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內垵遺址】 內垵遺址行政隸屬於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共分為A、B、C三處地點。
內垵A遺址位在內垵北漁港南方約500公尺的沙岸,所發現的主要遺跡為貝塚遺留。
遺址的經緯度位置為東經119°29'22",北緯23°34'22",海拔高度約在9公尺左右,遺址範圍不明。
本遺址係臧振華於1983年系統性調查全澎湖群島64個島嶼的考古遺址時所發現,之後2000年的「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四期」曾進行遺址複查。
當時複查的結果,已無法發現具體的貝塚遺跡,顯示遺址應已受到耕作活動的破壞。
內垵A遺址的考古遺留為橙紅色夾細砂繩紋陶和石網墜,研究認為其文化內涵屬於澎湖群島新石器時代中期細繩紋陶文化鎖港期遺留,年代距今約4700到4300年間。
內垵B遺址位於南內垵灣北邊約150公尺的沙岸上,部份遺址範圍在內垵國小的校園範圍內。
遺址經緯度位置為東經119°29'21",北緯23°34'18",海拔高度在6到7公尺間,遺址範圍廣大,為一處可達二萬平方公尺的貝塚遺址。
本遺址同為臧振華於1983年發現,在遺址地表可以採集到包括:橙褐色夾細砂繩紋陶、石網墜、凹石、石斧、石錛和玉墜飾等器物;
根據研究其遺址年代約距今4700-4300間,屬於澎湖群島新石器時代中期細繩紋陶文化鎖港期遺留。
然而,遺址由於部份範圍在內垵國小校園內,受到建築工程的破壞使得遺址的考古遺留大量流失,且遺址堆積可達數十公分厚的貝塚也不復見。
內垵C遺址位在內垵北港南邊150公尺的沙丘上,遺址的經緯度位置為東經119°29'21",北緯23°34'24",海拔高度約在8公尺左右,遺址範圍約為4000平方公尺。
本遺址屬於歷史時代的貝塚遺址,在遺址的地表可採集到貝類和漢人陶瓷片,年代距今約1300到900年間。
重要的考古遺留包括:中國宋元時期的龍泉窯瓷片、開元通寶等錢幣和陶網墜等。
在學術意義上,考古學者推論本遺址最底層的年代可達中國唐代末年,是目前所知澎湖群島最早的漢人文化遺址(臧振華、葉美珍2000)。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