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是一所由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於2011年8月1日改制而成的專門體育教授大學,並於2011年12月19日舉行改制揭牌儀式,校園包括臺中校區(臺中市北區雙十路一段16號)、嘉義校區(嘉義縣朴子市學府路二段52-16號)、田徑場(嘉義縣朴子市朴子三路6號)。
一、學校沿革1961年6月12日成立,名稱為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設三年制體育科。
1965年增設夜間部。
1970年增設新竹分部。
1971年增設五專部。
1980年新竹分部遷回臺中。
1984年夜間部停招。
1989年9月女生宿舍啟用。
1991年7月1日改稱成為國立臺灣體育專科學校,改隸屬於教育部。
1993年增設休閒運動科。
突破單科專科學校型態。
1994年增設體育舞蹈科。
1996年7月1日改稱成為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增設進修部。
四年制分設體育、休閒運動、競技運動和體育舞蹈學系。
二年制分設體育及競技運動學系。
原為三專停招。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圖書館,成為一級單位。
1998年8月五專部停招。
10月6日成立嘉義校區圖書館,暫設置於嘉義縣立體育場內。
1999年8月增設體育研究所、運動管理學系及二年制體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2000年全部學生共有45班2,212人。
2001年8月增設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及四年制競技運動學系增班。
2002年8月增設進修部四年制體育學系。
2003年8月增設運動健康科學學系,及競技運動學系四年制增一班。
競技運動學系二年制停招。
2004年1月1日接管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臺中體育場。
2004年8月增設競技運動、體育舞蹈及運動管理研究所,二年制體育學系停招。
全部學生共有42班2,267人。
2004年12月嘉義校區教學行政大樓完工。
2007年9月增設運動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越南境外碩士在職專班及運動健康科學研究所。
2008年2月1日與國立體育學院合併成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前四年各自運作。
2009年8月1日合併案宣告無效,改回原名稱為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2010年9月增設技擊運動學系、球類運動學系、運動資訊與傳播學系。
2011年11月29日教育部函令,溯及自民國100年8月1日起改名為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2011年12月19日舉行改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揭牌儀式。
二、教學環境臺灣體大教學單位有技擊館體育學系暨研究所、球類運動學系、技擊運動學系、競技運動學系暨碩士班、休閒運動學系暨研究所、體育舞蹈學系暨碩士班、運動管理學系暨碩士班、運動健康科學學系暨碩士班、運動資訊與傳播學系、進修部、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
自96學年度申請設置三個學院,運動教育學院、競技運動學院、舞蹈管理學院。
(一)運動教育學院,有體育研究所、適應體育學系、體育教育學系、運動健康科學學系。
(二)競技運動學院,有競技運動研究所、水陸競技運動學系、技擊競技運動學系、球類競技運動學系。
(三)休閒運動舞蹈管理學院,有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休閒運動學系、運動管理學系、體育舞蹈學系。
三、歷任校長第一任:周鶴鳴(1961年-1977年)第二任:胡繩武(1977年-1986年)第三任:段茂廷(1986年-1989年)第四任:簡曜輝(1989年-1991年)第五任:蔡長啟(1991年-1996年)第六任:黃金柱(1996年-1999年10月)代理:蘇金德(1999年11月-2000年10月)第七任:陳全壽(2000年11月-2004年5月)代理:陳相榮(2004年5月-2005年2月)第八任:蘇文仁(2005年2月-)四、學校校歌趙友培詞 張錦鴻曲朝氣蓬勃,活力充盈,煥發青春生命。
術德兼修,堅強勤奮,鍛鍊專業技能。
養成君子風度,重視公平競爭。
不驕不餒,做事做人,如切如磋,允武允文。
做青年的師表,做體育的新軍。
負起復國建國的責任,發揚中華民族的精神。
五、學校展望臺灣體大規劃組成五個學院的體育綜合大學,分別為體育學院、競技運動學院、休閒健康運動學院、體育舞蹈學院、體育運動管理學院,每個學院下設三至四個系所,達到五學院十五至二十系所的規模,各學系並逐步發展碩士班及博士班,以完整學術進程。
自2004年元旦接管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台中體育場後,自此同時擁有嘉義校區與臺中校區,開啟學校於臺中地區及嘉義地區發展的擴大版圖契機,由於硬體施設的擴充,再融以學校傳統優良的動能精神、豐富的場館管理、認真的教學、訓練及研究態度、舉辦大型運動賽會的豐碩經驗,而能朝向體育大學的大道。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8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