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屑】
①[xièㄒㄧㄝˋ]
[『廣韻』先結切,入屑,心。]
1.碎末。
『儀禮·既夕禮』:“甕三:醯、醢、屑,冪用疏布。”
鄭玄注:“屑,薑桂之屑也。”
『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
柳靑『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有萬干勁十足地揮舞著斧頭,把帶著銀灰色樹皮的楊木椽,砍成一般長,碎木屑到處四濺。”
2.硏成碎末。
『禮記·內則』:“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
『新唐書·南蠻傳下·眞腊』:“客至,屑檳榔、龍腦、香蛤以進。”
淸吳偉業『生查子』詞:“學寫貝多經,自屑泥金粉。”
3.瑣碎眾多。
『書·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
『荀子·儒效』:“今有人於此,屑然藏千溢之寳,雖行貣而食,人謂之富矣。”
唐吳筠『覽古』詩之六:“情擾萬機屑,位驕四海尊”。
4.輕忽;
輕易。
參見“屑播”。
5.常與“不”連用,表示輕視。
『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
『後漢書·張衡傳』:“於心有猜,則簋飱饌餔,猶不屑餐,旌瞀以之。”
明方孝孺『題桐廬二孫先生墓後』:“若桐廬二孫公兄弟,槃峰公之抗志不汙,求心公之不屑仕進,何其凜然可高也哉!”
淸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赫赫神祇,豈屑與講學家爭是非。”
老舍『四世同堂』四:“他都不會,也不屑於去學。”
6.顧惜;
介意。
『詩·邶風·谷風』:“宴爾新昬,不我屑以。”
『後漢書·馬廖傳』:“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唐柳宗元『祭楊憑詹事文』:“翺翔自得,誰屑群猜?”。
7.敬。
『隸釋·漢史晨饗孔廟後碑』:“既至升堂,屛氣拜手,祗肅屑僾,髣髴若在。”
8.急迫劬勞貌。
參見“屑屑”。
.倏忽,迅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