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儒教】 因儒家之教化所形成的信仰系統。
儒家因宗師孔子,故世稱專習孔、孟學說者為儒家信徒。
儒家雖未曾開宗立教,但崇尚「禮樂」與「仁義」風標,提倡「忠恕」與「中庸」正道,主張「德治」與「仁政」並舉,重視「三綱」與「五常」倫理的哲學思想卻深植人心,故而被視同宗教般信奉,也稱孔教,與佛教、道教合稱「三教」。
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明儒家者流是「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孔子。」
《史記‧游俠傳‧朱家》:「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
《晉書‧宣帝紀》:「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晉書‧傅玄傳》:「政體存,重儒教。」
《梁武帝弘經術詔》:「魏晉浮蕩,儒教渝歇。」
可見儒教於漢代及魏晉南北朝便已存在,且與國家興衰關係密切。
儒教雖以孔、孟為代表,卻無掌控實權的教主,更無嚴謹的教義與教規。
自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奏摺後,儒家思想成為思想界主流;
南宋時又受朱熹《家禮》薰陶,使儒家思想成為人人奉行的生活準則。
不論封禪大典、祭孔釋奠,或婚喪喜慶、廟會慶典、祀祖儀典等,都可看到儒教規範世人的文化底蘊和成效。
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儒教,與質性差異頗大的佛教、道教在民間並行不悖,並出現同堂共拜的特殊禮文,成為融合儒、佛、道思想於一爐的民間信仰之一環。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