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審級制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21:2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審級制度

 

以多審制與分級裁判原則而設的法院制度。

 

近代司法制度中,法院對於司法案件原則上採各審獨立的「多審制」,法院體系內部亦透過「分級」來承辦不同審的裁判,總稱為審級制度。

 

目的在於降低因審判之錯誤而侵害人民權益之可能性,以落實司法制度保障人權之精神。

 

因此當事人對第一審法院之終局判決結果不服者,可以經由上訴阻斷第一審終局裁判之確定,以尋求再為審判之機會。

 

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明治29年)所設置之法院制度,以地方法院、覆審法院以及高等法院,分別負責第一審、控訴審、上告審之審判工作,形成「三級三審制」;

 

惟同年7月為審判政治犯罪而設立之臨時法院,則原則上採取一審終結制。

 

1898年7月,總督府基於降低統治成本考量,以律令第16號修正法院條例,廢除高等法院,僅剩二級:地方法院主要管轄民刑事第一審裁判,覆審法院主要管轄不服地方法院裁判之覆審,形成「二級二審制」。

 

1919年(大正8年)8月,在統治政策改變及覆審法院院長之努力下,總督府以律令第4號修改法院條例,重新設立高等法院,同時廢除覆審法院,而於高等法院內設置「覆審部」及「上告部」,分別負責控訴審及上告審裁判;

 

與地方法院負責之第一審裁判,形成「二級三審制」。

 

並廢止臨時法院制度,使法院體系一元化。

 

此後總督府法院體系愈趨近日本內地,1927年(昭和2年)總督府以律令第4號,在地方法院內正式設置「單獨部」及「合議部」,形成與日本內地「四級三審」相當之「二級(四部)三審制」。

 

1943年2月,因戰事吃緊,以勅令第87號將裁判所構成法戰時特例同步施行於臺灣,廢止民刑事案件控訴程序,使不服第一審裁判者只能逕行上告,而形成二審制;

 

仍然維持審級制度之原則。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0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2:13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