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佛教生死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22: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佛教生死學

 

從佛教的觀點探討人如何面對生死的課題。

 

「生死學」一詞為傅偉勳教授於1993年首創,他從科際整合的宏觀角度將歐美的「死亡學」(thanatology)連貫到精神醫學、精神治療、哲學、宗教學乃至一般科學(如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進而結合中國儒、釋、道三家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智慧,建構其所揭櫫的「現代生死學」。

 

佛教生死學屬於現代生死學內涵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生死現象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有情的無明煩惱,牽引大地眾生不斷地在六道中生死流轉而不自覺;

 

因此,佛教生死學的主軸為探究生命的實相、死亡的奧秘、生命的安頓以及生死的超克。

 

內涵包括有情生死的原因與動力、有情受生與死亡時其身心轉換的歷程、生死的場域、涅槃解脫等課題的探索。

 

佛教以四大本空、五蘊無我觀照有情生命的實相,以十二因緣、四有(生有、本有、死有、中有)解析生死流轉(輪迴)的歷程,以業力牽引說明生死的動力,以三界、六道、三千大千世界說明生死流轉的場域,以四聖諦、八正道、六度、三十七道品等法門開示斷除煩惱、超克生死、涅槃解脫的進路,而以「戒、定、慧」三學與「聞、思、修」三慧做為修道的總綱,以「身、口、意」三業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淨化為修證的入手功夫。

 

佛教主張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生命觀,死亡不是生命的斷滅或終結,只是在凡人分段生死的歷程中,銜接前、後世的轉捩點而已。

 

從義理上來解析,生死輪迴說是屬於「世俗諦」觀點與層次的道理;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輪迴(Samsara)是佛教對大地眾生的生死流轉,所作現象學意味的描述,而不是形上學意味的定義,也不是究竟意義層次的宇宙真理與生命實相。

 

從現象上觀察,輪迴是三界有情與大千世界整體的生態系統與流程;

 

人類無法洞悉輪迴的相貌,是因為身臨其境,當局者迷。

 

從大乘佛教的「勝義諦」觀點與層次而言,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離生死亦無涅槃可得,離煩惱亦無菩提可證,二者乃一體之兩面,覺與不覺全在有情一念迷悟之間。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77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3:45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