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臺南三山國王廟】 臺灣唯一現存的廣東潮州式建築。
又稱潮汕會館,為臺灣「會館型」三山國王廟之代表。
雍正年間創建,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年間迭有擴增修繕,現貌格局應於1887年(光緒13年)重建時確立,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並於1996年進行古蹟維修。
其建築配置可分為三山國王廟、天后聖母祠、韓文公祠與後殿會館房舍等4部分;
建築形制上,整體建築外觀上的最大特色是屋架正樑下方有副樑(又稱「連機」)、步口通樑、騎柱出挑等細部,為典型潮州大木作作法,屋脊平直則為灰作作法。
該廟自清代以來即為潮州會館,正殿奉祀三山國王,左殿奉天上聖母,右殿奉韓文公、韓湘子,後殿祀國王夫人。
農曆3月24日的三王聖誕為最大祭典,此祭典日特殊之處在於一般三山國王係以2月25日為最大祭典日;
此外,該廟元宵節的花燈直到日治晚期仍名聞遐邇。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載,該廟在1729年(雍正7年)由當時臺灣縣知縣楊允璽、臺灣鎮左營遊擊林夢熊所創建;
此段史料恐係行文訛誤,造成日後眾多討論。
據戴文鋒考證,臺南三山國王廟創建於1729年應為可信之記載,且同年即有三山國王大夫人會、護法爺兩個神明會成立可為佐證;
而二夫人會、三夫人會則於1738年(乾隆3年)成立。
但楊允璽於1742年才接任臺灣縣知縣一職,因此楊允璽、林夢熊應是1742年改建時的領導者。
楊允璽原籍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為客家人;
林夢熊原籍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州市),身分可能是福佬人,可說明臺南三山國王廟很早便由潮州府屬下官民,不分福佬、客家共同護持。
由於臺南為臺灣府首邑,在1842年(道光22年)、1864(同治3年)兩次重修的捐題紀錄可以看出,嘉義城的三山國王廟與雲林、嘉義「五十三庄」的廣東客家移民皆共襄盛舉。
1887年,天上聖母祠重修也是由「潮郡眾商人倡建」。
日治晚期雖一度被佔用為肥料倉庫,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由潮汕同鄉會管理至今。
由發展歷程來看,臺南三山國王廟雖側重潮屬的地域性格,爐下善信兼含閩南、客家兩系移民,並非一般單純的「客家廟」說法可以涵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