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烏魚子炒米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4-14 06:3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烏魚子炒米粉

 

鹿港老街的店家從烏魚子研發出的臺灣小吃。

 

其作法,將烏魚子烤好、壓碎,與米粉伴炒,使米粉帶有烏魚子的香味。

 

烏魚子是以烏魚的卵巢加工製成。

 

烏魚,學名Mugilcephalus,中文名鯔魚。

 

生活於溫帶河口,每年冬至前後,隨著大陸冷氣團沿臺灣海岸南下,至恆春南方或遠至菲律賓海域產卵,再迴游北上。

 

烏魚卵隨著由赤道往北流的黑潮移動、孵化,仔稚魚得以在冬季低溫時還在溫暖海域,不至於凍死。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指出:冬至前捕獲的烏魚為「正頭烏」,肥而味美;

 

冬至後捕獲的為「回頭烏」,瘦而味劣。

 

數百年來,烏魚必在冬至前後10天出動,故稱「信魚」。

 

臺灣「討烏」的歷史,可追溯至荷蘭時期,1637年前後,中國大陸有300-400艘戎克船來打狗(今高雄)一帶捕魚,撈捕烏魚必須向大員(今安平)的荷蘭當局申請執照,並繳交「什一稅」,以漁獲量的十分之一作為撈捕稅;

 

1654年捕獲烏魚推估約133,900尾。

 

1657年烏魚、烏魚子出口,需課徵20%的出口稅。

 

先民逐烏魚而來,今人稱之為「臺灣移民的引航者」,庶幾貼切。

 

到了鄭氏時期,官方核發烏魚旗,特許捕撈,一年發旗94支,稅收141兩。

 

清領時期每年都核准烏魚旗94支,《鳳山縣志》云,漁船需先向鳳山縣申請,「旗用白布一幅,刊刷烏魚旗子樣,填寫漁戶姓名,縣印鈐記,插於船頭」。

 

直到1877年(光緒3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取消烏魚旗,討烏不再納稅。

 

同治年間丁紹儀撰《東瀛識略》云:「烏魚……臺灣於冬至前後先出彰化之鹿仔港(今鹿港),次及安平鎮,南至鳳山之瑯嶠(今恆春)。」

 

連橫於1920年代撰《臺灣通史》指出,烏魚「各港俱有,唯安平、東港最多」;

 

1923年12月26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岡山郡的烏樹林(今高雄縣(註1)永安鄉(註2)),23-24日大獲烏魚7000尾。

 

戰後因漁撈技術提升,1976-1986年每年漁獲量逾100萬尾,近年大陸漁民先期撈捕,臺灣漁獲漸少,2004年僅8萬尾。

 

冬至前後,正值魚體成熟,肉質鮮美、魚卵飽滿。

 

臺灣俗諺「要吃烏魚不穿褲」,為了一嚐烏魚,當掉褲子也甘願。

 

飲食名家唐魯孫曾在臺北市「上林花」酒家品嚐一道「龍腸」,以雄烏魚的魚膘烹製,脆嫩爽口,「時繞齒頰」;

 

烏魚向以炒米粉、煮米粉或細麵聞名,故又有「烏魚炒米粉,金光強強滾」之俗諺。

 

烏魚子自古為上等食材,《臺灣府志》說「可羅佳珍」,《彰化縣志》云「可焙為酒品」,皆非小吃。

 

今有小吃化的「烏魚子炒米粉」,日後宜有更多新品小吃,發揚烏魚之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455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6:10 , Processed in 0.1718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