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六合遺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21:4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六合遺址

 

六合遺址為劉益昌在1993年的1、3、5月分別進行調查。

 

1994年又在“台閩地區考古遺址調查計劃”的工作下試掘。

 

六合遺址行政隸屬於高雄縣(註1)大寮鄉(註2)拷潭村,位在高雄平原-鳳山丘陵的西緣頂部上。

 

其經緯度為東經120°21΄45˝,北緯22°35΄20˝。

 

遺址位置在高雄女子監獄後(南)方之稜脈上。

 

此丘為鳳山丘陵西緣之一東西狹長狀蝕餘殘丘;

 

北側為一凹谷,西側即為高雄灣區,高差約20公尺;

 

頂部平坦。

 

遺址與鄰近稜脈間之遺址(福德爺廟、孔宅)隔凹谷相對;

 

所在地層土壤屬黃壤。

 

遺址之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八甲類型,年代距今約6000到5000年。

 

遺物分布多在稜脈中段近凹谷處較多,稜脈末端及凹谷盡頭則密度反而趨少。

 

整個遺址長寬大致為300*150m,面積約45000平方米。

 

其保存狀況因高雄女子監獄拓建而使遺址北部受破壞,南側則為公墓設立所破壞,餘存中段北側為鳳梨田保存狀況較好。

 

此遺址之遺物類別在陶器上屬大坌坑式繩紋陶,質地與福德爺廟遺址同,器表及內部以淡黃橙色為主,灰黑胎;

 

多摻細砂、摻和密度低近似泥質。

 

但較之福德爺廟遺址,比例上較多橙色系器表。

 

而器形可見外侈弧轉及帶脊直口罐口、折肩、穿孜短厚圈足等;

 

紋飾則體部施繩紋(微量施劃紋),脊上、口部、折肩上部多以篦或尖器施加各式劃紋,大致和福德爺廟遺址相同。

 

若六合遺址能配合孔宅遺址、福德爺廟遺址等文化內涵,則可顯示出大坌坑文化在此地區之變遷過程,是一不可忽視的遺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97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1 08:13 , Processed in 0.1972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