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古樹區】 樹種: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Bunge(22株)、其次為榕樹FicusmicrocarpaL.f.(9株)、魯花樹ScolopiaoldhamiiHance(3株)樹高:黃連木5至9.5公尺、榕樹8至13公尺、魯花樹4至4.5公尺胸徑:黃連木0.30至0.72公尺、榕樹0.55至1.78公尺、魯花樹0.203到0.35公尺樹冠幅:黃連木28.27平分公尺到239.98公尺、榕樹27.2至730.62平方公尺、魯花樹15.34至16.76平方公尺推測樹齡:植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前後,距今約124年。
位置:散布在金門縣金沙鎮何斗里1至6鄰(斗門)內外管理單位:金門縣林務所特色:本區為金門縣境最大的珍貴老樹分佈區,共有有各種珍貴老樹44株,超過金門珍貴老樹的三分之一,其中以黃連木數量最多,共有22株,其次為榕樹,共有9株,魯花樹3株。
歷史源流與掌故傳說:斗門位於金門東半部,位處於太武山山腳下,每年冬天季風直接從海面吹來,缺乏遮蔽物,加上歷經戰亂,金門原生的大樹幾乎都遭到砍伐,因此在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前後,地方居民栽種這些樹木作為擋風定砂的風頭樹,加上宗親的共識與規範,成就了這一片老樹成林的奇蹟。
雖然栽種的年代相近,但每棵老樹因為生長位置及立地條件不同,造成每棵樹的體型與姿態皆不相同。
除了百年以上的珍貴老樹之外,古樹區裡還有許多四十到五十年生的各類樹種,更新狀況佳。
而老樹成林後,居民也在大樹附近營造居所,形成老樹與聚落共生的獨特景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