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 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烏溪集水區內,即「惠蓀林場」,原名「能高林場」,是國立中興大學所屬的四個實驗林之一。
面積7,477公頃,一共涵蓋19個林班,海拔高度從2419公尺的守城大山,到450公尺的北港溪河谷,落差將近2000公尺,因此具備了亞熱帶、暖帶、溫帶氣候等不同的氣候特色,林相景觀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形成一個景象萬千的大自然教室。
而林場的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湯惠蓀校長在巡視林場時殉職,因此民國56年起,更名為「惠蓀林場」,並豎立湯公碑、湯公亭做為紀念。
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在日據時代即有的林場,是隸屬南投廳官有林。
西元1916年8月,移交為東北帝國大學農科演習林。
西元1918年3月,改隸為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演習林。
西元1945年12月,臺灣光復後,由農林處林務局接收。
西元1946年7月,林場改組為第三模範林場,並且直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
西元1949年9月,移交給臺灣省立農學院(即今國立中興大學)接管,改名為能高林場,並且合併附近的新化林場、東勢林場及文山林場。
西元1963年,林場辦事處遷入林場的第三林班關刀溪,原址成為林場連絡處,至西元1967年5月1日,為紀念中興大學湯惠蓀校長於1966年11月20日視察林場的育林工作,登山殉職於現場,所以改名為惠蓀林場。
由於惠蓀森林遊樂區位在整個林場的西北角,圍繞在北港溪和關刀溪河谷之間,絕大部分為原始林,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工林,主要造林樹種有台灣杉、紅檜和肖楠等,且林場收集百餘種台灣的原生樹種,其中以樟科,穀斗科,和桑科等中海拔常見樹種為主。
包括樹皮可製香的香楠;
果實堅硬無比的小西氏石櫟;
俗稱山橄欖的杜英;
和葉面粗糙的澀葉榕,以及珍貴的牛樟,烏心石,和台灣櫸等鄉土樹種,是多年來林場教學實習、試驗研究、生態保育和林業新技術示範經營的成果,是遊客認識各種原生植物的最佳場所。
且北港溪和關刀溪兩岸植被保護良好,水流清澈,提供溪流魚類極佳的棲息場所,像台灣馬口魚、纓口鰍、石賓、蝦虎和苦花等台灣原生魚種,都可以發現其蹤跡。
惠蓀林場森林遊樂區同樣也規劃有松風山步道(單程長約2.5公里)、杜鵑嶺步道(單程長約2公里)、青蛙石步道(單程長約2.2公里)、山嵐小徑步道(單程2.4公里)、湯公碑步道(單程約7.5公里)等多條健行步道,可供民眾享受森林浴。
另外,「原生樹種園」旁,規劃有「腳踏車步道」,是親子同遊的理想景點,步道旁叢生的山棕,四、五月間花香撲鼻,四季景觀變化,讓人心曠神怡。
而園區內種植12公頃咖啡樹;
每年二、三月咖啡花盛開,八、九月咖啡樹結實累累,粒粒鮮紅,蔚為奇觀。
園區內設有咖啡展示中心,是提供遊客休息及認識咖啡文化的場所,聞名遐邇的惠蓀咖啡,香醇濃郁值得民眾細細品嚐。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