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22:1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1960-1970年代的精神動員運動與文化政策之一。

 

1966年11月12日,蔣中正總統於陽明山中山樓落成時發表演說時,由與會人士孫科、王雲五等人發起成立。

 

該運動外在起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中華民國藉文化復興作為中國正統的象徵;

 

內在則由於軍事反攻的長期延宕,轉而由文化層面進行反共鬥爭。

 

在政府部門與國民黨的協助下,1967年7月28日通過章程,正式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

 

下設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國民生活輔導、教育改革促進、文藝研究促進、學術研究出版促進五個委員會。

 

以總統為會長,重要幹部均由黨政要員兼任,經費與實際工作亦由黨政方面協助配合。

 

此一運動的目的,在於將蔣中正與道統相承接,以擁護領袖、保衛中華文化的姿態,對抗破壞民族遺產的中共政權,因此擁護蔣中正與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的基本內涵,貫穿了文復會所有的工作。

 

「中華文化」所指的是符合三民主義、負有戰鬥任務、「討毛反共」的文化,具體的工作展現在加強民族精神教育、推行國語、發揚儒家傳統文化上,包括推動古籍今註今譯、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以四書為主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推行國民生活須知與國民禮儀範例,均為影響深遠且實施長久的成果。

 

該運動成為統攝政府對於文化政策的基本態度,例如以故宮博物院作為對外觀光的宣傳重點,在強調本土化之前即是以文化復興的角度,強化中華民國政權的正統性。

 

1970年代後,從塑造統治正當性的領導運動,轉型為配合政府現代化政策的輔助性工作,角色與地位大幅改變。

 

1981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文復會更形失去功能,而本土化浪潮的興起,以及政治權力的改組,使得該運動與組織歷經多次轉折。

 

1991年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2006年再改組為國家文化總會,工作方向亦由中華文化的發揚,逐漸轉向臺灣本土文化特色的發揚。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96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