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北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8:1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北港

 

16、17世紀臺灣海域的知名港口。

 

17世紀以來,有關北港的地理位置眾說紛紜。

 

1610年代張燮在《東西洋考》中,指雞籠山、淡水洋的舊名為北港,後來學者或謂是臺灣北部;

 

清代方志認為是指臺南,當時稱「臺灣」;

 

近代有雲林北港之說;

 

亦有人認為與魍港有關。

 

16世紀下半葉航海人使用的針路簿《順風相送》,有「六更見北港」之句,應是明代文獻中最早有關北港的記載。

 

北港在當時的文獻中,大致有兩種意象:一是福建人的漁場,一是海商(盜)的聚居地。

 

明朝官方為防止船隻私裝鉛、硝等軍用品到日本,規定福建漁船前往北港捕魚須向官方申請船引。

 

17世紀初期,由於鹿皮貿易、絲銀的轉運貿易,北港成為臺灣海域重要的貿易據點,1619西班牙傳教士馬地內斯(BartoloméMartínez)呼籲馬尼拉當局佔領北港,因為日本、荷蘭與西班牙三股勢力競逐貿易,北港將是必爭之地。

 

北港一詞也逐漸變成臺灣島的代稱。

 

1620年代明朝文獻強調北港是海賊聚居的巢穴,是臺灣海域的島嶼;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來到中國沿海後,認識“Packan”的存在,亦認為是臺灣島的名稱。

 

1650年代初在臺灣的荷蘭人派使節團至廣東,試圖與「韃靼人」的政權接觸,在往來文件中,荷蘭人或廣東官方均稱荷蘭人管理的地方是北港。

 

1660年代荷蘭勢力逐步退出臺灣海域後,北港地名逐漸被捨棄。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1726年刊行《新舊東印度誌》,謂「原住民稱這個大島為“Pak-an”或“Pak-ande”」;

 

清初中國官方或士人甚少使用北港一詞,即使提及,則視為前朝地名,對它逐漸陌生而忘記其歷史意義。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7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0:26 , Processed in 0.1054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