則非,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如繩縛系之,覺麻木而不能動,釋之則漸自已,以此驗之,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


不須治風,當補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


知其經絡,陰火乘其陽分,火動於中,為麻木也,當兼去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濕在上作也,當實皮毛以溫劑。


身重脈緩者,濕氣伏匿而作也,當升陽助氣益血,微瀉陰火,去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非五臟之本有邪也。


補氣升陽和中湯主之,八劑而愈。


又治一人,中年以來得一子。


一歲之後,身生紅絲瘤,後四子皆病瘤而死,問何緣致此。


翌月思之,謂曰:汝腎中伏火,精氣必有紅絲,以氣相傳,故生子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


汝試觀之,果如其言。


遂以滋腎丸數服以瀉腎中火邪,補真陰之不足,忌酒辛熱之物。


其妻以六味地黃丸以養血,受胎五月之後,以黃芩、白朮作散,與五七服,後生子前症不作。


汪石山治一人,形長而瘦,色白而脆,年三十余得奇疾,遍身淫淫,循行如蟲,或從左腳腿起,漸次而上,至頭復下於右腳,自覺蟲行有聲之狀。召醫診視,多不識其為何病。


汪診其脈,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兼察形視色知其虛證矣。


《傷寒論》云:如身蟲行,汗多亡陽也。


遂仿此例,而用補中益氣湯,倍加參、以酒炒黃柏五分佐之,服至三十帖遂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46:43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又治一婦,或時遍身麻木則懵,不省人事,良久乃醒。


醫作風治,用烏藥順氣散,又用小續命湯,病益甚。


汪診之,脈皆浮濡緩弱。


曰:此氣虛也。


麻者氣餒不行,遲不能接續,如人久坐膝屈,氣道不利,故伸足起立而麻者是也。


心之所養者血,所藏者神,氣運不利,血亦罕來,由心失所養而昏懵也。


用參、 各二錢,歸身、茯苓、門冬各一錢,黃芩、陳皮、甘草各五分,煎服而愈。


祝仲寧治一貴婦,病惡寒,日夜以重裘覆其首,起躍入沸湯中不覺,醫以為寒甚。


祝曰:此痰火上騰,所謂陽極似陰者也。


非下之火不殺下,經宿而徹裘,呼水飲之,旬日氣平乃愈。


丹溪治一婦年近六十,暑月常惡寒戰栗,喜烈火服綿,汗時如雨,形肥肌濃,已服附子十余帖。


渾身癢甚,兩手脈沉澀,重取稍大,如其熱甚而血虛也。


以四物湯,去川芎,倍地黃,加白朮、黃 、炒黃柏、生甘草,每服一兩。始煎一帖飲之。


腹大泄,目無視,口無言,知其病始深,而藥無反佐之過也。


仍以前藥熟炒與之,蓋借火力為向導,一帖利止,四帖精神回,十帖病全安。


又治蔣氏婦,年三十余,形瘦面黑,六月喜熱惡寒,兩手脈沉而澀,重取則數。


以三黃丸下之,用薑湯送下,每服三十丸,投至二十服,微汗而愈。


又治一女子,年逾笄,性躁體濃,因暑月大怒而咳逆,每作一聲,則舉身跳動神昏,凡三五息一作。


脈不可診,視其形氣實。


以人參蘆二兩煎飲,大吐膠痰數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


又治一人,遍身俱是塊,塊即痰也,二陳加白芥,薑炒黃連煎服。


吳邑一人,患肩背起塊,如向左臥,其塊走入於左,右臥至右。


予作痰飲流注治之,用前藥去黃連,加桔梗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49:17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江汝潔治一老婦,病虛弱氣喘,左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發熱自汗,單衣被不能耐。


右身半自頭面以下至足,濃衣被不能溫,如此三年矣,醫藥不效。


汪診其六脈,舉之俱微而略弦,按之略洪而無力,二關脈略勝於二寸。


經曰:微則為虛。


又曰:諸弦為飲。又曰:洪為陽為熱。


又曰:無力為虛。


據此則知風邪入脾,表裡陰陽氣血俱虛之候作也。


經曰:治病必求其本,令受風邪,乃木來侵土。


又風自太陽而入脾,先當以太陽疏泄以固表,次當養脾而 木,俾脾無賊邪之患,則血氣漸平而左熱右寒之疾可除也。


以石膏、款冬花各三錢,官桂、甘草半之,研為細末,以管吹入喉中,濃茶送下三四錢,嗽喘即止。


次日用滋補之劑,白朮二錢半,白芍、香附各一錢半,黃 、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水煎服,後除芍藥,加人參三錢,數服而愈。


