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武山神社】 北大武山位於屏東與台東的交界,標高3092公尺,為中央山脈南段的最高峰,同時也是南台灣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故有「南台灣屏障」之稱。
在的台灣百岳之中,北大武山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可見北大武山在南部群山中有著代表性的地位。
而「大武山神社」,又稱「大武祠」,則坐落於海拔2940公尺的北大武山陵線上,始建於西元1931年,為當時日本人祭祀天照大神之處所。
之後在二戰期間,日本人於南太平洋戰況吃緊,台灣因此被迫參戰,除在台灣強徵軍伕外,更召募台灣原住民組成高砂義勇軍,以從事日軍軍備之運輸及突擊等危險任務,也因此造成高砂義勇軍傷亡慘重,而日本人為了表彰其忠烈,於是就在大武山神社建立一座紀念碑,碑上則刻有台灣總督長谷川清之題字「忠魂碑」。
而據碑文的最後一行記載,此碑落成於昭和十九年,也就是民國三十三年(西元1944年),是日本投降的前一年所立。
目前整個大武山神社遺跡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戰歿者的忠魂碑,上層是象徵神社的木製鳥居及神龕,木製的鳥居至今大致良好,而神龕因為是水泥製也受損不大,而在鳥居旁的「大武山祠來由碑」,所記載的碑文因為水泥剝落而無法看清,但根據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十二月所出版的《臺灣山岳第13號》所記述的「大武山祠來由碑」之碑文內容,可得知大武山祠是做為皇紀二千六百年之記念事業,並加強高砂族之敬神崇祖觀念而建的。
而高聳的紀念戰歿者的忠魂碑,目前已斷成數截而躺臥於左側,僅存基座及碑文,詳加記載著高砂義勇軍的英烈事蹟以供後人憑弔。
而此大武神社所在大武山,是南部原住民的聖山,亦是排灣、魯凱等台灣原住民祖靈歸宿之地,所以原住民成年禮的學員都會來到此地宣誓、授印,接受長老的祝福,與天地同飲成年酒,整個成年禮儀式都會在大武山英烈與祖靈、山神的面前完成。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486 |