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嘉義先天宮】 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246號的先天宮,建廟迄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主要供奉的神明為五府千歲、五年千歲十三天王、蕭府太傅、保生大帝、紀府千歲、廣澤尊王等,是東石當地的信仰中心。
【沿革】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先天宮創建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由於先民在康熙年間入墾本地,雖然當地漁產豐富,村民得以依海為生,但每當夏秋之交,颱風侵台,風災頻繁,東石遭海水湧襲,村民辛苦建立的家園常毀於一旦,在徬徨無助之際,村民只有求助於神明,因此恭塑醫藥真人保生大帝以及紀府王爺結廬奉祀,初名「福隆宮」。
光緒四年(西元1878年),由於香火十分興盛,信仰者日篤,於是修繕擴建廟宇,並更名為「先天宮」。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正值日據時期,日人假藉建造派出所之名,強行徵用廟地,於是地方士紳決定遷廟於現址重建先天宮。
台灣光復後,民國五十五年,先天宮先後建成鐘鼓樓、泰安園,民國六十二年改建後殿,民國六十六年改建前殿及左右兩殿,民國七十三年籌建香客大樓迄今。
【傳說】五年千歲是知名的王爺信仰之神祇,另稱「五年王爺」或「十二瘟王」,祂們與以五位異姓王爺組合的「五府千歲」不同,最常見的是由在商殷年代輔武王克殷,打敗紂王有功,受天帝勅命,封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的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王爺所組合成神祇,但因供奉五年千歲的廟宇,會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每十二年間,三度作醮。
因為每次作醮,相隔四年,若連首尾,即是五年一度,故信徒才通稱其為「五年千歲」。
但在先天宮,五年千歲卻一共是十三位天王,分別為中國歷史或傳說中的英雄豪傑,如下:李府千歲(托塔李天王)、太子千歲(哪吒太子)、包府千歲(包拯)、白府千歲(白起)、葉府千歲(葉適)、伍府千歲(伍子胥)、方府千歲(方叔)、薛府千歲(薛仁貴)、知府千歲(參知政事范仲淹)、武府千歲(武穆王岳飛)、盧府千歲(盧醫扁鵲)、羅府千歲(羅一峰)、侯府千歲(侯贏)等十三位王爺。
【特色】先天宮主要建築有前殿、後殿、左右兩廂、鐘鼓樓、尊聖台、香客大樓等,正殿神龕中主祀五年千歲、五府千歲、保生大帝、紀府千歲,同奉文衡聖帝、至聖先師、魁星等,左右龕分別供奉注生娘娘、福德正神,由正殿兩邊門可通達左右廂,左廂奉祀王船和李、朱、邢府千歲,右廂則奉供昭緣媽祖。
先天宮除了建築相當典雅壯觀外,廟中所珍藏古物也是相當具有歷史價值的,包括明朝宣德年間的「古銅香爐」及遠至泉州富美宮恭迎回來的「蕭太傅神尊」,還有從富美宮漂放而來的「王船」,還有吳瑕所寫的「天宮井碑記」等。
另外,先天宮最有名的就是五年舉辦一次的「王船祭」祭典,是先天宮最重要祭祀與酬神節日,這跟廟中的主神「五年千歲十三天王」的稱謂有關。
雖說五年一科,但是「五年虛、四年實」,實際為四年舉行一次,因此每逢四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當天,村民就會送王船出廟供信徒參拜,準備恭送「客王」,屆時舉行所迎神繞境祈福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還有獻藝技設祭壇,日夜鑼鼓喧天鞭炮響徹雲霄,場面熱鬧非凡。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