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師拜表】 道教正一派在龍虎山所形成的科儀傳統。
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遷移臺灣後,由於天師府的大法師大多未能隨行,所以完整的科儀法事並未隨之傳入。
但因張天師的宗教身分倍受尊重,臺灣各地的地方公廟或定期或專門邀請張天師前往舉行拜表科儀。
張恩溥天師來到臺灣初期,即於臺北市覺修宮重建嗣漢天師府,曾於1954年手編《正一拜表科書》,珍藏於天師府,特別註明並不委由坊間出版。
若受邀前往各地宮廟舉行拜表科儀,即在廟埕上搭起一座高台,於台上作拜表科儀、進玉皇表。
1969年張源先繼任第六十四代天師後,同樣也會應邀舉行拜表科儀,這種拜表範式為天師所獨用;
而臺灣早期傳入的福建(閩)、廣東(粵)傳統,大多是在壇內進表,靈寶派另有登棚進表科。
正一朝科的拜表科文,在儀式程序上遵循正一派的傳統範式,登台前均須於台上的天門、地戶、人門、鬼路四角貼符;
天師所穿著的罡衣及所持的笏、劍上也須貼符,以表慎重。
天師先於壇前,依例啟請聖眾及老師尊,然後出官伏爐、宣意、具職,而後在三清道祖前三捻香。
進表前先宣讀表文,再封於方函(紙函)內,依訣先默念並書密諱。
而後於香爐上熏表以備上呈,在出官儀式中須存想請出身中的真官、將吏,護衛己身,然後以表函交付禮官,至焚燎所焚化上呈於天。
隨後步罡、密念,從天門上台,目運祕諱(即閉目以天目書寫所進呈的諸天祕諱),而後即以所持的寶劍一一敕令,依次到地戶、人門、鬼路,於八卦的艮位上開井立獄以禁鬼王。
步罡後即端跪於中宮並朗唸疏表,等上完章表後即下台至壇前發願,而後納官復爐以收回真官、將吏,完成進表科儀。
天師拜表都在廟前的台上鄭重舉行,故被民間視為隆重的上大表,乃是嗣漢天師府在臺灣所維續的上表科,保存了中國江西龍虎山的傳統遺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