時珍治一人,病發則右腰一點脹痛,牽引右脅,上至胸口,則必欲臥,大便裡急後重,頻欲登圊,小便長而數。


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痿,或得酒稍止,或得食稍減。


但受寒食寒,或勞役,或入房,或怒,或飢,即時舉發。


一止則諸症泯然,如無病患,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補勝濕、滋補消導諸藥,皆微止隨發。


珍思此乃飢飽勞役,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子湯,加柴胡、蒼朮、黃 ,煎服,服後飲酒一二杯助之,其藥入腹則覺清氣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頭目清順,神采迅發,諸症如掃。


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比。


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


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


若稟氣弱而有前諸症者,並宜此藥活法治之。


《素問》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是也。


孫東宿治歙州一貴婦,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則發,如蟲嚙其肌,多作鬼治。


孫曰:此正歷節風病也。


以麝香丸三服愈。


江應宿見一木商,自云曾經五月放樹,久立風雨濕地,衣服盡濡,患寒熱交作,遍身脹痛欲人擊打,莫知為何病;服藥罔效。


忽思燒酒,熱飲數杯,覺腹中寬快,數飲至醉,遂愈。


此中寒濕,醫莫能察識耳。


姚應鳳視一人,年六十許,遍體發小疥如粟。


應鳳曰:是名淨海瘡。


甲子將周海上,神仙考核實,生此瘡不治則生,治之則死。


其人未之信也。


治瘡瘡愈而死。


一有人患異疽,如癰而小,有異膿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滿。


用芸苔菜,散血消毒,須搗熟,將布袋盛於熱灰中煨熟,更互熨之,不過二三度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50:57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


吳篁池治一婦,年三十余,產後患虛症,惡寒,口不能言,手足不能動,飲食頗進,大小便如常,多汗。


治用參、大劑,加桂枝,每劑或一錢,或二三錢,量病勢輕重出入,服至年半,時值暑月,惡風寒愈甚。


惟口已能言,手足能動,但惡寒不去,乃令人強扶出風涼處坐,用涼水強浸手足,口含冷水,初甚 ,良久能耐覺安,漸至暖至熱,熱漸甚,欲冷凍飲料,乃以涼水頓飲之,復衣頓除,如常而愈。


壬申狀元秦澗泉,三年盜汗,每寤衣被俱濕。


飲食起居如常,經數十醫不效。


時予在都,因來就視。


予診之,六脈如絲,卻悠揚無病,惟肝脈中取弦實。


予曰:公之脈,六陰脈也。


脈無他異,惟左關弦耳,此肝膽有火。


仲景云:盜汗在半表半裡,膽有熱也。


用小柴胡湯,加當歸、生地、丹皮、經霜桑葉,不數劑而痊。


武林周南溪,年三十余,體壯畏熱,因避暑西湖,日坐陰濕之處,又常食瓜果等物,至仲秋忽兩腿筋脈釣痛,數日後牽釣至兩臂。


又數日,手指一動,即周身經脈釣痛而絕。


治用去風利痰之劑,一無取效,病在至危。


予視其脈,皆弦急,蓋諸弦為飲,急為寒。


又痰入筋骨,則牽引釣痛。此症由寒濕生痰,而流入筋脈故也。


以半復、茯苓各三錢,白芥子二錢,陳皮、木瓜各一錢五分,乾薑、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送妙應丸梧子大者七丸,服後約半日許,手指可動。


又服之手足即不復牽釣。改用六君子湯,調理半月而精神乃復。


一仕人王姓者,仲春肌體大熱,如有物在身行走之狀,口乾唇燥,小便黃赤。


予曰:此即所謂熱痹也。


《統旨》云:熱痹臟腑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 痹 然而悶,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之狀,唇口反裂,皮膚色變,治宜升麻湯。


予與此湯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52:07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滅痕丹


熟地黃 白朮 山茱萸(各一斤) 杜仲 山藥(八兩) 白芍(六兩) 白果肉 當歸 車前(各三兩)


蜜丸梧子大,每日早晚各一兩,服盡自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52:39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六神丸


神麯 麥芽 茯苓 枳殼 木香 黃連上為末,神麯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53:13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滋腎丸


知母(酒炒) 黃柏(酒炒,各二兩) 肉桂(二錢)


上各另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百沸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7-17 00:53:44 | 只看該作者

奇症匯●卷之六身●三黃丸


黃芩 黃連 大黃(各等分)


上各另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0:5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